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多卡因预注与混用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观察利多卡因预注和混用时于丙泊酚外周静脉局部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方法 320例自尼接受无痛人流术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为A,B,C,D 4组(n=80),A组为对照组、B组为利多卡因预注组、C组为利多卡因混用组、D组为利多卡因预注 混用组.均选择左手背静脉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记录各组患者的疼痛分级、用药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和SPO2变化.结果 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93.25%,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 重度痛)发生率为72.50%,其余各组与A组相比,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而与B组相比,C组和D组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但C组与D组之间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预注和混用均可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混用的防治作用要明显优于利多卡因预注,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相加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无痛人流术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3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 A 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 ;B 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2 ml ;C 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 。各组给予实验药物后,立即以微量泵5 mg/s 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A组、B 组、C 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88.3%、23.33%和17.50%,B 组、C 组与 A 组无注射痛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C 组与 B 组中、重度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注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且预注2%利多卡因2 ml 效果优于预注1%利多卡因2ml 。  相似文献   

3.
注射痛是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麻醉的平稳。如何预防注射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虽然方法众多,但是仍需不断改进,预注利多卡因是目前临床研究最普遍,效果最确切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利多卡因预注联合应用止血带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琛  袁志浩  刘卫军 《吉林医学》2012,33(25):5476-5478
目的: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时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9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0.3μg(kg.min),持续60 s]复合利多卡因(0.5 mg/kg)预先注射组(Ⅰ组)、利多卡因预先注射组(Ⅱ组)或瑞芬太尼预先注射组(Ⅲ组),50例/组。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患儿意识消失时间及该时刻丙泊酚用量、诱导期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低于Ⅱ、Ⅲ两组(P<0.005)。各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Ⅰ、Ⅲ组心率亦下降,意识消失时间及该时刻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提前60 s预注0.3μg/kg的瑞芬太尼与预先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效果相近,复合应用有助于改善后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注射痛是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麻醉的平稳。如何预防注射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虽然方法众多,但是仍需不断改进,预注利多卡因是目前临床研究最普遍,效果最确切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利多卡因预注联合应用止血带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 靏/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 靏/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 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0.5 靏/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 靏/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温丙泊酚与预注利多卡因对缓解全麻诱导时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control group ),利多卡因组( lidocaine group )和低温丙泊酚组(cold group),每组40例。全麻顺序诱导时,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给予室温(20~23℃)丙泊酚,而低温组给予贮藏在冰箱内的4℃的丙泊酚。应用4分表评价并记录病人的疼痛程度及发生率,同时记录基础状态、给药后和插管前的血压、心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温组与利多卡因组病人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应的百分比为32.5%,37.5%vs.70%);且低温组与利多卡因组病人疼痛的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温丙泊酚能有效降低全麻诱导时注射痛的程度与发生率,与预注40 mg的利多卡因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李卫东  马新莲  杨晓春 《新疆医学》2016,(4):467-468,466
改良电休克(MECT)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多数研究证实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是有效安全的[1-3],但在精神病患者行MECT的临床研究中较少[4],且不完善未考虑其对脑电癫痫发作时间的影响,对于利多卡因预注与混注在MECT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效果分析尚未见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10岁),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组(A组)和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注射组(B组,0.2 mg/kg;C组,0.6 mg/kg),各40例。丙泊酚诱导剂量2.5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32.5%)显著低于B(62.5%)、C(50.0%)两组(P<0.005)。B组注射痛评分2~3分者(16例)多于C(7例)、A(5例)两组。三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5),B、C两组差异显著(P<0.01)。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提前30秒预注0.4 mg/kg的氯胺酮优于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注射。  相似文献   

10.
预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减轻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先使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20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4组:S10组、S15组、L组和P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均在前臂结扎一可充气止血带(压力为70 mmHg)人为阻断血流,分别被给予以下试验药物:舒芬太尼10 μg(S10组)、舒芬太尼15 μg(S15组)、利多卡因40 mg(L组)和生理盐水3 ml(P组),注射完毕1 min后松开止血带,均再注射1%丙泊酚2 mg/kg,依Ambesh四分法评价并记录丙泊酚注射疼痛发生率和程度,记录病人麻醉前(T0)、预注药后(T1)和注丙泊酚后(T2)三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预注试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S10组、S15组及L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44%,36%,22%)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80%,P<0.01),但S10组、S15组镇痛效果不如L组(P<0.01).S15组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性要优于S10组(P<0.05).结论 预注舒芬太尼能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不宜使用利多卡因时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