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7例胃肠道穿孔的CT征像。结果溃疡性穿孔15例,炎症性4例,外伤性穿孔5例,肿瘤性穿孔3例,CT表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影27例,腹腔内局限性积液15例,蜂窝织炎5例。结论CT在胃肠道穿孔部位及病因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楼国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57-2459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性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3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和腹部X线片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影像表现.结果 X线检查准确率为63.2%,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89.5%,螺旋CT扫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8,P<0.01).X线平片对少量游离气体及非膈下积气如腹膜后、小网膜囊等部位显示较差,螺旋CT则具有明显优势,且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和病因诊断.结论 螺旋CT较立位腹部平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腹腔少量游离气体,在诊断早期胃肠道穿孔中准确率较高,而且能为定位诊断和病因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研究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例结果相对照。结果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7例,分叶状24例;在多期增强扫描中,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从中等到高度明显强化,坏死区域不强化。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定位准确率为95.1%,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为81.9%;对有无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0.9%。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和有无转移,与病理诊断结果有很高的符合率,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平片和CT扫描检查,分析其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29例中腹内游离气体验出率,X线平片为69.0%,CT为89.7%,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CT对胃肠道穿孔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2%。结论:CT在胃、肠道穿孔及其病因和并发症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MPR、SSD三维重建,分析其在显示骨折线、移位及塌陷程度、碎骨片以及空间关系方面的优势。结果: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MPR显示全部骨折及脱位改变,SSD显示17例,6例显示不全,3例未显示。MPR对骨折断端及空间关系方面的显示优于SSD。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MPR、SSD技术,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且X线和16层螺旋CT检查资料齐全的病例,把X线、二维CT及三维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2% (35/38),包括肠肿瘤16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和肠石3例。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显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军  梁治平  曾旭文  曾文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90-1092,I0001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1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物发生部位胃7处,小肠12处,结肠3处。16例CIST中良性4例,肿瘤直径≤5.0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12例.肿瘤直径≥7cm,肿瘤边缘有分叶、肿块内有坏死,目中瘤的溃疡大而深,可见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结论 CT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邵寅珠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61-30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2例胸部外伤患者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8处,肋骨骨折35处。结论MSCT肋软骨成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技术(MPVR)在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和轴位扫描,对26例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6例颅底骨折中螺旋扫描显示骨折线22例,占84.6%,CT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7例,占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时应用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能进一步明确颅底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淑梅  魏彦丽 《河北医药》2005,27(6):437-437
目的 探讨螺旋CT区域重建技术对颅脑急症的应用优势。方法 对60例颅脑急症患者进行2~6个不同区域重建技术。结果 颅脑急症、危重患者因躁动而造成的图像模糊,在螺旋CT区域患者重建后,除躁动程度特别大外,均能清晰显示颅脑的正常及异常影像。结论 区域重建技术无需重复扫描就能清晰显示原有图像,为抢救患者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从而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辉 《河北医药》2009,31(10):1220-122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在国外的发病率很高,在常规尸检中,发现率为25%-30%,在临床死因中仅次于肿瘤、心肌梗死而居于第3位,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和心功能不全以及创伤后均容易引起P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Moyamoya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证实的25例Moyamoya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5例CT平扫患者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12例,其中11例可见丘脑一基底节区有扩张的血管;MS-CTA VR重建显示Moyamoya病颈内动脉(ICA)末端、大脑中动脉(MCA)或大脑前动脉(ACA)近端闭塞或狭窄的准确率为88.0%(22/25).与DSA相比,MS-CTA VR重建高估动脉狭窄程度,将ICA狭窄误诊为闭塞3例(12.0%);在显示Moyamoya血管数目及分支方面,MS-CTA VR重建显示细小分支数目较少;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MS-CTA VR重建仅显示6例(25.0%).结论 CT平扫仍是发现Moyamoya病继发病变的常规方法,与MS-CTA VR重建相结合可正确诊断Moyamoya病.  相似文献   

13.
黄鹤鸣  王木力  吴远勇 《江西医药》2010,45(11):1140-114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GST的CT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体9例、胃底5例、胃窦2例,生长腔内型3例、腔外型5例、腔内外型8例。16例GST中,良性5例,直径﹤5CM,呈类圆形,密度均匀;交界性及恶性11例,直径﹥5CM,瘤体内密度不均有坏死,边缘不规则,6例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2例肝转移。GST实体部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0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均明显而持续。GST的直径大小、形状、密度、生长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表现GST一定影像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成人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4年1日收治的45例成人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螺旋CT横断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本组45例中40例为复合型骨折,3例为单纯后壁骨折,2例为单纯前壁骨折;另外,45例中有5例在X线片中未能发现骨折情况,SSD,MPR比X线平片在髋臼骨折中更能准确的显示骨折分型和数目。结论:SSD,MPR对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手术计划具有很高的价值,SSD和MPR目前应作为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常见心血管先天性畸形,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致的畸形,病死率较高,须早诊断、早治疗;临床检查方式较多,但各有优缺点,多层螺旋CT近年来已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笔者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进修1年内经手术证实为不同类型先心病患者36例,男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率为94%(45/48),其中对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诊断率高达98%。结论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多排螺旋CT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诊断消化道穿孔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强  王威  段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55-165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5例消化道穿孔的CT表现.结果 35例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3例;腹部外伤致消化道穿孔9例,其中空肠破裂4例、结肠破裂3例;急性阑尾炎并穿孔3例.CT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31例,腹、盆腔积液21例,腹膜炎改变30例,胃肠道壁改变13例,局部包块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更早、更准确地诊断消化道穿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90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薄层CT扫描,沿胆道或胰管路径进行曲面重建,以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CPR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3.3%,其中良性梗阻的准确率为95.5%,恶性梗阻的准确率为87.0%.结论 CPR在一幅图像上完整显示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同时清晰显示梗阻部位、病灶与胰胆管和周围比邻组织的关系,是横断位图像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的重要补充,具有很好的诊断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4-L5、L5-S1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五型: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外侧型、脱出型。结论多层螺旋CT连续螺旋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较全面显示腰椎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效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等在颈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颈椎骨折(其中12例伴脱位)的MSCT源图像,并对源图像进行重建后得到的MPR像及VR像等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结果本组54例颈椎骨折中,C1有4例;C2有9例;C3有7例;C4有12例;C5有15例;C6有7例。结论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能够通过MPR、VR等多角度、多方位成像,获得二维及三维图像,对颈椎骨折能够准确诊断,并能够准确了解骨折部位的细节,临床应用价值极大,并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法、制定手术方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