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低分子肝素结合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 ,但其在改善缺血心肌血流灌注中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 ,能否改善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本研究采用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低分子量肝素对UAP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1〕。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9年 3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UAP患者 5 6例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 31例 ,女 2 5例 ,年龄 44~ 69( 5 6.1± 1 1 .8)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单号为低分子肝素治疗 (肝素 )组 ,双号为对照组 ,两组间年龄…  相似文献   

2.
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 ,冠脉粥样斑块破裂 ,诱发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以及冠脉收缩 ,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故主张抗凝治疗。现对照分析应用肝素治疗老年UA 6 8例和未用肝素治疗老年UA 6 6例的疗效 ,旨在探讨肝素治疗对老年UA患者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自 1991年 2月至1998年 10月住院的老年UA患者 134例 ,其诊断均符合WHO规定标准 ,其中初发型心绞痛 1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91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10例 ,混合型心绞痛 14例。男 12 1例 ,女 13例 ,年龄 6 0~81岁。随机分为肝素组 (治疗组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3~12月,60例准备行PCI的U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腺苷组(PCI术前10 min应用腺苷,30例)和对照组(PCI术前10 min应用生理盐水,30例)。观察两组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基础上,PCI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随访PCI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记录使用腺苷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2~3级发生率和C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2%比72.5%,41.60±13.76比42.13±14.30,均为P>0.05)。两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3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比92.9%,P>0.05);腺苷组靶血管CTFC则显著优于对照组(23.03±8.38比28.50±10.24,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能改善UA患者术后靶血管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4.
肝素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严重的一种类型 ,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 ,易发展成急性心梗。作者对 2 2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肝素治疗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 符合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 43(男 2 8,女 15 )例 ,年龄 72± 5 (6 3~ 84)岁 ,分为两组 :肝素治疗组 (无肝素功能不全 ) 2 2例 ;非肝素治疗组 (有肝肾功能不全 ) 2 1例 .两组除肝素是否应用外 ,其它治疗基本相似。应用方法 :持续泵入肝素 80 0~ 10 0 0 U/h,共 3d,之后改肝素皮下注射 1万 U ,2次 /d,共 5~ 7d,应用期间监测APTT,并观察出血情况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0.6 g,每天2次,应用1周,两组患者均行PCI术,观察术前、术后8小时和术后24小时的CK-MB和心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CK-MB和CTnl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脂康可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情况 47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1例;年龄41~49岁(56±13.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9例,自发性心绞痛15例)。1.2方法 本组入选患者均为常规的硝酸盐、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不佳者。入选研究后,为每例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栓复欣),每次0.4mL,4 250U,…  相似文献   

7.
肝素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vwF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UAP患者35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组)18例,普通肝素(肝素钙组)17例,正常对照组10例。观察依诺肝素组、肝素钙组的心绞痛缓解率;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观察其4周临床预后。结果:①依诺肝素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肝素钙组,分别为95%和82%(P<0.05)。②依诺肝素组治疗后血浆vwF水平明显低于肝素钙组分别从(166.67±10.29)%降至(94.11±13.23)%,(162.94±14.03)%降至(109.41±8.99)%,P<0.01)。③4周随访结果分析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例数肝素钙组多于依诺肝素组,分别为4例及2例(P<0.05)。结论:肝素抗凝治疗可影响UAP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抑制vwF释放,且依诺肝素作用明显强于肝素钙,前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预后评价。方法 对 6 4例 U A患者进行血清 c Tn I和 Mb定量测定 ,同时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活性 ,分组比较标志物升高与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近期 (30 d) c Tn I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3%和 2 8.6 % (P<0 .0 0 5 ) ,远期分别为 2 .4 %和 2 0 .0 % (P<0 .0 5 )。近期 Mb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 (5 .0 % vs 2 0 .8% ,P<0 .0 5 )亦有显著差异。 c Tn I和 Mb对预测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 85 .7%和71.4 % ,阴性预测值为 97.7%和 95 .0 %。远期预后判断中 ,c Tn I的灵敏度为 80 .0 % ,阴性预测值 97.6 %。校正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冠状动脉病变及标志物升高等因素后 ,c Tn I是近期及远期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比数比 (OR值 )分别为 8.5 5 0 (P<0 .0 5 )和 4 .777(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评估 U A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c Tn I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是 U A患者近期、远期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孟凡刚 《山东医药》2006,46(7):61-61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近年发展的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增高的反映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具有出现早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心肌中的浓度较高,可检测到微小梗死和心肌损伤,预测价值高。为探讨血清cT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我们进行了相关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对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和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70例。根据是否实施绿色通道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模式;研究组采用绿色通道模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研究组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抢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71%、5.71%和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34.29%、11.42%,P0.05。结论绿色通道有助于明显缩短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最终明显改善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讨论其作用.25例常规治疗欠佳的病人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2次/日,疗程10~14天,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及血液流变指标治疗前后改变.结果显示,显效14例,占56%.有效8例,占32%,总有效率88%.心电图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的0.113±0.071降为0.068±0.039,P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腺苷和腺苷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SD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比较二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 5 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3 0 min,再灌注2 h;腺苷组(AD组):缺血前股静脉缓慢输注腺苷3 0 5μg/(kg.min),持续30 min后再按I/R组操作;腺苷合利多卡因组(AL组):缺血前股静脉缓慢滴注腺苷和利多卡因305μg/(kg.min)和608μg/(kg.min),持续30 min后再按I/R组操作。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SOD和MDA的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AD组及AL组心肌梗死范围均减小(P<0.05),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与AD组相比,AL组心肌细胞梗死面积减小(P<0.05),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腺苷联合利多卡因的...  相似文献   

13.
心肌肌钙蛋白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l)检测在不稳定型绞痛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进行临床Braunwald分级,固相层析免疫法测定血清cTnI,酶学法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80例UAP患中22例(27.5%)血清cTnI检测呈弱阳性或阳性,而CK-MB仅2例(2.5%)升高(P=0.0001)。cTnI阳性组(22例)与阴性组(58例)之间临床除Braunwald分级存在差异(77.3%比48.3%,P=0.02)外,其他均无差异。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率在cTnI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增高(40.9%比6.9%,P=0.00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nI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较灵敏、较特异的指标,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近期预后的最主要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象为97例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冠脉内径狭窄≥50%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后1天~3周(中位数48小时)记录动态心电图(97例),3个月内作活动平板试验(97例)和心肌灌注显像(75例)(以可逆性灌注缺损为阳性)。根据冠脉造影所见,计算近端冠脉节段记分(1~7)和冠脉损害记分(2~12),记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静脉应用腺苷对PCI术后心肌灌注的改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17例)与腺苷组(23例)。腺苷组于PCI术前10min静脉给予腺苷(50μg·min-1·kg-1),持续3h。术后即刻观察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术后7d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观察心肌灌注情况,普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功能,随访患者1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TIMI0~2级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比11%,χ2=0.00,P0.05)。腺苷组心肌灌注速度(β)较对照组增加(0.12±0.04比0.09±0.03,t=5.00,P0.05),心肌灌注血流量(A·β)也高于对照组(0.75±0.40比0.52±0.26,t=3.61,P0.05)。腺苷组有更多节段心肌恢复较高水平灌注(42.5%比17.3%,χ2=47.204,P0.05)。腺苷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87±5.57)%比(46.12±6.29)%,t=2.52,P0.05)]。结论急诊PCI围术期静脉应用腺苷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使更多心肌恢复高水平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而心肌声学造影可准确、安全、有效地对PCI后心肌组织灌注的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LP)患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80例UAP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B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A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速避凝,疗程为1W。治疗前后测QTd、24h,DCG,并追踪其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和有无心脏病事件。结果 A组治疗后则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显降低(P均<0.05),(明显优于B组);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可显降低QTd、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刘兆英  魏延津 《心脏杂志》2004,16(2):146-148
目的 :考察低分子量肝素 (L MWH)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方法 :UAP患者 4 0例 ,年龄 75~ 86岁。给予 L MWH(Fraciparine,商品名速避凝 ) 0 .4 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疗程 7d。于用药前、末次用药后 4 h和 12 h分别抽血测定抗 Xa因子活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 PTT)、血浆 D-二聚体 (D- Dim o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凝血酶 (AT- )活性。结果 :用药后 PT、a PTT轻度延长 ;血浆抗 Xa活性及 t PA水平增高 (P<0 .0 5 ) ;D- Dimer含量在 L MWH注射后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L MWH治疗高龄 U AP,皮下注射 ,每 12 h1次 ,可以获得持续的抗血栓效果 ,可考虑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8.
心肌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及维拉帕米(异搏定)均可抑制急性心肌梗塞(AMI)再灌注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及血浆TXB:水平的增高反应,并缩小其梗塞范围。但在心肌预先反复缺血的基础上,维拉帕米却无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39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心脏康复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73例),心脏康复组进行踏车运动和常规药物治疗4个月,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测定试验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栓素A2(TX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随访两组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CRP、IL-6、TXA2、LDL-C水平均有下降;心脏康复组血浆CRP、IL-6水平较常规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心源性死亡、再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康复治疗组需血运重建者更少(6.3%比20.0%)(P0.05)。结论心脏康复对SAP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改善SAP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为稳定性劳累性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它包括了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外的所有类型的心绞痛,还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等新近提出的心绞痛类型。心肌钙蛋白具有比血清酶学指标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测定其浓度是判断心力衰竭进展中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损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评价CHF患者心肌损伤和坏死缺乏敏感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近年开展的心肌钙蛋白(CTn)监测CHF的心肌损伤,用于指导CHF治疗和判断预后取得了较大进展。方法研究了26例非冠心病、非心肌炎的CHF患者,其中6例(23%A组)CTnI升高,5例为急性或严重心力衰竭发作,其中2例复查CTnI增高者分别于45天和23天死亡,2例经药物治疗有效,心功能改善Ⅱ级后CTnI正常,20例(B组)患者CTnI正常。使用了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结果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酯用量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酯用量减少<50%,静息心电图元变化。结论表明有效的硝酸酯类药物可使冠脉血管扩张,减少血管痉挛,达到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