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对象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选择入院96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6例,年龄<60岁,女性40例,均未绝经,排除年龄的影响和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0.5)岁,病程为1个月~21年不等,平均(7.85±2.56)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方法将纳入患者依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5例及肾功能衰竭组5例.采用双能X线仪测定96例患者的腰椎2~4节、股骨颈、沃德(氏)三角、转子的骨质密度,将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成2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所有患者的骨密度.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腰椎骨(L2~3)的骨密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髋关节及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其他各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骨质疏松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间的病程、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肾脏损害加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设计:病例观察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选择入院96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6例,年龄〈60岁,女性40例,均未绝经,排除年龄的影响和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77;10.5)岁,病程为1个月~21年不等.平均(7.85&;#177;2.56)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将纳入患者依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5例及肾功能衰竭组5例。采用双能X线仪测定96例患者的腰椎2~4节、股骨颈、沃德(氏)三角、转子的骨质密度,将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成2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所有患者的骨密度。 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腰椎骨(L2-3)的骨密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髋关节及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其他各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骨质疏松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问的病程、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随着肾脏损害加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2 4例正常人和 6 2例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骨型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甲状旁腺素 (PTH)、血钙、血磷和血浆白蛋白。根据病程将糖尿病分为Ⅰ组 :病程 <5年 ,31例 ;Ⅱ组 :病程 5~ 10年 ,2 0例 ;Ⅲ组 :病程 >10年 ,11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K组 )比较 ,Ⅰ组和Ⅱ组患者BMD、BGP、BAP、PTH和NTx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Ⅲ组糖尿病BMD明显下降 ,P <0 0 5 ;BGP、BAP、NTx和PTH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病程 (大于 10年 )是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维生素D及其受体(VDR)含量,据此分析糖尿病肾病引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和制订护理对策。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25OHVitD浓度、血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含量。据此分析糖尿病肾病引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和制订护理对策。结果男性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区骨密度值(BMD)均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P<0.05)。女性糖尿病各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区骨密度值(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25OHVitD浓度和血细胞VDR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无论男女,骨密度均降低,血清25OHVitD浓度和血细胞VDR含量下降,故预防骨折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对抗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方法 纳入26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是否抽烟、饮酒、是否患有高血压及降糖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β-胶原特殊系列(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钙素(OC)等指标,根据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NC组)124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OP组)137例。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患者中男性为37.3%,女性为65%,且该组患者具有低BMI,低UA,低TG的特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BMI和TG是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BMI和高TG是2型糖尿病患者对抗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健  栾敏  王艳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30-11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 VEGF;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肌酐。组间比较用t检验,VEGF 与UAER的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为(29.23±6.60)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为(39.97 ±19.95)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为(51.09±22.36)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血清VEGF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VEGF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 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现状及影响骨代谢的有关因素 ,对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用QCT法分别测定男女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BMD) ,用放免法检测骨钙素 (BG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ICTP)、甲状旁腺激素 (PTH)等指标。结果 男女糖尿病患者BMD及BG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 ,而ICTP及PTH均高于非糖尿病者 ,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PTH、血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 ,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 ,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6 5例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组 )和 6 2例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正常白蛋白尿组 )患者的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脂代谢指标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②相关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 ;③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将入组患者按蛋白尿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0~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 mg/24 h)。再将两组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年下降率≥3.3%归为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亚组,<3.3%归为肾功能稳定亚组。分析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比较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中肾功能稳定亚组和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亚组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发生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比例更高。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组的收缩压(SBP)、脉压(PP)、HbA1c高于肾功能稳定组,而BMI低于肾功能稳定组。对正常蛋白尿组统计分析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在两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均可能发生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对于正常蛋白尿患者的2型糖尿病患者,HDL C水平的降低为其发生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SBP、PP、HbA1c、低BMI为其发生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量的变化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关系。方法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检测所有入选者尿nephrin(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健康对照组患者尿中未检测到nephrin排泄,糖尿病组尿液中可检测到nephrin。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可检测到微量nephrin排泄,大量白蛋白患者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与尿白蛋白/尿肌酐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增加,并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探讨其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38例老年2型DM患者和26例老年健康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并测定2型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及体重指数(BM I)。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男、女W ard`s区、男性腰椎、女性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男性股骨颈、女性腰椎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DM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比较两组的血Ins水平和BM I,发现非OP组空腹及餐后2 h Ins水平和BM I明显高于OP组(P<0.05)。结论①老年2型DM患者较易发生OP。②肥胖和血中高胰岛素水平对骨密度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白蛋白尿指标对于疾病的反映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泰安市某中医院临床确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订的《糖尿病临床实用指南》中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尿蛋白水平分为3组,研究白蛋白尿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发现,各组患者的尿液代谢产物水平呈现完全不同的分布.其中,尿白蛋白正常组可能包括单纯DN(糖尿病肾病)以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疾病)分期中Ⅰ期和Ⅱ期DN患者.结论:据此发现疾病早期诊断和进展的候选标志物.进一步证实尿白蛋白正常组并非一个均一整体,部分尿白蛋白正常患者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代谢水平差异不大,可能已存在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以探究GSK-3β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将其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UAE<30mg/24h)4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300mg/24h)39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mg/24h)32例,另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中白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SK-3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GSK-3β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血尿酸、UAE、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酸、UAE影响GSK-3β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SK-3β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并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临床监测血清GSK-3β水平变化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增值(2 hPG-FBG)关系。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N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30 mg/g≤ U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B组:UACR≥300 mg/g), 比较三组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 hPG-FBG中位数在微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HbA1c均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均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HbA1c(r=0.294)和2 hPG-FBG(r=0.51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PG-FBG是UACR独立危险因素(β=0.211)。结论 以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增值为代表的餐后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较持续血糖水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萍  王超  金慧英 《浙江临床医学》2003,5(8):573-573,57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与CRP的关系。方法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 ,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CRP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而微量蛋白尿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结论 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微量蛋白尿是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 ,慢性炎症可能起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超过60岁肾移植患者27例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小于60岁的肾移植患者144例作对照。结果:老年患者透析时间长,低蛋白血症严重,冠心病、糖尿病及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心力衰竭、心绞痛及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进行肾移植时,术前应慎重选择、充分准备、严格配型,术后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处理并发症,以提高移植肾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肾脏损伤分子-1(KIM-1)和嗜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依据尿蛋白/血肌酐比(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5例)、微量蛋白尿组(36例)、临床清蛋白尿组(30例)、肾功能衰竭组(21例),以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KIM-1和NGAL含量。结果 随着DN的进展,尿KIM-1/Ucr和NGAL/Ucr水平逐渐增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 尿KIM-1/Ucr水平与ACR呈正相关(r=0.822,P<0.01),尿NGAL/Ucr水平与ACR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 尿KIM-1/Ucr和NGAL/Ucr水平不但可以更早预测DN的发生,还可以监测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