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占忠 《北方药学》2013,(6):97-97,148
目的:研究吸烟与哮喘病治疗的关系。研究对象:吸烟与不吸烟哮喘病患者。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0例哮喘病患者在治疗中,吸烟与不吸烟哮喘病患者疗效对比后情况。结果:不吸烟患者治疗组240例中,显效192例(80%),有效36例(15%)、无效12例(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吸烟患者治疗组)240例中,显效108例(45%),有效72例(30%)、无效60例(25%);总有效率为75%。经过统计学处理,不吸烟患者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吸烟患者治疗组)(P<0.05)。结论:吸烟是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导因素,同时更是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哮喘病,应该积极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不同性别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的腹主动脉瘤患者362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96例)及女性组(6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5岁以上患者,女性组比例高于男性组[22.7% (15/66)比10.8% (32/296)] (P =0.009).男性组吸烟及饮酒比例高于女性组[61.5% (182/296)比22.7% (15/66),P=0.000;18.6% (55/296)比4.5% (3/66),P=0.005].2组患者治疗策略比较,女性组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比例低于男性组.女性组发生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男性组[6.1% (4/66)比1.7% (5/296),P=0.039].2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男性组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均考虑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男性腹主动脉瘤的吸烟及饮酒比例远高于女性,因此,对男性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倡戒烟限酒,对减少男性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女性患者老年比例较高,发生心功能不全比例较高,对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患者应提高警惕,早期识别,早期处理,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所辖社区男性居民124例,分成3组:其中吸烟组61例,戒烟组16例,不吸烟组47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对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测量、对斑块形成加以评估。结果戒烟组IMT值显著高于不吸烟组,而吸烟组IMT值又显著高于戒烟组,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依次为吸烟组、戒烟组、不吸烟组。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河南省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参赛者的情况,为今后组织全省控烟活动积累经验。方法18岁以上现在吸烟者,在竞赛开始前至少吸烟一年以上的河南居民,可报名参赛.对参赛者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7个省辖市共7378人报名.平均年龄为38.7岁,职业以干部和工人为主;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8支/d;58.2%的参赛者以前戒过烟。多因素分析表明,每天吸烟量和年龄是影响参赛者以前是否戒过烟的相关因素。结论戒烟竞赛调动了广大吸烟者戒烟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方位的控烟氛围,为促进今后控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银屑病与吸烟、饮酒的关联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后期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整合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银屑病专病门诊数据和"上海慢病人群队列"社区居民调查数据,应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11.29)岁,36698名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56.36±11.29)岁;银屑病患者的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83%和22.92%,饮酒率和现在饮酒率分别为16.94%和15.14%.多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OR=3.63,95%CI:2.65~4.99),现在吸烟率(OR=4.77,95%CI:3.38~6.73)明显高于社区居民;饮酒率(OR=1.87,95%CI:1.40~2.52)和现在饮酒率(OR=2.38,95%CI:1.72~3.30)也明显高于社区居民.结论 上海地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和饮酒率高,吸烟、饮酒与银屑病发病存在关联.建议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银屑病患者对吸烟和饮酒可增加银屑病复发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帮助患者积极戒烟和戒酒,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小昆山社区高血压患者患糖尿病风险.方法:2014年至2018年,随机抽取上海小昆山社区3个居委会中未诊断糖尿病的140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657人(46.86%),平均年龄(65.96±8.46)岁;女性745人(53.14%),平均年龄(65.80±8.49)岁.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控烟小组的形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戒烟行动。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吸烟的患者(吸烟量>=20根/天,吸烟年数>1年),采用自愿参加,有强烈戒烟愿望,愿意和他人交流者。共入组100人,均为男性,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结果:两组的初始吸烟量为27.2±6.1支/天,其中实验组为26.7±6.2支/天,对照组为27.6±5.5支/天,出院时,实验组吸烟量降至10.1±5.4支/天,对照组为15.5±7.9支/天,实验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烟小组干预对住院患者戒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戒烟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戒烟率,减少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于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吸烟患者,同意配合戒烟行动的209人选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45~65岁,平均(55.2±5.2)岁,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文化以下(低)、中学和中专文化(中)、大专以上(高)三组,每组人员都采用尼古丁贴片加心理行为干预加戒烟日志综合方法戒烟,并进行严格的跟踪和督导,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低者成功戒烟23例,中等文化程度者成功戒烟30例,文化程度高者成功戒烟33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P<0.01).结论 文化程度高的吸烟患者戒烟效果好,如果重视文化程度,并根据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戒烟指导,可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吸烟及戒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有吸烟史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本研究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所用量表综合了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性评分表及2006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随访调查表的内容,并结合慢性心衰患者情况进行调整。结果对慢性心衰患者吸烟及戒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明显提高戒烟率,文化程度高,依从性相对较好,已戒烟者占80%;文化程度低,依从性相对较差,戒烟者只有20%,家庭成员支持戒烟的比例,戒烟者为85%,高于家庭成员不支持戒烟的比例55%。讨论戒烟是慢性心衰患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帮助患者戒烟成为慢性心衰诊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具有高复发的特点,自行戒烟率低,必须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病对待,予以评估并反复干预。  相似文献   

10.
杨晓峰  邓兵 《河北医药》2012,34(6):835-836
目的 探讨烟草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入选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冠状动造影,明确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内非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并且在6~12个月内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结果 男性患者根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吸烟习惯不同分为3组,手术前后均不吸烟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最低,为8.52%;其次为术前有吸烟习惯,但术后成功戒烟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2.20%;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最高的是术后继续保持吸烟习惯的患者,再狭窄率达31.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根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吸烟习惯不同分为2组,本研究中手术前后均不吸烟的患者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术前有吸烟习惯,但术后成功戒烟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5.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而通过术后戒烟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病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吸烟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2002年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24892名(男12 102人,女12 790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平均吸烟量、戒烟率、复吸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18.7%,男性(44.6%)明显高于女性(1.0%),目前吸烟率为18.0%,男性(43.5%)明显高于女性(0.9%).农村居民上述指标均高于城市居民.结论 河南省居民中吸烟率仍然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烟草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昆明市常见使用烟草所致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的流行强度及分布情况。方法按容量比例和随机抽样原则,采用人户调查的方法,使用CID12-1为调查工具,ICD-10作为诊断标准。结果共调查样本5033户,随机抽得有吸烟行为男性2416例,终生吸烟行为63.53%。在吸烟行为人群中,有戒烟意识51.27%,有戒烟行为49.32%,成功戒烟5.34%,有害性使用33.81%,依赖综合征12.25%。结论本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使用烟草问题发生率高,对健康影响大,戒烟成功率低,应立即提高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1300例体检人员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易感因素.结果 1300例体检人员中,96例患者出现高脂血症,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7.38%,男性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11.38%,女性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77%,男女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高脂血症患病率逐渐增高;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易感因素还涉及吸烟、饮酒、肥胖等.结论 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高脂血症患病率逐渐增高,吸烟、饮酒、肥胖等是其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预防措施,可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潮州市城乡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可行的控烟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及统一的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 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总吸烟率为30.38%,男性吸烟率为57.16%,女性吸烟率为1.41%,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不同职业中以农民吸烟率最高,分别为男性85.14%、女性33.33%.63.33%的人选择在家里吸烟,有56.47%的人吸烟是由于习惯和个人爱好.结论 吸烟行为是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复杂的社会、个人因素,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创建无烟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细致和复杂的工作.控烟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在社区、农村、学校、医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营造戒烟、控烟的氛围,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戒烟,参与控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烟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关系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以胸痛首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年男性患者178例,年龄35~55岁,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两组间的冠心病患病率及血脂、载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结果吸烟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TG、Ox-LDL显著高于非吸烟组,HDL-C和Apo-A1的水平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发生中起作用,戒烟对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冠心病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吸烟与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门诊及住院处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吸烟史将其分成吸烟组33例、戒烟组36例及无烟组42例,对患者的血清CRP进行测定,并计数外周血白细胞(WBC).结果 三组患者间的CRP浓度与WBC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CRP上升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226,OR=1.21),即吸烟(包括戒烟者在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RP上升没有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CRP浓度与WBC计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0.302,P<0.05).结论 吸烟、戒烟及非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CRP均无显著差异,CRP同吸烟与否无关,但与感染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铁营地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与吸烟的关系,探讨戒烟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铁营地区常驻人口6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吸烟情况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情况。结果被调查者中吸烟者201例(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4),不吸烟者399例(男性193例,女性206例),吸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和20.90%,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3.51%和2.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已成为北京市铁营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需加强戒烟,以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干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9例进行心脑血管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患者共9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患者。收集全部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结果对全部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65岁)、性别(男性)、吸烟(是)、血脂异常、UA异常、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给予3个月随访观察,57例吸烟患者33例已开始戒烟,遵医依从性达88.8%。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UA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症状等,在给予干预治疗时,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协同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持续吸烟的吸烟组、成功戒烟的戒烟组和不吸烟的对照组,在其稳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下呼吸道诱导痰细菌学检查,比较三组患者2年后LABC变化情况、FEV1值变化情况和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吸烟组及戒烟组在戒烟前的LABC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戒烟组在戒烟后LABC发生率较戒烟前显著降低(P<0.05),也比吸烟组同期监测的LABC发生率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定植菌均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照组及戒烟组在戒烟后下呼吸道定植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比例较吸烟组显著下降(P<0.05),吸烟组在2年后肺功能FEV1下降差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吸烟组每年因急性加重住院天数增多(P<0.05).结论 长期吸烟可导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LABC发生率增高,是影响COPD的病程的重要因素.戒烟在COPD治疗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居民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在居民中开展戒烟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城市居民吸烟行为调查问卷》,对珠海市香州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746人进行吸烟行为调查。结果该区15岁以上常住人群吸烟率为26.5%,男性42.2%,女性4.6%;男性35~45岁组吸烟率最高,为34.1%,55岁以上最低,为21.6%;认为在苦恼时、闲暇时、在社交场合时、开心时容易吸烟的人,分别占27.0%、17.5%、15.9%、6.40%;27.3%的吸烟者认为如果在未来6个月让自己戒烟是能够实现的。74.9%的不吸烟者介意别人在自己附近吸烟。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烟害的认识,加强控烟健康教育,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