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以及减少冠心病缺血性的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康复介入手段。方法:将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5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内科治疗,心理治疗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完成首次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治疗后第二次评定,及进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定,比较两组SAS,SDS,SAQ得分及临床疗效。出院随访1年,记录2组患者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理治疗组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临床疗效及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心理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01),心理治疗组临床随访1年总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为19%(11/5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第一医院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按常规的心血管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共3周。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39.72&;#177;8.96)及SAS评分(40.46&;#177;5.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70,5.88;P均&;lt;0.01);两组SDS及SAS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3,4.58;P均&;lt;0.01);干预组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敌对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t=3.66,8.28.2.01;P均&;lt;0.01);干预组住院天数[(34&;#177;8)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6.78,P&;lt;0.05);临床疗效大体评定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评定比较两组SAS,SDS,SAQ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心理治疗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及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足浴和足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情绪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红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00-2701
目的:观察足浴、足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情绪改善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病例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足浴、足部按摩等。两组患者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焦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RSD)24项评定及胃肠功能恢复评定。结果:经1周实验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状态SDS总分、SAS总分及HRSD和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善,而治疗组可见分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2.24,2.28,P&;lt;0.05;t=2.99,3.14,P&;lt;0.01)。治疗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7,2.30,P&;lt;0.05)。结论:足浴、足部按摩对患者的情绪改善及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动态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全程动态管理。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Q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动态管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性心理治疗与单纯的康复训练的差异。方法:18例符合截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实施截瘫康复治疗的同时,施加心理治疗)。Health心理健康水平检测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个性特征评定采用由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康复效果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截瘫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经截瘫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F=10.396~40.549,P&;lt;0.01)。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情绪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18.502,18.453,P&;lt;0.01)。治疗组的Banhel指数可达85,明显高于对照组(F=19.376,P&;lt;0,01)。结论:截瘫患者的康复水平除与损伤平面、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心理、家庭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者的心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截瘫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认知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康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3—12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6例中选择择期心脏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认知教育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护理,认知教育组在接受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认知教育。观察冠心病介入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并在入院时及手术后进行2次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认知教育组患者术中出现血压过高或血压过低、低血糖反应,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腰背酸痛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x^2=4.94~19.05,P&;lt;0.05~0.01);术后焦虑的发生率(14%)显著低于对照组(39%)(x^2=4.624,P&;lt;0.05),而抑郁发生率(18%)虽较对照组(32%)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术后认知教育组SDS和SAS总评分明显低于较同期对照组(t=6.124,7.028,P&;lt;0.01),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651,22.081,P&;lt;0.01)。结论:系统认知教育可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和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作一般性解释。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d、1周、2周、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时80例患者均存在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治疗后治疗组发生焦虑、抑郁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25~8.350,P=0.003~0.044);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460~6.219,P均&;lt;0.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较好的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有利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状态。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治88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将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57例心肌梗死患者按设计方案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情绪障碍较重者服用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干预前后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对心功能进行测评。结果 8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SAS总分、SDS总分及抑郁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1-0.001);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改善(t=2.63,P&;lt;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吴英丽  韩金霞  王元秀  李兰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70-5870,5875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淄博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50例受测者的测评,并与一般健康人(对照组)48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调查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无职业者SAS评分显著高于有职业者(P&;lt;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情绪障碍明显,焦虑抑郁突出,应对其进行心理卫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行为人格特征、情感障碍及生活相关事件对脑梗死患者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178例脑梗死患者(男134例,女4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智能障碍组(98例),非智能障碍组(80例);对照组87例,对其应用A型性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进行心理学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特点、个性特征、情感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 智能障碍有98例,其中轻度49例,中度23例,重度26例,智能障碍组、非智能障碍组、对照组3组A型行为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X^21=6.76,X^22=20.16,P&;lt;0.001;EPQ评定结果,神经质偏高和精神不稳定患者,智能障碍组较其他两组多X^21=23.56,X^22=34.49,P&;lt;0.001;有智能障碍者其焦虑情感及抑郁情感的发生均较其他两组高,X^21=21.904,X^22=88.5337,P&;lt;0.001。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者,发生智能障碍者比例较高,X^21=8.248,X^22=114.409,P&;lt;0.001。结论 A型行为是脑梗死的易感行为,对脑梗死后的智能障碍的产生有影响。精神质的个性和不稳定情绪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情绪特征,与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感障碍较一般脑梗死患者更加严重,可能与肢体瘫痪有关,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对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43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Ⅲ度以上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等病例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将4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小剂量二盐酸氟哌噻吨与小剂量盐酸四甲蒽丙胺的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及血糖水平的改变。结果:①对照组:SDS,S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gt;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2 h)治疗后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t=2.102—2.197,P&;lt;0.05)。②治疗组:SDS、S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91~2.507,P&;lt;0.05);空腹血糖、PBG2h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下降(4.15&;#177;2.91),(4.48&;#177;3.19)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28—2.540,P&;lt;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周的SDS,SAS评分及空腹血糖、PBG2h水平均有明显降低(t=2.973~3.074,P&;lt;0.01及t=2.370—2.396。P&;lt;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除抑郁、焦虑症状减轻外,血糖水平的控制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降血糖治疗。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在治疗后进行生活质量(SF-36)测评,并将两组SDS,SF-36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SDS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无显著差异。两组的SDS评分均比国内常模得分高;治疗后,治疗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SF-36评分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氟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comorbid depression disorder and anxiety disorder,CDA)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在本院神经心理康复门诊中选择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关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的氟西汀、阿米替林组和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共4次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以及治疗期间常见副反应发生率评定。结果:实际完成治疗观察77例。与治疗前相比,综合治疗组治疗2周SDS及SAS评分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O.05)。治疗8周的显效率为93%,明显高于氟西汀组(68%)和阿米替林组(7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793,P&;lt;O.05)。口干、便秘、头晕、嗜睡、心动加速、体质量增加等副反应发生率与氟西汀组相仿(P&;gt;O.05),但明显少于阿米替林组(X^2=17.688~36.561,P&;lt;O.001)。结论: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米替林对CDA有良好治疗作用,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正畸患者的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正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正畸治疗提供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大学正畸患者(研究组,n=30)和正常大学生(对照组,n=30)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测查。结果研究组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和强迫4个因子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1)。结论 大学生正畸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在正畸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发热患者的心理状况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金道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62-4162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发热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从发热病房抽取患者56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普通内科住院患者58例自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时期发热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强烈的否认到初步的认可两个阶段。②SCL-90自测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SAS(t=3.09,P&;lt;0.01)和SDS(t=4.59,P&;lt;0.01)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非典”流行时期发热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评定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SAS、SDS、SA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而SAQ评分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病人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有关各类自然灾害引起的PTSD的报道较多见,而因技术性灾难事故引起的PTSD的报道不多;特大爆炸事故后幸存者的精神状况如何?目的:了解技术性灾难事件所引起的PTSD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设计:以一起重大爆炸事故幸存者为对象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对象:2000-08/09乌鲁木齐市区某路段发生的一起特大爆炸事故后3~5个月仍在综合医院治疗的幸存者28例(研究组),对照组为一般人口学资料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30例?方法:由精神科医生向被试者说明测验的目的和意义,让被试者独立填写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奈尔医学指数(CM1)、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他评量表:事件影响量表(IES)、应激反应症状清单,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技术性灾难事件引起PTSD的临床特征;②在技术性灾难事件中与PTSD发生有关的因素。次要结局:研究组IES.CM1.SDS.SAS量表值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22例(79%)幸存者符合PTSD的诊断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在IES,CMI,SDS,SAS,SCL-90差异均有显著性(t=3.62~8.17,P均&;lt;0.01)。PTSD的诊断与创伤暴露程度呈正相关(r=0.420.P&;lt;0.05),与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呈负相关(r=0.420,P&;lt;0.05);与IES评分及反映心理痛苦水平部分指标高度正相关(r=0.389-0.665,P&;lt;0.01):IES评分与暴露程度高度正相关(r=0.478,P&;lt;0.05)。结论:技术性灾难事件导致PTSD的发生率很高,主要与受伤时暴露程度和事件后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抑郁的发生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IdD)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5例PD患者(PD组)和30例对照组进行测试,检测事件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及P3的波幅,并与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脑萎缩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组抑郁发生率49%,对照组抑郁发生率1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01,P&;lt;0.01)。病程&;gt;5年的PD患者抑郁的发生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患者(x^2=28.96,P&;lt;0.01);运动功能障碍越重的患者越易发生抑郁(x^2=5.17,P&;lt;0.05);有脑萎缩的PD患者中抑郁的发生高于无脑萎缩的PD患者(x^2=13.55,P&;lt;0.01)。PD患者中有27例(60%)N2,P3的潜伏期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80,P&;lt;0.01);PD组N2,P3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7.78,P&;lt;0.001),PD组P3的波幅较对照组降低(t=10.69,P&;lt;0.05)。脑萎缩、长时间应用抗胆碱药与N2,P3的潜伏期成正相关(r=0.2839—0.2879,P&;lt;0.05),与P3的波幅成负相关(r=-0.321,P&;lt;0.05),年龄、病程、运动功能障碍、受教育年限与P3的潜伏期及P3的波幅无相关性。结论:P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异常主要表现N2,P3的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脑萎缩和长时间应用抗胆碱药是N2,P3异常的重要因素。PD患者的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为器质性因素,大脑功能及皮质下结构的损害可能是PD发生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黛力新与氯米帕明治疗神经症患者的定量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治疗组和氯米帕明对照组,治疗并随访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l,2,4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量表的测定,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测定,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黛力新治疗组治疗1周后HAMA,HAMD,SAS和Zung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lt;0.05)。而氯米帕明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在治疗2周后开始明显下降(P&;lt;0.05)。黛力新治疗组和氯米帕明对照组P300潜伏期在治疗4周后分别为(315.64&;#177;14.11),(320.22&;#177;15.20)ms,与治疗前(347.32&;#177;15.26),(350.46&;#177;18.74)ms相比,均明显缩短(P&;lt;0.05)。氯米帕明的抗胆碱能副作用较黛力新重。结论:黛力新和氯米帕明治疗神经症均有效,黛力新在起效快、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方面较氯米帕明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