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内热立论,临床采用滋阴清热之法,疗效显着。但肾(脾)阳虚衰所致消渴亦屡见不鲜,临证采用温阳之法,效果亦可喜,所以深入探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及临床运用有其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缘于"肝"与目的特殊联系,亦在于由糖尿病(消渴)发展至消渴目病过程的病机演变规律。消渴日久,耗竭肾阴,肾为肝之母,肾亏日久,"母病及子",累积肝脏,并发目疾。消渴与消渴目病的防治,均宜"壮水清火",消渴以肾虚为本,治宜"壮水",以肾为主;合并目病以相火为标,治宜"清火",以肝为先。故临床防治消渴目病常在补肾经方基础上,辅以清泻肝火之品,巧用其归经特点与轻清上浮之性,使药达病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疲乏等为主要表现,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古籍记载为"消渴",病机多以燥热偏盛,津液耗伤立论,治疗多从"三消"入手。然痰湿与消渴亦互为因果[1]。关于湿浊与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食肥甘,脾胃功能障碍为消渴的发病原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载"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指出治疗消渴病应涤甘肥、醒脾气、化湿浊。有研究表明,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  相似文献   

4.
黄为群  周洲 《河北中医》2008,30(2):156-157
<中医内科学>"消渴"中阐述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肾为主,并与肺、胃关系密切.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我们认为,<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消渴的论述难以满足现代糖尿病的中医诊疗需要,现将消渴临床辨证论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病因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以阴虚燥热为基础,中医认为其发病亦不离脏腑之营养物质和津液的代谢紊乱失调。  相似文献   

6.
浅谈温阳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红军  曹清慧  高桂君 《河北中医》2010,32(12):1811-1812
<正>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是消渴的基本病机[1],治疗多采取滋阴清热之法。然而阳虚所致消渴亦不少见,古今文献对此也有相关的论述。1历代医家对阳虚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云"消渴者,原发其动,此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江西中医药》2007,38(4):51-5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称为"消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相似文献   

8.
根据古今文献,结合肾脏病理特点探讨王暴魁教授糖尿病肾病"消渴热"病机理论形成的渊源,初步总结糖尿病肾病"消渴热"病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先天与伏邪是主要成因,饮食不节是重要条件;"消渴热"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早期消渴热盛、肾络未伤,中早期热盛生风、食气伤阴,中后期肾阳衰败,湿浊泛溢;基于"消渴热"病机的诊治有利于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对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入手,自拟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100例.结果 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在降糖与改善症状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与消渴二者各自有其限定的内涵与外延,临证诊治亦应有所区分.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创新研究近年取得了较大进展,表现为病因多样、病位全面、病性细化3个方面.糖尿病之病因,包括六郁(火、气、湿、瘀、食、痰)、糖毒、浊毒、甘邪等;病位按照病程进展,有病在五脏与病在络脉之分;病性已不单纯局限于"阴虚"和"燥热",而是扩展为气阴两...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属于中医"消渴"合并"阳痿"的范畴,从消渴合并阳痿的中医病机阐述与络病关系,提出治疗当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联合温肾、益气、疏肝、健脾等治法,兼顾治本与治标,同时处理好清热与补虚、清热与活血的关系,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理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翔  冯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60-2561
通过对消渴与气滞血淤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探讨理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临床依据以及实验室的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确有"宏观血淤证"的存在,而在一些中医未能辨证为血淤证的病人中,亦存在"微观血淤证",且其"血淤"与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因此用理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27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治规律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性心脏病中的一种,是糖尿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病属中医学"消渴"、"胸痹"范畴。历代对消渴的认识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心、脾、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糖尿病可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在消渴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脾瘅"、"消瘅"、"消渴"范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化燥而发为消渴.本病病机主要责之于阴虚燥热,表现为肺燥、胃热、肾虚证候.治疗以滋阴清热为大法,从上、中、下三消分治,上消主肺燥,中消主胃火,下消主肾阴虚,此"三消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糖尿病尤其是出现慢性并发症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证多虚实夹杂,单一的滋阴清热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世界上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抑郁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糖尿病合并抑郁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糖尿病合并抑郁在中医学中应属于"脾瘅""消渴""郁证"等范畴,在"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中亦有记载。现代一些医家将其称为"消渴郁证"。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有一定优势,但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制在进一步揭示,多种因素均可致病。本文就糖尿病合并抑郁相关研究、共病机制、相关因素及中西医临床防治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称为消渴脑病,属"健忘""痴呆"等范畴。目前,中医多从心、脾、肾、脑论治,但在临床上消渴脑病属肝阳虚所致的上热下寒证亦不少见,但鲜有论述,笔者针对此证,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疗效颇佳,遂将机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蒲永文  蒲志孝 《中医杂志》2004,45(8):636-637
温阳法是八法之一,又称温里法、祛寒法.主要用于中焦虚寒、亡阳欲脱、寒凝经脉等证.中医认为,糖尿病与消渴基本一致.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宋代王怀隐等著<太平圣惠方>中又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载方百余首,治疗药物多选择益气养阴之品.到金元时期刘河间等主张治疗消渴当以清热泻火,益气养阴为要.清代黄坤载等认为消渴责之于肝,而治疗亦力主清热养阴.至费伯雄则补充发展了化痰利湿之法.唯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三消症>中强调:"以燥脾之药治之",主张用理中汤倍白术加天花粉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增液消渴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增液消渴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测2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变、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各项检测指标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增液消渴汤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