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消除食道静脉曲张,预防再发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15例,随访观察6个月,再发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20%.结论 通过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良好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
放大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Barrett食管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色素放大内镜结合氩离子凝固术(APC)对Barrett食管(BE)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经病理确诊BE病例观察其放大内镜特点并行氩离子凝固治疗,于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复查,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APC治疗,无并发症出现,共随访1年其中5例再次发现柱状上皮。结论放大内镜结合APC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易行,但有一定比例复发,须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3.
<正>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防止食管癌的发生。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术,在消化道出血、良性狭窄、息肉、Barrett食管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为此,笔者对26例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下APC阻断治疗,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125倍[2,3]。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目前BE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150倍。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能有效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相似文献   

6.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被公认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1]。而氩离子凝固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型内镜专用氩离子凝固器对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180例患者,共324例息肉,其中230枚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94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配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 (APC)治疗消化道出血、良恶性狭窄、息肉、血管畸形、Barrett′s食管、疣状胃炎等的治疗作用。方法 :胃肠息肉 138例 ,疣状胃炎 31例 ,消化道出血 8例 ,Barrett′s食管 7例 ,黄色瘤 5例 ,吻合口狭窄 5例 ,血管畸形 1例 ,行内镜下APC治疗。结果 :APC是胃肠道内镜治疗中的一种效果确切 ,操作简便、有效安全而耐受良好的凝固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因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反流症状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E患者,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功率60 W),术后3、6个月复查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04例患者共进行147次APC凝固治疗,均获随访。94例复查时未见BE残留及复发;3个月复查发现1例、6个月复查发现9例复发,得到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肠上皮化生,再次APC治疗消失。术后21例出现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烧心等不适,经抑酸药物治疗1周左右缓解,未发现出血、穿孔等术中和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APC治疗BE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采取60 W凝固治疗功率及术后较长时间服用抑酸药物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NBI)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NBI内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90例在NBI内镜下行APC治疗,术后常规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8周,部分患者8周后继续给予PPI按需症状控制治疗,B组90例单纯服与A组相同的药物,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后每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复查,两组进行对比,评价NBI内镜下APC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结果 A、B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食管黏膜内镜表现和组织学与A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A组BE复发率较低,为5.6%,未发现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和癌变病例。B组发现重度非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各1例,均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论 NBI内镜下APC治疗可明显改善B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BE黏膜,治疗后残留及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内镜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多种消化道疾病经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的结果,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患者均在常规内镜检查时将氩离子导管沿着活检孔道送达腔内,对病灶处行灼烧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共有34例疗效满意,1例溃疡伴小动脉出血予APC止血后失败转为外科手术治疗,另一例管状腺瘤行黏膜切除术(EMR)后用APC修整残端,发生迟发性出血,遂行内镜下置钛夹封闭止血。结论氩离子凝固术应用于内镜下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HGMU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至2008年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患者,在内镜下行APC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单次启动时间及启动次数视病灶大小、数目而定,一般以内镜整个病灶凝固为止。所有病例1~3个月复查内镜。结果:15例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患者至复查时14例(93.3%)胃镜下未见复发,1例在原来部位有少量异位胃粘膜上皮残留。结论:APC是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的新方法,操作方便,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骁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8-17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氩离子凝固治疗以内镜所见整个病灶凝固为止。凝固次数依据息肉大小及生长部位决定结果:采集本院2004年6月~2009年12月126例患者共365枚息肉,其中320枚为直径〈10mm的息肉仅用APC清除,对于45枚直径〉10mm的亚蒂和细蒂息肉先行圈套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组织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息病变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主要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从而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及消化道癌前病变检出率.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经离子化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该组织表层可获有效凝固,从而起到破坏有关组织的治疗作用.食管下段腺癌主要来自于Barrett食管(BE),而约40%的贲门癌与Barrett食管有关[1].本科使用无痛NBI下APC治疗Barrett食管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多发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75例大肠多发息肉患者(2018年3月~2019年10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n=37例)接受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38例)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及术后7d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APC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BE随机分为A、B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服用埃索美拉唑及莫沙必利;B组行APC加服与A组相同的药物;而对照组未予特殊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A、B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内镜表现和组织学改变无明显改善(P〉0.05);B组31例(100%)患者BE食管黏膜内镜表现和组织学恢复正常,与另外两组相比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C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方案可明显改善B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下形态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上消化道电子内镜对82例食管乳头状瘤进行观察,对其内镜下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采用活检钳钳除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内镜下活检钳钳除的方式得到治疗,其中68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食管乳头状瘤是食管良性肿瘤,好发于中下段,瘤体一般较小,通过内镜下简单处理就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孙雄  谈春晓  孙屏  龚镭  胥明 《江苏医药》2012,38(20):2431-2433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BE)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比较长段型和短段型BE的氩气疗效.方法 BE患者68例,采用胃镜+活检,确诊后给予氩离子凝固术(APC)+泮托拉唑治疗62例,并于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胃镜+病理.结果 BE的发病以中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短段型BE占92.64%,岛型占61.67%.短段型APC后1个月复查,治疗有效率低于长段型(P<0.01),复发病例给予二次APC治疗;3个月有效率明显高于长段型(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BE的发病以中年、男性、岛型及短段型多见.APC+泮托拉唑治疗对BE,尤其在短段型患者的病理修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氩离子凝同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该技术经离子化气体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使该组织表层获得有效凝同效应,从而起到破坏组织作用。我院自2005年3月-2007年12月,应用该技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64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