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妇女饮食行为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饮食行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对234名农村已婚妇女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调查,根据孩子上学情况将调查对象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组妇女营养知识得分[(82.63±10.59)分]最高,与学龄组妇女[(79.32±11.54)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非学龄组妇女[(72.96±13.1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龄前组妇女营养行为得分[(72.96±13.17)分]也是最高,与学龄组[(70.63±11.65)分]和非学龄组[(71.46±10.1)分]妇女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80.3%学龄前组妇女有较好吃早餐习惯;大多数农村妇女能够经常摄入肉类(80.3%)和豆制品(83.8%),20.5%农村妇女能经常喝奶,86.3%妇女经常吃咸(腌)菜;部分妇女能了解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饮食知识。结论应在农村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纠正农村妇女错误的传统习俗和观念,提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农村妇女饮食行为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饮食行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对234名农村已婚妇女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调查,根据孩子上学情况将调查对象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组妇女营养知识得分[(82.63±10.59)分]最高,与学龄组妇女[(79.32±11.54)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非学龄组妇女[(72.96±13.1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龄前组妇女营养行为得分[(72.96±13.17)分]也是最高,与学龄组[(70.63±11.65)分]和非学龄组[(71.46±10.1)分]妇女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80.3%学龄前组妇女有较好吃早餐习惯;大多数农村妇女能够经常摄入肉类(80.3%)和豆制品(83.8%),20.5%农村妇女能经常喝奶,86.3%妇女经常吃咸(腌)菜;部分妇女能了解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饮食知识.结论 应在农村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纠正农村妇女错误的传统习俗和观念,提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营养知识与健康的态度,分析2者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为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郑州某技术学院1 142名医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中等偏下(中等分占44.4%,低分占46.6%);饮食行为处于较差的水平(低分占54.1%);但表现出较好的营养态度(高分占69.5%).大中专医学生的营养知识与态度之间(r=0.262, P=0.000)、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之间(r=0.236,P=0.000)、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之间(r=0.097,P=0.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加大营养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医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以预防营养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镇生源、农村生源大学新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大学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汕头大学医学院2014级197名新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医学新生营养知识缺乏,平均(23.30±7.88)分,低分人数占32.0%,高分人数仅占29.4%;城镇生源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学生(t=2.058,P<0.05)。67.0%的医学新生对饮食和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态度,不同生源学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吃夜宵习惯,72.6%的城镇生源学生回答"有时吃",明显高于农村生源学生的54.9%(χ~2=6.47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知识得分与学生"吃夜宵习惯"呈负相关(P<0.05),"城镇生源"和"男性"与学生"有时吃夜宵"和"经常吃夜宵"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学新生营养态度较为积极,但城乡生源大学新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应注意结合城乡生源的差异特点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会宁高一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会宁高一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表明:调查对象营养知识与性别和生源有关.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22.0±5.7)分,(20.2±4.2)分,(14.9±3.4)分.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女性高于男性,但行为得分女性低于男性;城镇生源得分高于乡村生源(P<0.05);营养知识与态度间有高度正相关性(r=0.300,P<0.001).调查对象认为饮食上存在问题的前3位是:食物品种较少(64.7%),肉类食物食用过少(39.5%),蔬菜水果摄入量少(35.4%).调查对象希望了解的营养知识主要是日常食物的合理搭配(72.4%),营养不良的预防(58.8%),食品卫生知识(50.8%),食物正确烹调方式(36.9%).目前获得相关营养知识的途径和期望途径均以报纸书籍、亲人、电视为主,咨询讲座和网络所占比例较少.结论 高一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但有积极良好的态度,提示针对该人群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提高该人群的营养知识,为其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地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调查方法, 对随机选择的3361名看护人及其所照看儿童(2~7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结果:看护人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7.9%;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不喝牛奶79.6%, 偏食挑食66.0%, 吃零食84.1%, 不吃早餐24.4%, 不按时就餐1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低是其所照看儿童不饮食行为(吃零食除外), 如不喝牛奶(OR=1.665)、偏食挑食(OR=1.338)、不吃早餐(OR=1.330)和不按时就餐(OR=1.582)等的危险因素。结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有关, 应大力开展看护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 以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儿童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60.3%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其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42.12%,其中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4.6%,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其监护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和不良饮食行为多发于非留守儿童.结论 留守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及营养不良的发生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其不良饮食行为,把帮助留守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做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来抓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某大专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学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某大专学校85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不记名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并存在不合理饮食行为。女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高于男生(t=4.606,P0.05),大二学生平均得分高于大一学生(t=7.4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认为有必要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饮食行为不科学。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大学生营养知识(K)、营养态度(A)和饮食行为习惯(P)的现状,为今后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问卷,抽取石河子大学在校的1 728名大学生,对其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不及格率67.0%,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学生的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态度普遍较积极,92.9%的男生和97.3%的女生都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但如果要付钱去接受营养知识,仅有45.2%的男生和52.3%的女生愿意。饮食行为方面,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学生仅占59.5%,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仅占7.5%,仅有24.9%的学生没有食零食的习惯。结论多数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的认识,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较普遍,应结合不同学科学生特点进行营养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蓬安县农村老年人群的膳食行为、态度及保健情况,为倡导科学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蓬安县四个乡镇621名5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普遍存在不良膳食行为,仅30.4%认为饮食与健康关系紧密,36.9%认为饮食不当会导致疾病,高达74.4%的居民不去体检;但老年人的营养态度较积极,其中64.3%的居民对营养知识感兴趣,77.3%的居民认为有必要进行营养知识宣传,72.0%的人表示会改进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结论:调查对象中存在各种不良膳食行为,自我保健意识不高,但营养态度积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营养教育,促使其采取健康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张玉霞  范旻 《当代医学》2016,(20):162-164
目的:比较体验式营养教育和传统营养宣教对改善孕妇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的效果,探讨对孕妇营养教育的最佳模式。方法将256例孕妇随机分为体验式营养教育组(129例)和传统营养宣教组(127例)。接受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后,对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与态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行为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体验式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效果优于传统营养宣教、这种营养教育模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的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妇女饮食行为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妇女的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郊区农村妇女进行整群抽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0名农村妇女进行一般状况、饮食行为方式及饮食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农村妇女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膳食不平衡、食物种类单一、缺乏营养饮食健康知识。结论:有必要对农村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营养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评价营养干预对妊高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400例<12孕周的孕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期监护和保健措施;实验组在常规孕期监护和保健措施基础上实施包括营养教育、制订膳食原则和配制食谱等营养干预措施.20周后,比较两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与膳食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并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孕妇妊高征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营养教育后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前(P均<0.01),并且也高于对照组教育后的得分(P均<0.01).营养干预后,实验组孕妇热能、蛋白质、碳水化物、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平均每日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妊高征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5.5%(P=0.0198).结论 营养干预可以提高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全面改善孕妇营养状况,降低孕妇妊高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孕妇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孕妇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11年5-11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前检查维吾尔族孕妇共600例(其中孕早、中、晚期的孕妇各200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孕妇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营养态度普遍较好。97.0%以上的孕妇希望获得营养相关知识;有58.7%的孕妇主食类选择以精米精面为主,搭配吃粗杂粮;88.8%的孕妇每天吃3~4种蔬菜水果;70.3%孕妇平时饭菜口味一般;实际获取营养信息途径依次为杂志与报纸(69.8%)、医护人员(63.8%)、亲朋好友(56.3%)、电视与广播(52.0%)、网站(18.8%)、其他(9.8%);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间呈明显正相关,孕妇的营养KAP水平与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孕妇人群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有待改善,应提高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孕妇营养教育宣传,以促进母子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孕妇营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5-11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行产前检查的汉族孕妇共600例(孕早、中、晚期各200例)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汉族孕妇营养知识掌握情况欠佳,营养态度普遍较好。62.8%的孕妇有挑食、偏食现象,66.7%的孕妇不吃保健品,97.8%孕妇不吸烟,但是61.5%的孕妇受被动吸烟,1.3%孕妇在孕期偶尔饮酒,96.8%孕妇不知道如何安排孕期的饮食。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年龄、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职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汉族孕妇的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有待改善,建议提高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加强孕妇及家人的营养教育,以促进母子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卫校学生的营养"知识(K)、态度(A)、行为(P)"(KAP)现状,为进一步对其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晋中市卫校的三个年级的49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知识得分为11.0±3.6。城乡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得分高,高年级学生得分高;学生对待营养的态度较好,93.6%的卫校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知识;学生饮食行为较差,仅有35.4%的卫校学生饮食规律;各年级在食用豆制品频率为1-2次/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卫校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水平普遍欠缺,但均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某技术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技术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进行有效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now/edge—attitude—behavior,K—A—B)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52.6+13.5,及格率为32.5%。学生对不同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学生整体营养态度较好,女生营养态度正确率明显要高于男生,但饮食行为存在着明显问题。结论: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川北医学院护理新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护理新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川北医学院护理本科2008级297名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川北医学院护理新生对营养知识比较欠缺,营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0.73%,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牛奶摄入不足等,但有积极良好的态度。结论:应加强护理新生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提高健康水平,为其能有效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艾滋病(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营养知识知晓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使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48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营养知识调查,对其及家庭成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后,选择43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效果评价。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营养知识知晓水平于干预后显著提高,影响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态度与行为(P〈0.01)。结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可促进该人群积极的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