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在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CV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舒适度的异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88例因肿瘤在DSA引导下植入CV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植入途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组(A组)、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组(B组)、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组(C组),跟踪随访比较各组术中疼痛评分、围术期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CVP,术中、术后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每组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所致发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2例(2.1%,2/96)、C组中1例(1.7%,1/60)患者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其中C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完全闭塞,经接触溶栓治疗后未能再通,B组患者经接触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A组及C组患者的导管错位、导管折曲发生例数较B组患者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5)。导管夹闭仅在B组出现2例;各组在导管破裂、静脉港翻转、伤口裂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SA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CVP安全有效,且患者术中更舒适,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在植入CVP时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科行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80)与B组(n=76)。A组行颈静脉穿刺途径,B组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年导管通畅率。结果A组患者成功实施经颈静脉输液港植入79例,技术成功率98.75%,发生港体相关性并发症5例,发生率6.25%;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6例,发生率7.50%,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发生感染相关性并发症8例,发生率10.00%,随访1年导管通畅率为92.50%。B组患者成功实施经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73例,技术成功率96.05%,发生港体相关性并发症6例,发生率7.89%;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15例,发生率19.74%,其中发生导管夹闭5例,发生率6.58%;发生感染相关性并发症5例,发生率6.58%,1年通畅率为81.57%。B组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高于A组(P<0.05),1年导管通畅率低于A组(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及港体、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1年导管通畅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路径,可作为输液港植入术患者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袁琳丽  傅荣  崔博 《广西医学》2020,(20):2685-2694
目的系统分析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颈内静脉置入与锁骨下静脉置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筛选文献后,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项研究共8 530例患者,其中3项随机对照研究,17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入路径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输液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内静脉组的导管断裂发生率、导管移位发生率、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锁骨下静脉组(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超声引导置管时,两种置管方式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和导管断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内静脉组的导管移位发生率和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锁骨下静脉组(均P<0.05);采用非超声引导置管时,...  相似文献   

4.
廖旺军  崔斐  石敏  席菁乐  左强 《河北医学》2008,14(10):1142-1144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的具体方法,提高成功率;探讨系统出现堵塞时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为83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观察术后使用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5例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处理后复通,并正常使用;2例使用1年后药盒损坏,局部渗液,手术取出.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是建立长期静脉通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手术方法、植入深度和并发症.方法按Seldinger法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在皮下埋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分析置管深度与年龄、身高及体重的相关性,并作出回归方程.结果20例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其中1例切开置管;2例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1例渗液,予拔除输液港.1例出现血栓,用尿激酶溶栓后能继续使用.导管置入深度(穿刺点至导管尖的距离)与患者年龄、身高及体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0、0.9376、0.7402.深度与身高的直线回归方程为:长度=0.7663+0.095×身高.结论据此可术前预测导管置入深度,在没有C形臂透视下也可放入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的防治。方法对2007年9月—2012年3月诊治的4例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8岁。2例女性均为乳癌根治术后,2例男性分别为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及胃癌根治术后。发现导管断裂时间分别为置入术后3个月、6个月、8个月及10年,均为导管与底座接头处断裂;其中3例远断端无移位,局部麻醉手术取出,1例远断端导管移位至下腔静脉,急诊经介入方法取出。1例患者化疗期间行损坏输液港取出术同时,经对侧头静脉途径再次置入全新输液港。所有取出导管均完整,所有患者术后均观察2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夹闭综合征是引起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置入方法可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导管断裂并移位,首选经股静脉介入方法取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种不同途径(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及颈内静脉入路)完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并发症及非计划取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0月份宜兴市人民医院介入肿瘤科556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病例资料,按不同植入途径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入路组(A组),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入路组(B...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内与锁骨下入路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为临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102例输液港植入术患者分为A组(颈内入路组)与B组(锁骨下入路组),两组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局部麻醉后穿刺植入输液港,A组取右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 cm以上任何一点作为穿刺点,穿刺针与躯体冠状面方向10~ 15°,与矢状面35 ~45°,与锁骨成10~15°,针尖指向气管或对侧的锁骨;B组取右侧锁骨外1/3距锁骨下3 cm为穿刺点,穿刺针贴锁骨下缘指向胸骨上窝.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动脉损伤、导管异常)发生率.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93%)高于B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3%)高于A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内静脉入路应作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SA,分析DSA表现。结果 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38.9%),其中CVPAS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84.3%,43/51),CVPAS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9.8%,5/51),CVPAS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5.9%,3/51)。DSA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CVPAS植入侧皮下软组织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结论 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CVPAS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SA可有效评估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寅  杜萍  陈露  韩鹏  周峥  姚永忠 《安徽医学》2019,40(5):558-56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的理想置管长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75例不同入路植入TIVAP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71例经右侧颈内静脉植入,B组29例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C组37例经左侧颈内静脉植入,D组38例经左侧锁骨下静脉植入)。通过术中记录的置管长度及术后当日胸片判读计算TIVAP理想置管长度,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各组TIVAP理想置管长度与患者身高的相关关系。结果 A组和B组患者TIVAP理想置管长度(Y)与身高(X)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 363、0. 845,P <0. 05),回归方程如下:A组Y=0. 09X-0. 57(R~2=0. 132),B组Y=0. 14X-5. 72(R~2=0. 715)。C组和D组患者TIVAP理想置管长度与身高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 0. 05)。结论推荐经右侧颈内静脉或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行TIVAP植入,通过身高的回归方程计算理想置管长度,可以提高导管头端理想位置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