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产后乳房按摩治疗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足月分娩且自愿接受产后乳房按摩的乳汁分泌不足产妇,应用"缺乳"精油实施产后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产妇泌乳情况.[结果]本组60例产妇经产后乳房按摩治疗后产妇乳汁分泌增加,其中泌乳佳45例,泌乳一般15例.[结论] 产后乳房按摩治疗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进行乳房按摩在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单胎、足月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产后第1天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和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进行乳房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增多,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的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50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乳房按摩,2次/d,分别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乳房的胀痛感以及乳房硬度。结果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3d开始,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初产妇产后进行乳房胀痛的护理,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的硬度以及胀痛情况,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廖冰  李文红 《中国康复》2012,27(3):223-224
目的:观察早期乳房按摩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2组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40min,每天1~2次,直至产后4d,对照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4d。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产后7日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乳房扁平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较产后按摩效果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009年8月,我们对100例产后乳房肿胀产妇实施乳房按摩治疗,经精心指导与严密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和减少产后出血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入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2h、剖宫产后4h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比较2组产妇泌乳量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乳房穴位按摩不仅能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还能减少产后出血,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时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后24h给予乳房按摩,观察组于术后2h给予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产后48h乳房胀痛情况和产后48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48h泌乳量充足的产妇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产后48h乳房胀痛程度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乳房刺激越早进行,越早启动发射性泌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联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出现乳房胀痛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乳房按摩挤奶;干预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联合乳房按摩进行干预。结果: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硬结减轻程度、乳汁泌乳通畅程度、整体舒适度比较,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联合乳房按摩可提高泌乳通畅程度,减轻产妇产后乳房不适,提高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为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产妇早泌乳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乳房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健康、足月、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湿敷+按摩+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观察组乳房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Z=-3.830,P0.01);产后4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均轻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乳房护理干预模式在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肿胀程度及硬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不同时间段行乳房按摩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50例,按照分娩时间将产妇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分为1个对照组及2个观察组,对照组产妇行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1产妇于产后2 h 内、观察组2产妇于产后24 h 开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乳房按摩。观察记录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乳房并发症、产后第3天乳房疼痛情况及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本研究显示,产后乳房按摩越早越好,观察组1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产后第3天乳房疼痛情况发生少、乳腺肿块和乳腺炎发生情况少、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2 h 内进行乳房按摩能使泌乳时间提早,降低产后乳房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产后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王海仙 《全科护理》2011,9(22):2002-2003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69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A和研究组B,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A给予按摩挤乳+乳房湿敷50%硫酸镁护理,研究组B给予按摩挤乳+乳房外敷海带+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护理。比较三组产妇的乳房乳胀硬度和疼痛程度。结果:经过为期1周的护理之后,三组患者的乳房乳胀硬度和疼痛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护理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B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乳房肿胀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按摩挤乳+乳房外敷海带+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的护理干预方法,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促进产妇泌乳的最佳时间,观察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分娩产妇200例,按方便抽样方法分段确定产妇并分为四组各50例,乳房按摩时间:观察1组为产后2 h内进行,观察2组为产后12 h ,观察3组为产后24 h ,按摩时间每侧乳房15~20 min ,连续按摩2天,对照组不进行乳房按摩,观察记录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及48 h泌乳量,乳房胀痛、产后抑郁值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本研究显示,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为产后2h内,按摩越早进行越好,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乳房胀痛少、母乳喂养情况好,与其他各组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人员可指导及根据产妇意愿尽早在产后2h内帮助其进行乳房按摩,能提早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及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6.
乳房护理干预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促进泌乳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产后第1天采用热敷、按摩和挤奶进行乳房干预;对照组产后第1天仅行健康教育,待乳房肿胀再给予乳房护理。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2天乳房肿胀、第4天泌乳及第1,2,3,4天泌乳量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天泌乳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3,4天泌乳量均较对照组多(均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乳房干预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房肿胀,增加泌乳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实施乳房穴位按摩对其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诊的2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开展产后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产后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1周末的乳房胀痛自我评估方法、乳房充盈程度、乳腺管畅通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的乳房充盈程度优于对照组,乳腺管畅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应用于产妇,能减轻乳房胀痛,且能促进乳汁分泌,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行乳房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新生儿转至NICU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产后第1d通过热敷、按摩和挤奶进行乳房干预;对照组仅行健康教育,待乳房肿胀再给予乳房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泌乳及泌乳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d的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说明了泌乳时间提前了。实验组产妇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产后第1d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第2、3、4d的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乳房干预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房肿胀,使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产后按摩乳房促进乳汁分泌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乳房按摩不仅能促进乳房分泌,有利于婴儿哺乳,减轻疼痛,还能预防乳房疾病的发生。2002年~2004年,我科对100例初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实验组产妇100例,均为初产妇,其中顺产50例,剖宫产21例,会阴侧切29例,23~38岁。对照组产妇均为初产妇,其中顺产50例,剖宫产21例,会阴侧切29例,24~39岁。2方法2.1乳房周边按摩a·手部如握球一般,横向抚摩乳房,另一手置于握乳房的手上面,从乳房边缘向乳房中心按摩,使乳腺管通畅,同时减轻疼痛。b·一手手指并拢,置于乳房斜下方,托着乳房,另一手置于托着乳房的手上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坎离砂外敷联合电动吸奶器挤奶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10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坎离砂外敷联合电动吸奶器挤奶,每天4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湿毛巾热敷乳房10~15min后按摩乳房用手挤奶,每天4次.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硬度分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硬度分度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坎离砂外敷联合吸奶器挤奶可缓解产妇乳房胀痛,减轻乳房硬度,增加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