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蓟县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天津市蓟县1991-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1991-2003年共报告肝炎病例601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9.47/10万,通过推广甲肝、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90年代以来蓟县病毒性肝炎发病明显下降,2003年报告发病率为45.54/10万,较1991年下降了74.12%,未形成周期性流行年。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至2003年已占我县病毒性肝炎的首位(55.34%),甲肝及未分型肝炎发病明显下降,肝炎的秋季发病高峰逐渐消失。此结果为我县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蓟县地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传染病防治措施,我们对200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5.01/10万,死亡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0.09%,发病率与2002年比较上升了4.40%,死亡率下降了7.69%,病死率下降了10%;传染病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45.54/10万)、痢疾(35.56/10万)和肺结核(33.56/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染疾病发病虽呈下降趋势,但淋病为较2002年多发生病种,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数仍占总发病数的18.67%;2003年发生了2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此结果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站1991年至2000年疫情统计资料,简要总结分析了本区10a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10a间本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类传染病26270例,年均发病率为488.81/10万,年均死亡0.47/10万,年均病死率为0.097%,1991年至1997年总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1999年发病率上升,2000年回落。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计17种,其中肠道传染病3种,呼吸道传染病5种,虫媒传染病3种,发病率260.32/10万,164.24/10万,24.99/10万,占总发病构成依次为57.98%、30.93%、5.26%。死亡居首位的是病毒性肝炎,其次为出血热,死亡率分别为0.23/10万,0.13/10万,死亡构成分别为50%,26.92%,可见病毒性肝炎、痢疾是危害本区人民身体健康较严重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平塘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04-2011年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平塘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7886例,死亡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4.30/10万,死亡率为2.31/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是肺结核(164.96/10万)、病毒性肝炎(64.84/10万)、细菌性痢疾(63.57/10万),发病农民占75%、学生占7%、散居儿童占6%.结论该县乙类传染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其次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重点人群众是农民、其次是学生、散居儿童,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西州12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海西州1997年-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年-2008年我州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4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3.90/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占病毒性肝炎的77.68%)、 痢疾、肺结核.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90.13/10万,占总发病数的49.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09.60/10万(其中: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总病例的64.48%),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3.58/10万,(其中:肺结核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的65.96%).结论:我州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2003年我州乙肝疫苗已列入儿童计划免疫,今后有望降低乙肝发病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痢疾、肺结核,是我州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并通过漏报率调查来校正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10 万,校正报告发病率为22.21/10 万.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0.78%),而急性乙肝逐年发病水平下降较慢(下降幅度为25.46%),急性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却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20~40岁之问的中青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乙肝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注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以外的其他途径的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最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最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黄世美  甘文烨 《医学动物防制》2011,(11):1051-1052,1055
目的了解南宁市2006-2010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对南宁市2006-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1 714例,死亡54例,平均发病率为133.762/10万,发病率逐年缓慢上升,乙肝为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类型,发病33 934例,占发病总数的81.3%。在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即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8∶1.00;以农民报告发病数最多,其次为学生,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87%和6.97%;城区发病率高于郊县。结论必须加大对人群病毒性肝炎知识的宣传和甲、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4-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04-2010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4-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103 356例,死亡9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9.7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413.29/10万,2004年最低为182.02/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25~45岁中青年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7.07%,15岁以下儿童乙肝年平均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4.11%,男女性别比例为1.54∶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年平均发病的29.53%。结论青海省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报告发病存在虚高现象,需提高乙肝发病的报告质量,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真实反映乙肝流行情况,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威市病毒性肝炎40年变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我市病毒性肝炎变迁状况与流行规律 ,进一步制定病毒性肝炎防制对策 ,我们对 196 2~ 2 0 0 1年全市病毒性肝炎的变迁状况进行了分析 ,以指导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各县区历年传染病月报表、年报表 ,经全市汇总统计分析 ;历年人口数为统计局公布的年底人口数据 ,核算为年中人口数所得。2 结果与分析2 1 发病率、死亡率  4 0年来 ,全市病毒性肝炎共报告发病 4 4810例 ,年均发病率 76 14 / 10万 ,占整个传染病发病总数的 6 2 3% ;死亡 4 3例 ,年均死亡率 0 0 7/ 10万 ,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 1 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74—2003年30年来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发病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4—2003年梅县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份和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实施前(1974—1991年)和实施后(1992—2003年)乙肝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自1974—2003年肝炎年均发病率基本逐渐下降,从1974年的256.56/10万下降到2003年的16.84/10万,下降了93.44%。肝炎在传染病发病顺位排列中,自70年后各年代均占第一或第二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8月;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15—50岁中青年为主: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占70.65%),甲型次之(占20.54%)。结论梅县在防治病毒性肝炎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发病率逐年下降(其中1987和1998年有所回升),但仍是梅县重点防制的传染病,提示不能放松对病毒性肝炎进一步防制。降低肝炎的发病率,在降低梅县传染病发病率甚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近9年法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科学评价肝炎流行状况,为今后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03和Origin7.5软件对2004~2012年我国法定病毒性肝炎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我国共报告法定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3 501 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12.960/10万,死亡数9 225例,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在5种类型肝炎中,乙肝发病数最多,共11 088 434例,占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总数的82.125%。其次为丙肝发病数1 097 768例,占8.130%。每年3月和11月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比上一年降低几率较多且幅度较大。结论:乙型肝炎发病数远远高于其它类型,仍是今后病毒性肝炎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次丙肝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9—2021年成都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s reporting system, NNDRS)收集2009—2021年成都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地区、发病月等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动态数列法分析其发病趋势,发病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2021年成都市累计报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45 580例,年平均发病率23.1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28.71/10万,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 017.613,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27.026,P<0.05)。60~<70岁发病率最高,为29.61/10万,0~<10岁发病率最低,为12.14/10万,不同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8,P<0.05)。1月、3月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市2008年传染病发病情况,探索其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结果 2008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 246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病率221.67/10万,报告发病数与去年全年(6 691例)相比下降6.65%.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位居发病数前3位,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下降明显.结论 秦皇岛市传染病发病形式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但艾滋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等疫情呈现高发态势,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1997-2003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病毒性肝炎的资料.结果 北京市急性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10万左右.1997-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丙肝逐年发病水平有所上升,急性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趋势.急性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丙肝急性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应注重阻断静脉吸毒、性传播、医源性等途径的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乡市红旗区各类报告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做好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旗区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及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共计22种8 83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641.12/10万,死亡率为0.65/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乙肝(379.66/10万)、肺结核(74.56/10万)、痢疾(46.11/10万)、丙肝(41.46/10万)和梅毒(15.17/10万),占总发病数的86.87%。其中乙肝5年间均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9.22%。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痢疾及麻疹等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薇  邓炯  彭秀  李亚楠  陈红  王欢 《医学动物防制》2023,(7):668-671+675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0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59/10万,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0.85/10万、 87.41/10万、 43.49/10万、 0.03/10万、 2.27/10万和2.54/10万;死亡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5%。各年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7,P<0.01),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8.15,P<0.01)。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低于乡镇,(X2=169.14,P<0.01),无季节性发病高峰(r=0.03,P>0.05);发病年龄以50~<60岁最高(300.28/10万),0~<10岁最低(4.8...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淄区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评价防治效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传染病发病率,从疾病分类、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规律和趋势。结果2008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按发病日期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306例,报告发病率为209.1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0种,共报告总例数为715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为114.48/10万,死亡率为0.32/10万,病死率为0.28%,发病率较2007年下降了5.80%,死亡率上升了100%;丙类传染病3种591例,报告发病率为94.63/10万,发病率较2007年上升519.64%,(因为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由其他传染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手足口病等仍是该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应加大农村地区、学校及托有机构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东兴区9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发病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2011年东兴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数据分析采用X2检测.结果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率在0.24/10万~8.17/10万之间,年均病发率为3.24/10万,2003年最低为2例,随后上升;东兴区绝大部分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少数乡镇发病率较高,但乡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087,P=0.297,P>0.05);丙肝发病在30-49岁的青壮年人居多,占总病例的47.48%;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的44.96%.结论东兴区的丙肝发病率2003年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今后要加强病情控制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为主,逐步建立起综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0~2006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17年来传染病发病谱流行趋势及其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管理学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6年广西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6种(1 730 7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5.42/10万,死亡率1.15/10万,总病死率为0.49%.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与性传播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中的麻疹、白喉、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上升幅度较大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结论:今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中的肺结核、淋病、梅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