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应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意识到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了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修复,浸润肿瘤组织的中性粒细胞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特征发挥抗肿瘤或促肿瘤的作用。不同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表型,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该文将从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谈起,对TME中不同功能的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以及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研究中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解剖无复流现象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生长分化因子 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的动态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手术组(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组用Y形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60 min,再灌注分别2 h、4 h、6 h、12 h、24 h和7 d。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用硫磺素S、酞菁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大鼠心肌解剖无复流面积及梗死面面积;real-time PCR法测定GDF-15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GDF-15蛋白表达;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间接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量,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MPO活性;HE染色观察镜下心肌损伤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I/R组无复流面积在再灌注2~6 h期间内延展最快,sham组无缺血及无复流现象发生;I/R组各时点心肌组织中GDF-15表达量和MPO活性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且呈规律性变化。在再灌注2~24 h之间,MPO活性随GDF-15表达增高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r=-0.9895)。结论:无复流现象中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GDF-15的表达,且二者变化呈负相关,推测GDF-15可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而抑制无复流的延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鼠源性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与弗氏佐剂混合注射的方式制备小鼠MPO特异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并予以定性及定量检测。使用B6.129X1-Mpotm1Lus/J小鼠(即MPO敲除小鼠),将mMPO与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诱导小鼠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采用定性ELISA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血清ANCA水平;采用肌酐检测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酐水平以评估其肾功能。ELISA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MPO-ANCA的光密度D(450 nm)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约为对照组的5.6倍;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提示,实验组中性粒细胞胞质有较强的荧光信号,与MPO-ANCA的核周型特点相一致;H-E染色示部分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肌酐水平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注射MPO与弗氏佐剂混合液诱导MPO-/-小鼠产生了抗MP... 相似文献
4.
大鼠运动力竭后中性粒细胞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模拟为一各向同性的均质粘弹性球形固体。利用球谐函数法求解大鼠运动力竭前后中性粒细胞在小变形条件下的蠕变问题。理论计算所得的大鼠运动力竭前后中性粒细胞表面位移响应与微管吸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结果显示大鼠运动力竭后中性粒细胞弹性模量K1 、K2 和粘性系数 μ分别比运动前增加 118%,59%和 71%,提示力竭性运动对中性粒细胞粘弹性有明显影响。文章还对中性粒细胞蠕变问题的时效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钱元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22(4):15-15
致病菌侵入人体后,首先遭遇非特异性免疫抵抗,其中以细菌吞噬与炎症反应为主,随后产生特异性免疫,两结合,共同消灭细菌。中性粒细胞(又称多形核粒细胞,PMN)是非特异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长期以来认为它们缺乏转录活性,是几乎不能合成任何蛋白的终末分化细胞,其作用仅限于吞噬与杀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NE)/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值(NHR)与心肌桥(MB)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01-2022-0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MB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硬化分为硬化组(n=85)与非硬化组(n=104)。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NE、HDL-C水平,并计算NHR,比较两组间以上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硬化组比较,硬化组吸烟占比、NE、NHR水平均明显增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NHR是MB合并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吸烟、NHR是MB合并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CrGN)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例RA并发CrGN患者(RA并发CrGN组)、86例RA(RA组)和16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组)的ANCA检测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RA并发CrGN组中,5例都为中年妇女,且具有7~14年的RA病龄,最初的临床症状都为血尿,从血尿发展到具有明显组织病变平均时间为17个月,ANCA检测均为核周型ANCA(pANCA)阳性,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被检肾小球平均有31%形成新月体,同时也存在肾小球硬化和间质性纤维化等症状;RA组ANCA检测均为阴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组ANC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5%(14/16),且均为pANCA;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组相比,RA并发CrGN组确诊年龄明显小于前者(P<0.05)。结论:RA并发CrGN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疾病的发展过程趋于漫长并且伴随轻微肾功能损伤,ANCA检测对RA并发CrGN患者早期发现、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RT-PCR检测缺血再灌区脑组织CINC mRNA的表达,并同时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缺血90 min再灌注6 h至24 h,缺血区脑组织CINC mRNA表达相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分别为P<0.05、P<0.01),并呈时相变化,12 h达高峰。MPO活性在再灌注6 h时无明显变化,12 h-24 h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1)。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时CINC mRNA表达上调,其时程早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提示CIN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7 d的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LI组及ALI+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组,每组10只。ALI组用脂多糖(LPS)以2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LI+Dnase组则在注射LPS后即腹腔注射Dnase(5 mg/kg)。给药6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荧光酶标仪检测BALF中游离DNA(cf-DNA)的含量;右肺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结构;左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使用免疫荧光法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生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I组与ALI+Dnase组中cf-DNA、CitH3、MPO、IL-6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严重;与ALI组相比,ALI+Dnase组新生大鼠肺组织中cf-DNA、Cith3、MPO、IL-6及TNF-α水平降低(P<0.05),ALI+Dnase组炎症浸润程度降低。结论:新生大鼠ALI中,NETs水平为反映肺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NETs可能为治疗新生儿ALI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PR3 抗体、抗MPO 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A 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B 方法)对166 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50 例健康者血清中抗PR3 抗体、抗MPO 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 方法测定高、中、低质控血清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优于B方法,A、B 方法测定质控血清的准确度均符合要求;A、B 方法测定抗PR3 抗体、抗MPO 抗体临床样本的线性相关系数r 分别为0.987 8,0.989 6;A、B 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kappa 分析,kappa 系数分别为0.897 和0.882。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A 方法)测定抗PR3 抗体、抗MPO 抗体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B 方法),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甘油致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血黏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肌注甘油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血液流变性异常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0%甘油分别以5.6、10ml/kgg·bw剂量于家兔后腿单侧肌肉注射作为甘油Ⅰ、Ⅱ组(n=15),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甘油作为对照Ⅰ、Ⅱ组(n=15).24h后检测血清BUN、Cre水平,作为判断ARF的指标;以LG-R-80型锥板式黏度计和CAl500型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甘油Ⅱ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高于甘油Ⅰ组及对照Ⅰ、Ⅱ组(P<0.05),甘油Ⅰ组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Ⅰ、Ⅱ组(P<0.05);甘油Ⅱ组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显著短于甘油Ⅰ组及对照Ⅰ、Ⅱ组(P<0.05),甘油Ⅰ组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短于对照Ⅰ、Ⅱ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注大剂量甘油可引起家兔血浆黏度增高、Fib含量增多,它们在ARF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制剂和丹参对急性肾衰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regional renalblood flow,rRBF)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以及银杏叶制剂(Ginkgo Bilobal Extraction,GbE)、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用50%的甘油10 ml/kg行兔后肢肌肉加压注射,建立ARF动物模型,观察血液流变学、rRBF的变化,并给予GbE、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结果 ARF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rRBF明显下降.ηb、ηb、EAI、HCT等与rRBF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GbE组、丹参组动物血液流变学、rRBF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ARF时血液流变特性恶化和肾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造成rRBF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GbE、丹参对甘油所致ARF家兔的血液流变特性及肾组织缺血性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兔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家兔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HgCl2 复制家兔ARF模型。通过CA150 0型血液凝固分析仪和LG R 80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RF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红细胞比积 (HCT)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对于ARF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患者的病因和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10年422例急性肾衰住院患者的不同病因和预后,从而找出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的因素。结果 急性肾衰发生常见于低血容量、手术后因素、肾毒性物质和败血症;妊娠相关性急性肾衰以妊娠子痫最高。住院中的所有患者,急性肾衰完全治愈率为16.4%,部分治愈率为37.9%,肾功能不可逆率为7.1%,死亡率为38.6%;死亡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低血容量、术后因素、肾毒性及败血症等为ARF发生的重要病因;败血症及术后因素等是ARF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年龄、少尿、败血症、非肾脏性脏器衰竭及是否需要透析可能对ARF患者死亡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不同,分别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经皮肾造瘘术、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术及急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除1例双侧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PJ)患者因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效果不佳,并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2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肾功能于手术后5~25 d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灵活的治疗方法;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Ginkgo bilobal Extraction,GbE)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ture,ARF)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8只):用生理盐水10ml/kg行后肢肌肉内加压注射。ARF组(12只):用50%甘油10ml/kg行后肢肌肉内加压注射。GbE组(8只)于注射甘油前0.5h腹腔注射GbE15mg/kg,每6h重复一次。检测各组不同时相血小板聚集功能、PGI2、TXA2、内皮素(Endothelins,ET)等指标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2、24h时:AR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P〈0.01),TXA2、ET明显升高(P〈0.01),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性损害;GbE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GbE组与ARF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则明显降低(P〈0.01),TXA2、ET明显降低(P均〈0.01),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缺血性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1、ARF时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TXA2、ET水平明显升高。2、ARF兔心肌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性损害。3、GbE对ARF兔心肌组织缺血性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制剂、丹参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 (GbE)、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兔血液流变学、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 5 0 %的甘油 10ml/kg行兔后肢肌肉加压注射 ,建立ARF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肾功能 (血Cr、BUN)的改变 ,并给予GbE、丹参注射液处理。结果 :ARF组肾功能明显下降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GbE组、丹参组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肾功能得到保护。结论 :GbE、丹参对甘油所致ARF家兔的血液流变性、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伴ARF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14例无尿。4例少尿;20例尿蛋白、隐血均阳性;血肌红蛋白(2961.2±285.3)mg/L,血肌酐(823.7±184.1)μmol/L,谷草转氨酶(712.3±82.6)U/L、谷丙转氨酶(978.4±71.9)IU/L、肌酸磷酸激酶(12753.5±18.2)U/L、CPK—MB(138.4±25.8)U/L;15例(75%)为高钾血症。给予补充液体、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后,18例(90%)存活,2例(10.0%)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14例血肌酐恢复正常,血清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血清及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肾损伤因子-1(KIM-1)评估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住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SCr正常、血清及尿液NAGL、KIM-1同时升高者200例,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组106例,常规组94例,同时治疗1周,于治疗结束时、结束后1周分别检测两组血清及尿液NGAL、KIM-1水平,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NAG[(409.42±18.24)ng/ml vs(359.68±19.02)ng/ml]、尿液NAGL[(52.29±7.41)ng/ml vs (44.78±11.25)ng/ml]、血清KIM-1[(169.72±74.46)ng/ml vs (144.03±66.95)ng/ml]、尿液KIM-1[(7.39±2.96)ng/ml vs (6.38±3.01)ng/m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周两组血清NAGL[(343.72±16.45)ng/ml vs (321.04±17.34)ng/ml]、尿液NAGL[(30.89±7.94)ng/ml vs (21.01±8.49)ng/ml]、血清KIM-1[(133.32±64.09)ng/ml vs (109.60±45.29)ng/ml]、尿液KIM-1[(5.78±3.03)ng/ml vs (4.50±2.27)ng/m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对于住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损伤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