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检测并比较75例体检健康者及1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D-D水平,用ROC曲线评价D-D的诊断性能。 结果:健康人对照组及UAP组、NSTEMI组、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329(126,537)、634(200,1 333)、771(299,1 400)和1 160(388,2 418) μg/L;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817(200,1 751)、1 002(262,2 418)和1 276(322,2 341) μg/L。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高于UAP组和NSTEMI组(U分别为198.1、96.5,P均<0.01);≥3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U=459.9,P<0.01)。D-D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93~0.939),当cut off值为793 μg/L时,D-D诊断STEMI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69.3%。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浆D-D水平增高是ACS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ACS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增高,特别是在辅助诊断STEMI时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通过纤溶酶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其抗原性较强,浓度的升高是体内纤溶系统的激活和血栓形成的证据之一,也是临床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目前,随着方法学的不断更新,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对临床上的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对D-二聚体的检测在静脉血栓塞疾病的形成,心脑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D-Dimer)是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碎片,由γ链将两个D片段相连而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通过观察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的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按首次出血量分为:Ⅰ组为大量出血组,出血量大于30mL,26例;Ⅱ组为中量出血组,出血量20~30mL,30例;Ⅲ组为小出血量组,出血量小于10mL,2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各组病例血浆D-D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病例血浆中D-D在急性期升高,各组测得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D-D含量增高,出血量越大和继续出血者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在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在监测急性脑梗死(ACI)近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全自动定量检测75例ACI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i水平,研究其与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及其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 ACI患者血浆D-Di水平与梗死体积及预后关系密切,梗死灶体积与D-Di水平呈正相关.血浆D-Di水平急性期>稳定期>缓解期.结论 血浆D-Di水平可以客观地反应ACI患者的病情提示预后,可作为判定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诊断帮助及在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本文就D-二聚体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临床意义进行逐一综述。[结果]D-二聚体在脑梗死急性期会出现特异性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血浆D-二聚体已经成为临床的常用检测指标,它对血管血栓性疾病的诊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作为ADD组,同期以类似症状就诊但最终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胸痛发生12 h内检测血浆 D-二聚体,比较ADD组与对照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所有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DD组血浆在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8±7.95)vs.(0.64±0.75),P<0.01];D-二聚体(>0.5 μg/mL)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2.5%,70%和83.3%,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48±0.042,95%CI为0.766-0.930.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有效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9.
《新医学》2001,32(12):722-723
目的研究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30名健康人(对照组)以及部分复发病例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1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缓解与复发呈动态变化.结论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判断疗效及预测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AMI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cTnI、Myo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发病2h后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1.71±0.14)mg/L、(1.18±0.28)ng/mL、(90.53±2.36)ng/mL,对照组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0.25±0.12)mg/L、(0.10±0.02)ng/mL、(23.61±4.15)ng/mL,AMI组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65%和98.5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TnI及Myo对AM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及第3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第3、7天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发病早期可能存在暂时性的、纤溶活性增高的倾向。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进展性脑梗死和16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的众多监测指标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1);在不同时间段(0、24、48、72h),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5~0.973),当cut off值为1 510μg/L时,血浆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5.2%,1-特异性为65.7%。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辅助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FDP比值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40例急性脑死塞患者与4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个参数。对三个参数分别进行组合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在鉴别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P〈0.05);而单独Fbg、FDP比较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单独D-dimer结果均与正常参考值有差别(P〈0.05),但两组相比较,D-dimer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大于纤溶状态,D-二聚体/FDP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的快速简便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在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定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和健康对照3组,Hcy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循环酶法原理检测;D-二聚体在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ACL-FUTURA全自动血凝仪上用比浊法原理检测。对比3组的Hcy、D-二聚体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脑梗死组血浆Hcy和D-二聚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老年高血压组与高血压伴脑梗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Hcy和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人高血压和因高血压致脑梗死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从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择230例进行研究,按照是否接受中心静脉压监测分为对照组(115例,未接受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观察组(115例,接受中心静脉压监测),观察两组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17.4%(20/115)和13.0%(15/1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40/115)和30.4%(35/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所发生的变化同疾病的关系。方法62例ACI患者分别在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14、21天测定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并对不同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参照影像学检查结果、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41±0.64)mg/L vs(0.21±0.20)mg/L(P〈0.01),并与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明显相关;溶栓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D-二聚体渐趋正常,如居高不降或者继续升高显示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结论ACI患者纤溶/凝血功能平衡失常,溶栓治疗可有效的调节这种失衡,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患者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心锚重复蛋白(CARP)在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脑梗塞(A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AF或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AF患者为AF组,单纯ACI患者为ACI组,AF合并ACI患者为AF + ACI组,每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的血浆DD和CARP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DD、CARP和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AF合并ACI的应用价值。 结果4组患者的血浆DD和C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874、12.474,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F组、ACI组和AF + ACI组患者的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53 ± 0.45)、(0.92 ± 0.60)、(1.00 ± 0.45)、(0.24 ± 0.11)mg/L,P均< 0.05],且ACI组和AF + ACI组均高于AF组(P均< 0.05)。同时,AF组和AF + ACI组患者的CARP水平均高于ACI组和对照组[(10 ± 5)、(11 ± 4)、(7 ± 4)、(6 ± 3)ng/L,P均< 0.05]。且联合检测DD和CARP对诊断AF合并ACI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检测DD(Z = 1.984,P = 0.047)或CARP(Z = 2.762,P = 0.006)。 结论联合检测DD和CARP是诊断AF合并ACI的较好预测指标,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