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地区和国家的实验研究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吸烟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吸烟是肺癌、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局部贫血性心脏病以及阻塞性外周血管疾患的重要病因,同时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性肾病、流产、死胎、新生儿发育及舌癌、喉癌、膀胱癌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吸烟对人体健康(特别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必须引起各方面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周汉龙 《右江医学》1995,23(1):26-28
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研究进展广西健康教育所周汉龙被动吸烟,或称非自主吸烟、二手吸烟、强迫吸烟、间接吸烟,是指个体暴露于环境香烟烟雾(ETS)中,我国现有被动吸烟者逾四亿。自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关于“非自主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最详细的综合论文发表后,吸烟...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吸烟时所产生的烟雾。香烟烟雾含有大约4000多种化学物质。依据烟雾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雾分为3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类、丙烯醛等。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酚类、酮类、醇类、酸类和胺类等。引起全身性反应最典型、最突出的是尼古丁、CO和烟碱。3.致癌物质,如苯并[a]芘,亚硝酸胺及焦油等。本文就吸烟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香烟在燃烧时,可释放出4000种以上的成分,其中多数成分对心肺系统有损害,并且有40种以上的致癌成分.主要成分为尼古丁、焦油、多环芳烃和一氧化碳等.烟雾中还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害矿物质,如铝、铅,汞等.吸烟是目前一种呈全世界流行的不良生活习惯,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美国每年死亡人群中有20%的人死于吸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研究吸烟与健康的关系是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据调查,我国吸烟率很高,特别是男性吸烟率更高,因此,控制吸烟,减少吸烟的危害是我国各级卫生部门开展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的国内外概况从50年代起,“吸烟与健康”的问题逐渐  相似文献   

7.
吸烟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吸烟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范仲鲁,兰迎春济宁医学院社会科学部(272113)自1962年英国皇家内科学会发表"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数据以来,全世界已有6000万人因吸烟丧生,目前全球因吸烟而患病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300万人。世界吸烟大军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机理 (一) 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收缩功能减弱分为原发于心肌收缩无力及继发于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两类。 (二) 心衰的外周因素 充血性心衰(CHF)时,有许多激素变化,如循环中儿茶酚胺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及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DP)增多。CHF的严重程度与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有关。RAA系统激活,在CHF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均有重要意义。 (三) 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微波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 (30 0 k Hz~ 30 0 GHz)是一种非电离辐射 ,近年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通讯和日常生活中 ,使得人们每天都接受不同程度的微波辐射。它如同其它工业污染物一样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物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暴露在微波中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极为关心。1 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1.1 微波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微波辐射可激活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 ,吞噬和杀伤感染微生物 ,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Singh等[1 ] 发现 6 .1m W/cm2 的 915 MHz微波辐照动物 2 …  相似文献   

10.
微波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300 kHz~300 GHZ)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近年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通讯和日常生活中,使得人们每天都接受不同程度的微波辐射。它如同其他工业污染物一样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物,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暴露在微波中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极为关心。本文就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微波对脑的影响,微波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做一综述。1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1·1微波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微波辐射可激活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吞噬和杀伤感染微生物,增强机体非特异…  相似文献   

11.
唐玲  张玲 《重庆医学》2002,31(1):25-25
蛋白尿不仅是肾小球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而且还是促进肾脏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产生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的深入研究 ,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蛋白质Nephrin ,它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1 998瑞典分子生物学家KarlTryggavason在定位克隆芬兰型的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NPHS1 )致病基因时发现了Nephrin ,从而开始了对Nephrin的深入研究。Nephrin位于胎儿和成人的肾小球足突裂孔膜上 ,是组成足突裂孔膜的拉链状结构的重要成分 ,…  相似文献   

12.
古金海 《上海医学》1996,19(1):56-59,37
癫痫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外科古金海综述江澄川,徐启武校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原因之一是癫痫的致病机理尚未阐明,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癫痫的治疗问题。虽然近年的实验研究为癫痫发病机理的阐明提供了不少...  相似文献   

13.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AIDS)以来,全球受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流行地区不断扩大,截止1998年底,估计全球至少累积3,300万人;每天有6,000人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已有1,400万人因之丧生[1]。到目前为止仍无有效预防性疫苗和根治性药物,况且从感染到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复杂,故有关发病因素和机理以及如何阻断这个过程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近年对AIDS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l病毒的变异性HIV是由一组异质性的病毒组成。病毒感染细胞至少涉及4种受体;CD4十分子,脑和肠道细胞上的半乳糖耷一酸基鞘氨…  相似文献   

14.
矽肺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肺是因长期大量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 iO2)粉尘(俗称矽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泛的职业病。当前,全世界成百万接尘工人面临矽肺发生的危险。据报道,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有10万人可能发展为矽肺,法国每年有300例矽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状况和对烟草相关危害的认知与控烟态度,为吉林省制定控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收集吉林省18~79岁常住居民21 435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吉林省不同人群吸烟率、戒烟率、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控烟态度。结果:吉林省成年人吸烟率为31.8%,男性成年人吸烟率高于女性(52.9%vs 9.4%, P<0.001),农村高于城市(33.2% vs 30.7%,P<0.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成年人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吉林省成年人戒
烟率为18.6%,不同年龄、婚姻、职业和家庭月收入人群间的戒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人被动吸烟率为60.5%;被动吸烟场所以家里和工作场所居多,分别占33.4%和21.7%。调查对象中支持公共场所禁烟、餐馆禁烟和加大政府控烟力度百分比分别为93.4%、92.0%和93.9%。女性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于男性(P<0.001),农村低于城市(P<0.05);其中对于“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与一般香烟相当”知晓率较低,仅为15.3%。结论:吉
林省成年人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高于2002年全国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控烟支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镉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镉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是一种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重金属。镉主要蓄积于动物的肝脏和肾,能损害动物的肾脏、免疫、神经、心血管、骨骼和生殖系统等,并能诱导基因的异常表达,有致癌性。本文就镉的基本性质、对动物及人类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邱火火火1魏玲2综述英勇3审校鞍钢铁东医院神经内科1(114002)营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偏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Solomon[1]报道大约18%的女性及6%的男性患有偏头痛。我国偏头痛患...  相似文献   

18.
19.
李祖同 《包头医学》2002,26(1):22-25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进行性痴呆、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其典型病理改变是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目前对于AD的发病机理研究十分重视,现对此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关其发病机制有β-淀粉样蛋白假说、Tau 蛋白假说、炎症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等多种.本文就现有较公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