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藏血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肝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并且和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通过调畅心神和疏泄血液实现对肝藏血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就会使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导致肝不藏血,临床上出现血瘀、血虚、出血等病理变化。肝不仅仅为简单的藏血之脏,更是气血化生之所。现代医学认为,肝是合成凝血因子和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脏器之一,肝是"代谢中枢",对物质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是体内最大的"加工厂",肝脏解剖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是支持中医肝藏血理论的重要现代医学依据。肝藏血的重要性决定了临床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必须重视恢复肝藏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系统检索、分析、归纳以"肝藏血"理论为指导论治出血性疾病的现代文献报道,探讨了与"肝"相关的出血性疾病的病机。认为"肝不藏血"发生的机制可概括为:①肝失疏泄,调节失司,或郁而化火,或血液瘀滞;②肝(肾)阴血不足,虚火妄动,或肝气升发太过;③肝失疏泄,肝旺克土,脾不统血等方面。为进一步认识"肝藏血"的含义及其与"主疏泄"的关系,以及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舒文教授用肝藏血的理论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其独特的经验,他认为肝主疏泄又藏血,在血液的归经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肝藏血理论指导下,从肝肾精血生成补充血量,肝气的疏达调节血量,从活血、温经、固摄调治,同时协调脾统血,心主血脉的功能,使血小板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肝藏血,主疏泄"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辨证论治诸多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在高血压病的从肝论治方面。然其调节血压、调节肝血流的具体机制,调节血压血流的途径、部位等尚不甚明确。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脑-肝-血管"轴的角度,基于肝血管和生理、神经支配等方面,初步探讨其"藏血、主疏泄"的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相关深入基础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伟凡 《河南中医》2005,25(11):9-11
生殖虽由肾所主,但与肝也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肝具有主疏泄、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肝气的调达、肝血的充足,不仅能滋生肾精,而且令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冲任协调,精气疏泄,宗筋荣养,女子以月经胎孕,男子以精泻生育,从而调节和维持着人的生殖机能,故肝与生殖的关系也尤为密切,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藏器。肝藏血,肾藏精,且精血可以互生;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平衡,共同维持人体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正> 一、如何理解肝主藏血与肝主疏泄的关系? 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肝藏血功能之正常发挥.即《血证论》所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肝主疏泄对肝主藏血的协助作用已是众所周知,并为大家所重视.而肝主藏血对肝之疏泄功能的协助作用往往被忽略.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的.古人云:“肝体阴而用阳.”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性喜条达,故其“用”为阳.此藏血之“体”是物质基础,疏泄之“用”是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完成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7.
阎艳丽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3 0余年 ,学验俱丰。在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 )中注重处方遣药必须遵循中医之理。笔者随其临床 ,颇受启发 ,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1 疏肝 ,勿忘养肝乙肝发病机理复杂 ,以中医理论析之病位在肝。肝的功能特点表现为“体阴用阳”。肝为藏血之脏 ,其体为阴 ,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其用为阳。体阴与用阳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疏泄是藏血的前提 ,而藏血又为疏泄的物质基础。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 ,血运通达 ,藏血和调节血量方能维持正常 ,而肝藏血功能健全 ,肝血充足 ,肝木得养 ,肝的疏泄才能…  相似文献   

8.
疏肝5法治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雁 《中医杂志》2004,45(3):226-227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的如期来潮,是孕育胎儿的前提条件.肾藏精,主生殖,<傅青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然月经的周而复始,往来有期,有赖于肝的疏泄调节.肝藏血,司血海,其足厥阴经脉绕阴器,抵少腹,与冲脉相连,全身各部化生的血液,除营养周身外,皆藏于肝,其余部分下注冲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与肾的封藏功能相互协调,一藏一泄,构成有规律的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强调了肝对女性的重要性,对后世治疗女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肝藏血、主疏泄,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均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肝在女子生理过程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入手,围绕肝藏血和主疏泄等理论,梳理、解释“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在女科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习要点〕七、如何理解肝藏血的生理功能,其在临床有何意义?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维持恒定的血循环量起重要作用。 1.贮藏血液:肝内可贮藏一定量的血液,其作用有三:①濡养自身:②制约肝阳的升发,勿使其过亢,使之冲和条达,从而维持肝的疏泄功能:③防止出血。 2.调节血量:肝能根据机体在不同情况下对血液的需求量不同而进行调节,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如,当人体在活动时,机体各部分对血液的需求量便相对增加,肝就将所贮藏的血液排出来,输布于外周,以满足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体在休息时,机体外周对血液的需求量就减少,多余的血液便归藏于肝,蓄以备用。即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因  相似文献   

11.
王珏  林祖辉 《中医杂志》2004,45(11):822-823
不寐为临床常见之病证.浙江省名中医裘昌林主任医师擅长用调肝治疗不寐,我们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肝郁阳盛神明被扰,血亏阴伤神失所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志变化.在病理上,由于思虑、喜怒过度,致肝气郁结,气郁阳盛,阳盛则实,阳盛则伤阴,阴虚阳亢,化火生风,风火内扰,心神难安而不寐.  相似文献   

12.
李丹初副研究员,年近八旬,学验俱丰,积六十年临证经验,认为肝与痛证关系密切。李老治疗痛证,多从肝入手,而屡获效验。李老认为,肝藏血,司人体之血的贮藏、调节,其体属阴;肝主疏泄,斡旋周身的气机,其性属阳。藏血之“体”是物质基础,疏泄之  相似文献   

13.
孙建芝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芝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及临床工作近 4 0年 ,学验俱丰 ,治疗心血管病为其专长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往往据症候从肝论治 ,亦收到好的疗效 ,兹总结如下。1 从肝论治胸痹依据肝藏血 ,主疏泄 ,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体阴而用阳 ;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 ,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 ,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 ,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 ,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 ,肝有所藏 ,脉道充盈 ,气血运行有序 ,脏腑组织营养充足 ,机体功能正常。正如《薛氏医案》所说 :“肝气通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孙…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其发病与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心功能失调可影响其它脏腑,其它脏腑有病亦可影响及心。冠心病五脏症侯均可见到,据症侯从肝论治冠心病常收到较好效果。1 冠心病从肝论治依据1.1 心肝失调是冠心病发病根本  肝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脉道充盈,气血运行有序,脏腑组织营养充足,机体功能正常。正如王冰云:“…  相似文献   

15.
<正> 肝主疏泄,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在人体内担负着藏血和调节人体血液分布,疏通一身之气机,与其它脏器共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这些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笔者结合临床体会,将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以供参考。肝主疏泄的含义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化导瘀阻,宣泄清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破坏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本文通过归纳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肝的生理功能、病机特点、症、证表现的描述,从"肝藏血主疏泄"失常角度对肝硬化的发生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对近20年医学文献中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治疗所用中药归经情况的分析总结,阐释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常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黎志远主任医师从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形成虽与肾、肝、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但其主要发病机理与肝藏血和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临床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谨守肝藏血和肝的疏泄功能失调的病机,灵活辨证,做到把握重点,又兼顾其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肝主疏泄的相关文献,认为肝主疏泄昼夜调节的内涵是肝通过疏泄作用使人体气机有规律的疏通畅达,引导气机有序地在人体中运行和敷布,同时协助心、脾、肺、肾四脏在不同时间段有选择地发挥其主要功能,或升腾宣发,或肃降收敛,或闭藏。人体卫气和血液在肝主疏泄昼夜节律的调控下运行和分布也有着昼夜节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肝藏血,血舍魂”源于五脏藏神理论,其核心内容是肝脏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肝魂在肝血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神志活动。躯体性焦虑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焦虑症。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躯体性焦虑的病机可概括为肝不藏血、肝失疏泄与血不养魂、魂失所舍,可治以养血柔肝、调畅气机及柔肝安魂、调和阴阳,临证可灵活选用疏肝理气解郁、清泻肝火、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李宜芳教授师从邓铁涛老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对失眠的治疗颇有心得。现将李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浅析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1]。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病性不外虚实两方面,实证多因情志过极,心火内炽,心主神,神不安则不寐;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扰动心神,如柯韵伯云:“肝火旺,则上走空窍,不得睡。”此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酿生痰热,食积、痰热扰乱心神可致寐不安寝,即“胃不和则卧不安”[2]。虚证多为劳逸失调、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导致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阴血暗耗,心神失养,营阴亏虚不能敛阳而失眠;久病、年迈者,气血阴阳俱虚,神不安其室,阴阳不交发为不寐。李老尤其重视情志不遂,郁怒伤肝,导致肝之疏泄和藏血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不寐。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等。肝五行属木,木易生火,心为肝之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阳上亢可母病及子,累及心神导致不寐。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为因病致郁,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为因郁致病,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病情迁延,易产生严重情志病变。“肝藏血,血舍魂”,卧而血归于肝,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心无所主,神失其养,就不能按时睡眠[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