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为0.5%~3.0%,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如原发性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下腔静脉阻塞,占位性病变压迫深静脉等)发展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疾病常见,其中血液倒流性疾病占81%。应用无创性检测能客观地评价静脉瓣膜功能以及病变部位。1978年Barnes首先采用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 thysmography,PPG)检测静脉炎后综合征的皮肤微循环改变,发现静脉瓣膜可发生功能不全。1979年Abramowitz提出了PPG诊断下肢静脉疾病  相似文献   

3.
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和腘静脉外肌襻形成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包瓣术治疗患者399例(405条下肢);1291例(1639条下肢)作肌襻术。结果:包瓣术患者平均随访5年以上,疗效良好者占86%,好转者占12%;肌襻术患者平均随访8年以上,疗效满意者占80%,好转者占10%。结论:包瓣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轻、中度倒流的优选手术;肌襻术是重度倒流和其他瓣膜重建术无法采用时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诊治的临床研究(附55例报告)江苏省常州市红十字医院血管外科组(213003)潘跃东倪红飞徐毛乾俊下肢深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DVI)是常见病,在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中占90%以上[1]。自1987年以来,我院共手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自体大隐静脉片作为包窄材料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通过静脉造影等特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轻度和中度的67例(69条肢体),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结果 49条肢体随访3~18个月,效果良好的(41/49)占83.67%;病情好转的(6/49)占12.24%;无效者(1/49)占2.04%;血栓形成(1/49)占 2.04%。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本院改进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但大隐静脉片作为包窄材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光电容积描记检测对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乔正荣综述时德审校下肢静脉疾病常见,其中血液倒流性疾病占81%。应用无创性检测能客观地评价静脉瓣膜功能以及病变部位。1978年Barnes[1]首先采用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  相似文献   

7.
自1968年Kistner发现、1980年确认并将下肢静脉倒流性病变称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来,国内外对本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有关诊治报道日渐增多.我们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对本病的概念、病因学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力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供同仁参考指正.1 疾病的概念和病因学分类  相似文献   

8.
对下肢深静脉炎后综合征来说,各种非创伤性检查,仅能作为筛选手段,唯有静脉造影,才能对病变作出正确判断。作者主张逆行造影应经肱静脉途径,如插管遭遇困难,可改经锁骨下静脉,向患侧股总静脉插管,其优点是:①如股总静脉瓣膜功能良好,可将导管插入股深静脉开口远侧的股浅静脉,再注入造影剂。这样,可观察到纯然局限于股浅和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这是经股静脉穿刺插管所难以发现的。②必要时,通过穿刺,能够同时向二侧下肢深静脉插管和造影。造影中根据倒流程度不同,可分为5级:0级,无倒流;1级,倒流不超过大腿上段;2级,倒流到膝;3级,倒流到膝下;4级,倒流入小腿肌肉静脉丛。作者提出,造影前作静脉测压具有相当价值。通过足背浅静脉,先测站立位静息状态压力,然后让病人脚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综合评价切开瓣膜修复术、静脉瓣戴戒术和静脉外肌袢成形术三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的适应证与疗效,对1992年1月~1996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浅静脉曲张及下肢酸胀感,其中肿胀30例,足靴区色素沉着28例,溃疡14例。病程为1年~30年,平均14.6年。14例患者采用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戴戒术,1例患者采用股浅静脉切开瓣膜修复术,47例患者采用月国静脉外肌袢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症状缓解,14例溃疡均愈合,无一例复发。结果表明:①戴戒术和瓣膜修补术适用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级~Ⅱ级;②肌袢成形术适用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级~Ⅳ级或先天性瓣膜功能缺陷;③戴戒材料宽度应增加到2cm;④对双股静脉畸形的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应同时行双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戴戒术。认为,对月国静脉分支较多者仍可施行月国静脉外肌袢成形术,只要术中仔细操作,同样可取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疾病与先天性血管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容易混淆。本文将着重介绍下肢静脉疾病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与先天性血管畸形 (先天性动静脉瘘、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的各自病因、病理特点及检查手段。1 病因学鉴别按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两大类型 :(1)血液倒流性病变 :均由瓣膜本身的病变引起。主要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型 (管道再通 ,但瓣膜已破坏 )、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等。约占下肢静脉病的 70 %。 (2 )回流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视内镜下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可行性。方法 :大隐静脉曲张 6例 (10条肢体 ) ,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 ,4条肢体深静脉功能不全。手术方法为高位结扎大隐静脉 ,分段抽剥 ,内镜下行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 ,1例行股静脉戴戒术。结果 :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 ,肢体溃疡或皮炎 3周内愈合。结论 :内镜下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具有微创、有效的特点 ,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因瓣膜功能不全所引起.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为股浅静脉瓣膜侈复术、自体带瓣静脉段股浅静脉移植术和(?)静脉肌(?)形成术等.作者自1981~1983年间相继开展了这些手术,截至1990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5例患才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包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均随访4-14个月,术前临床症状缓争,疗效好,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瓣膜轻,中度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铲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6年2月至1987年5月,采用自体带瓣臂静脉段移植,治疗下肢深静瓣脉膜功能不全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7~62岁,平均38.4岁。患肢右侧8例,左侧6例,双侧10例。均施行一侧肢体手术,累计共24条病肢。其中4例为施行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复发者,16例有小腿顽固性溃疡史。其中4例溃疡直径超过3cm,至术前未愈,病程平均15.6年。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1.顺行造影,全组深静脉通畅,股浅静脉直径平均1.13cm(测量点在股浅静脉最高的一对瓣膜远侧2cm处)。18例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主干均匀增粗、轮廓柔软,瓣膜影依稀可见。交通静脉管径普遍增粗,且均有倒流,6例为血栓形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倒流性病变 ,特别是深静脉倒流是国内外常见病 ,在下肢静脉病变中约占 6 0 %~ 6 5 %。传统观点认为 ,本症与下肢深静脉近侧段逆向重力作用增强以及瓣膜功能不全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 ,静脉管壁的病理改变 ,也是导致静脉曲张等倒流性病变的病因之一[1] 。1 静脉管壁的结构、特性和病变静脉是血液回流入心脏的主要通道 ,其中所含的血液为全身血容量的 6 0 %左右 ,因此静脉的收缩和舒张 ,对心脏排出量的多少有直接的影响。静脉管壁主要成份为平滑肌和胶原纤维 ,其强度和韧性均大于动脉管壁中的弹力蛋白纤维 ;静脉管壁需氧和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年来重新认识和重视的病变,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认识的提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打破了一些传统看法,逐渐形成了新的观点和概念。传统的观点和概念1916年,Homans 将下肢浅静脉曲张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单纯性类型是由隐一股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血由股静脉倒流入大隐静脉所引起,称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继发性类型因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堵塞静脉主干,或者于血栓再通的过程中,破坏隐一股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从而使深静脉血倒流人浅静脉内,称为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传统的观念还认为,深静脉受筋膜和肌肉的有力支持和保护,加上瓣膜单向开放和胸腔内负压的解剖生理功能,足以对抗重力的影响,促使静脉血向心回流,只有在静脉血栓形成堵塞管腔,使静脉回流遭受障碍,或者在血栓再通的过程中,使深静脉瓣膜一并遭到破坏时,才会发生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长期以来,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一直被看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义词,即血栓形成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功能  相似文献   

17.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住院行浅静脉手术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70条肢体), 术前经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浅静脉手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 行超声复查, 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 结果: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病程超过20年较之病程小于或等于20年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355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同时存在倒流的患者比两静脉各自单独存在倒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247倍;年龄大于60岁比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3.516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单纯行浅静脉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 手术近期效果好, 可有选择性地应用于某些早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占86%,病情好转为12%,无效2%。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双功彩超定量评判下肢静脉瓣膜的倒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确定双功彩超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倒流严重程度的参数。方法:对40例准备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重建的病人,术前应用双功彩超检测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倒流指数,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探查的静脉瓣膜倒流程度相比较。结果:双功彩超探测的静脉倒流指数与术中探查的静脉倒流严重程度呈上相关(r=0.8747,P=0.000),静脉倒流指数可以区分轻中度与重度静脉倒流(P=0.000)。结论:双功彩超探测静脉倒流指数可定量地用来评价静脉倒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