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挛缩,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患侧上肢,同时因固定肩关节的肌肉瘫痪,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肩部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Shoulder -handsyn dromeafterstroke ,SHSAS)是指脑卒中后 3个月内患侧上肢的肩部、手指、腕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以及血管运动障碍所致的手背部皮肤发红、发绀、皮肤温度增高 ,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挛缩[1] 。患者因疼痛 ,不敢活动患侧上肢 ,同时因固定肩关节的肌肉瘫痪 ,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 ,严重影响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我们自 1999年 9月以来 ,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ganglionblock ,SGB)加肩部阻滞 (shoulderblo…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肩部问题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脑卒中后常见的肩部问题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和肩痛。(1)肩关节半脱位治疗包括: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刺激肩关节周围固定肌的活动及张力;在不损伤关节及萁 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2)肩-手综合征治疗主要是减轻水肿和疼痛,改善手、腕关节的活动度。(3)肩痛的治疗包括改善肩胛骨活动度,体位摆放,增加被动活动度及指导患采用正确的肩关节运动来逐步改善患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 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 结果:70例(81.4%)患者患侧肩部较健侧温度低,肩手综合征与非肩手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与非痉挛患者以及肩关节半脱位与非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肩痛与非肩痛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大部分患者的患侧肩部皮肤温度较健侧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两侧皮肤温度不对称现象更明显,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不会明显影响皮肤温度。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与非肩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中年脑卒中病人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病人48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49例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门急诊开始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入院后根据患侧上肢不同的恢复阶段进行干预,采取微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患侧肩手疼痛程度、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及患侧肩手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分阶段干预能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肩手综合征(shouder 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或Sudeck综合症,或Steinbrocker综合症,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合并症,是指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病后3个月内患侧上肢肩部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是脑血管病患者肩痛的主要改变,属反射性神经血管综合症范畴。其发生时间较早、发生率较高、致残率也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卒中患者静脉渗液肢体的选择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瘫痪上肢与健侧上肢静点的对比,探讨在瘫痪上肢的静点,是否是促发肩手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对2004年4月-2004年8月经CT、MRI确诊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筛选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瘫痪上肢静点,对照组在健侧上肢静点。对入选病人进行跟踪观察:1mo。结果: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发生时间也较对照组早,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患肢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了淤血水肿。在卒中早期使用患肢上肢静点,将进一步加重患肢神经肌肉血管的负担,因而加速了肩手综合征的出现或加重了肩手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郝玉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68-3068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患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肢出现肩手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严重影响了上肢的功能恢复,如治疗不及时,最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上肢功能丧失,从而影响患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临床治疗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通痹活血舒筋汤外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80例,疗效明显,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采用中药外洗、针灸合并康复训练治疗38例早期肩手综合征患,37例均治愈或好转,患的手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仅1例无效,说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及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肩部并发症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怀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78-1879
脑卒中的肩关节并发症主要有肩手综合征和肩关节脱位,正确的评价这些并发症对脑卒中的综合评价、治疗和预后起重要的作用,章重点介绍脑卒中肩关节并发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为反射性神经血管综合征,可并发于冠心病、颅脑外伤等,尤其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肩痛的常见病因,是影响瘫痪上肢康复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早诊断、治疗,加强护理,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给治疗及护理带来极大困难。我院自1996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381人,其中发生肩手综合征者74例(占19.42%),现将我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共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381例,入院后2天~3月,患者出现以偏瘫患侧肩胛周围进行性疼痛和活动受限,患侧…  相似文献   

11.
李杰 《中国康复》2017,32(3):210-211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改善状况。方法:将30例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Ⅰ期的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患肢肿胀度及肩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的VAS评分及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疼痛常常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训练,自 1998年对脑血管病实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疼痛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998年 10月~ 2000年 10月,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症手肿胀疼痛 96例,其中男 72例,年龄 42~ 83岁,女 24例,年龄 50~ 74岁。 方法: (1)患肢的摆放:患者不论处于何种卧位,都应保持肩关节和手摆放于舒适安全的位置。肩关节避免后缩下沉,患者上肢抬高、伸直,腕背屈,前臂旋后。坐位时也应注意手不要悬垂于一边,患肢置于前面的…  相似文献   

13.
受限的被动训练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79-3879
选取160例脑卒中后进行康复的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对研究组及其治疗师进行详细指导,在脑卒中后头4个月由患和治疗师协作完成受限的被动训练,对照组没进行这种训练。让同一名医生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肩-手综合征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是19%(15/80),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是32%(24/8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有显性意义。提示脑卒中患限制性的被动运动可以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肩手综合征出现疼痛、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Ⅰ期肩手综合征如不能及时治疗,将发展成为Ⅱ期、Ⅲ期,患者出现肌腿挛缩,皮肤肌肉萎缩,肩、手关节挛缩畸形,手功能完全丧失而难以恢复,不仅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也使其原有功能再次丧失。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患肢Fugl-Meyer(FMA)、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定,观察患侧肩手综合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肩封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斌  石元洪  张红  吴奇 《临床荟萃》2007,22(5):339-34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指脑卒中后瘫痪上肢的肩部及手指、腕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群,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最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而目前SHS尚无特效治疗,常规方法疗效并不满意.我们采用肩关节周围封闭的方法治疗SHS,操作简单,风险小,疗效肯定,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115例:相关因素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439例中符合肩手综合征条件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肩手综合征最早出现在脑卒中后4d,最迟出现在脑卒中后73d,85例(73.9%)出现在脑卒中后1—4周。肩手综合征出现时间早晚与脑卒中后急性期肢体瘫痪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gt;0.05)。不同病程脑分期临床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94例偏瘫患者中有31例同时出现髋足综合征。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有效康复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脑梗死后的致残率。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并不局限于肩手部位,也可累及髋足部位。  相似文献   

18.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合并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易引起患手运动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因此,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促进患手功能恢复,尽可能减少致残程度。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我科对4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倪朝民 《现代康复》2000,4(4):506-507
肩部问题是脑卒中患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肩部问题的存在有碍于脑卒中患上肢功能的恢复,早期预防和治疗肩痛有助于改善上肢的功能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偏瘫的继发障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肩关节半脱位、肩 -手综合征、肩痛、体位性低血压、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因此 ,应在发病早期即采取康复措施 ,预防继发障碍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继发障碍应积极治疗。1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患者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从解剖学上看 ,肱骨头的 2 / 3处于关节囊外 ,肩关节自身的稳定性差 ,需要韧带和部分肌肉来加强固定肩关节。固定肩关节的肌肉其纤维呈水平走向 ,可加强关节囊水平方向的紧张性 ,防止向下方脱位。另外 ,关节囊上部的喙肱韧带 ,也可起到加强关节囊的作用。脑卒中后 ,这些固定作用减弱或丧失 ,加上患肢本身的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