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1988年4月至2009年9月治疗4例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9~57岁,平均39岁。左手3例,右手1例。第2~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4~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腕部多处骨折脱位1例。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立克氏针内固定并行尺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复位内固定腕舟骨、第1掌骨骨折和第2、3掌骨基底背侧脱位骨折,并复立钩骨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获6~11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腕掌关节对位对线好,术后4周拔]克氏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多为脱位的掌骨基底直接压迫尺神经深支;早期诊断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并进行及时复位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克氏针治疗第5腕掌关节二部分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2例第5腕掌关节二部分骨折脱位,在臂丛麻醉下经手背尺侧切口切开复位,2枚克氏针内固定,1枚要经过掌指关节固定于钩骨,另1枚要固定于第4掌骨。结果 2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6~47个月),骨愈合时间平均7.2周(8~17周),患者小指获得满意活动范围,无握力减退,按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14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腕掌关节二部分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腕掌关节脱位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27岁。于1998年4月16日骑摩托车与一汽车相撞,相撞时患者右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攥摩托车车把,感觉右腕关节被剧烈扭伤,检查:右腕背部凹陷畸形,稍肿胀,无皮肤破裂,手指远端感觉、血运良好,活动手指时腕部疼痛剧烈,X线片示右第1~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未合并骨折。伤后2h在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第2d拍片复查,未发现再次脱位,石膏固定4周。拆石膏后功能锻炼。现右手功能良好,无疼痛,腕关节活动良好,双手握力基本相等。讨论 第2~5腕掌关节由近侧列腕骨与2~5掌骨底构成,掌侧及背侧有坚韧的掌骨间及腕掌韧带加强,屈伸肌腱作…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8岁,因手持钻机在井下采煤时右腕桡背侧被煤矸石砸伤,痛疼、活动受限、手指麻木2h入院。查体:右腕部明显肿胀,活动受限,鼻烟壶及桡骨茎突处压痛。X线片示:腕部舟骨骨折,月骨向掌侧脱位,桡骨茎突骨折。入院后次日在臂丛麻醉下手术,取腕掌侧正中切口入路,见月骨向掌侧脱位,舟骨腰部骨折,舟骨近段和月骨相连并与之一起向掌侧脱位,桡月前韧带完整,将腕关节背伸,复位月骨,舟骨近段随之一同复位,证实骨折解剖复位后,细克氏针交叉固定,修复腕掌侧韧带。术后掌屈25°石膏外固定。6周后复查舟骨骨折线欠清晰,…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腕钩骨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 男, 30岁。体格检查:右腕尺背侧有直径约1.5 cm的隆起包块, 局部无红肿, 压痛明显;肿物触之质硬, 局部皮温不高, 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右腕关节屈曲正常, 背伸70°。右腕关节正位X线片示钩骨变形, 中心大面积囊变, 仅存薄层软骨下骨。CT冠状面重建示右腕钩骨边界清楚的溶骨性改变, 其内可见骨嵴。冠状面MRI示右腕钩骨T1WI、T2WI呈混杂信号。入院诊断为右腕钩骨肿物。手术活检可见钩骨背侧皮质变薄, 呈深蓝色;骨皮质质软, 用手术刀可轻易划开。开窗后可见钩骨内充满暗红色软组织及血液, 骨质破坏, 残存部分游离松质骨块。组织病理学报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二期手术行右腕钩骨摘除, 取髂骨植骨于原钩骨位置, 克氏针固定;予头钩关节及第4、5腕掌关节融合。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访15个月, 无复发。既往文献中涉及腕骨ABC很少, 均为个案报告。腕部ABC主要发生在年轻人群, 超过75%的病例发病年龄低于30岁。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疼痛, 部分病例伴有局部轻度肿胀, 腕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患侧手握力减弱。X线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术前通过拍摄标准的患侧腕关节正位、侧位X线片,观察月骨的旋转和倾斜移位来判断腕关节的稳定性。对不稳定的腕关节手术时可采用克氏针贯穿固定头月桡关节,同时修复损伤的腕部韧带,新鲜的腕舟骨骨折选用双克氏针内固定,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应选用微型螺丝钉加压固定,舟骨断端有骨缺损者给松质骨植骨。结果 腕舟骨骨折均顺利愈合,陈旧性损伤者舟骨骨折的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腕关节僵硬、屈伸受限、头月关节半脱位是常见并发症,与原始损伤重有关。结论 正确的早期诊断,准确的手术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第一至第五腕掌关节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1998年,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30岁。因骑摩托车摔倒时左手背着地而受伤。伤后因腕背肿胀、剧痛18个小时而急诊入院。局部检查:左腕背肿胀,掌屈畸形,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背侧皮肤擦伤。X线片示:左手第一至第五腕掌关节脱位(图1)。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左腕掌关节背侧中心作长约5cm纵行切口,于第一腕掌关节背侧作长约3cm的纵行切口。依次切开并显露脱位关节,见第一至第五腕掌关节的背侧关节囊、韧带完全撕裂,掌骨近端向背侧移位。患侧腕关节在掌屈位下牵引复位…  相似文献   

8.
腕部外伤可产生多种类型的骨折脱位 ,创伤性腕骨轴间分离症是指腕部两个纵轴之间发生分离 ,而轴内腕骨间结构完整 ,故称“轴间分离”。本院曾收治 1例 ,经手术治疗后 ,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 男 ,47岁 ,汽车维修工人 ,因重物撞击右腕致伤。当时腕关节肿痛 ,急诊入院。检查 :右腕呈扁平状 ,伸直畸形 ,腕、掌部皮肤挫伤、肿胀 ,广泛压痛 ,腕部活动受限。X线正位片示 :三角骨骨折 ,骨折片外移 ,三角骨本部、钩骨、第四、五掌骨成一整体向内侧分离移位 ,形成一纵向间隙 ,内移部骨间连接正常。侧位片示无明显异常。诊断 :创伤性腕骨轴间分离…  相似文献   

9.
Barton骨折脱位发病机理研究及21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乃庆  王青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47-550,I001
通过腕关节解剖和电视X线动态测量桡腕、月头关节伸屈活动,证实掌侧或背侧Barton骨的脱位发病机理分别为腕部处于过伸位或过屈位受作时,月骨对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缘或背侧缘撞击所致。掌侧型应归为Colles骨折之特殊类型。楔形骨折块大小、是否粉碎、脱位程度和是腕骨骨折决定其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复位及固定与受力与受伤方向相反。手术治疗掌侧型用支持钢板,背侧型用克氏针固定。作者报道一组患者21例,保守治疗1  相似文献   

10.
鲍树仁 《中国骨伤》2003,16(5):313-313
任×× ,女性 ,48岁 ,教师 ,2 0 0 1年 1 0月 6日初诊。患者于 1 0月 5日被汽车撞倒 ,右手背戳地 ,随即右腕部疼痛、肿胀、桡背侧突起一肿物 ,活动障碍。经附近医院X线检查诊断为 :右腕舟骨脱位。未进行复位 ,临时采取石膏托外固定 ,准备手术治疗。患者夜间疼痛剧烈 ,第 2天来本院就诊。检查所见 :患者右腕部肿胀 ,桡侧较重。腕关节呈轻度背伸尺偏强迫位 ,桡背侧可触及一骨性突起 ,压痛明显。腕掌侧舟骨结节处空虚 ,腕关节自主活动障碍 ,各掌指、指间关节活动基本正常。X线片检查 (见图 1 )正位片显示 :舟骨移位到桡骨茎突桡侧 ,舟骨桡关节…  相似文献   

11.
Bankartfracture班克尔特氏骨折肩关节盂前下方边缘分离骨折,伴有肩关节前脱位。Bartonf.巴通氏骨折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关节面骨折,常导致桡腕关节向骨折处半脱位。Bennettf.贝内特氏骨折第1掌骨基底部的斜形骨折,掌骨近端形成轴向移位,掌侧边缘形成三角形的骨碎片。Cha  相似文献   

12.
王国平 《中国骨伤》1992,5(3):15-15
第2~5腕掌关节脱位临床上极少见,而一旦发生,亦常常是掌骨成排地向背侧脱位,笔者在10余年中遇到2例罕见的开放性腕掌关节掌侧脱位,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例一:患者×××女性,36岁,农民,1989年3月6日拖拉机轧伤左腕部,局部肿痛、出血2小时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左腕掌部肿胀,手向掌桡侧成角畸形,掌侧有约10cm创口,出血,泥沙污染严重。X线片示,第2~5腕掌关节掌桡侧脱位,予以急诊清创缝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次日X片复查腕掌关节仍脱位,因高度肿胀,创口亦有渗出,给予换药,抗炎等治疗。3月26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取背侧切口,复位后单根克氏针固定第5腕掌关节。术后X片示脱位已纠正。半月后拆线。4月15日拔除克氏针而出院。一年半后随访患手功能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伴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6月,对28例桡骨远端骨折伴月骨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16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6例,微创撬拨复位、克氏针加石膏固定10例.陈旧性损伤12例,采用保守治疗后月骨再脱位3例,月骨漏诊9例;其中4例行掌侧入路月骨复位术,克氏针加石膏固定,8例行背侧入路月骨复位术,修复桡月背侧韧带,克氏针加石膏固定.腕关节功能按Lidstrom评分标准评定及腕部X线片检测有无月骨坏死.结果 术后28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2年),腕关节功能评分:新鲜损伤组优良率为93.8%,陈旧性损伤组优良率为75.0%.腕部X线片显示:新鲜损伤组月骨坏死率为0,陈旧损伤组月骨坏死率为25.0%.陈旧性损伤组掌侧切口入路月骨坏死率为50.0%,背侧入路月骨坏死率为12.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伴月骨脱位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处理月骨脱位,避免发生陈旧性月骨脱位,后者手术以背侧入路复位固定并同时修复桡月背侧韧带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19~51岁。根据钩骨的损伤情况先分为四型,再根据掌骨基底脱位伴/不伴骨折分为两个亚型。腕掌关节韧带损伤,钩骨无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Ⅰa型,伴骨折为Ⅰb型;钩骨背侧撕脱性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Ⅱa型,伴骨折为Ⅱb型;钩骨背侧粉碎性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Ⅲa型,伴骨折为Ⅲb型;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Ⅳa型,伴骨折为Ⅳb型。17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Ⅰb型7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Ⅲb型2例,Ⅳa型1例,Ⅳb型4例。针对不同类型损伤选择闭合或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随访4~96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神经损伤和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结论稳定的钩骨-掌骨关节损伤可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支具固定治疗,但应密切随访;关节内和不稳定骨折一般选择手术治疗。短期随访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机器压伤致右前臂肿痛畸形、腕关节活动受限5 h于1999-09-23人院.查体:右前臂中段背侧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阳性,可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右腕部鼻烟盒肿胀,近端压之空虚,腕关节活动受限,各手指屈伸及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腕舟状骨近端向尺侧旋转90°水平脱位,桡月及头月关节在位.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向远端移位5 mm.右桡骨中下段骨折,重叠5 mm(见图1).人院后即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复片示腕舟状骨脱位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横形已复位,但桡骨骨折对位不良,于1999一10-10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复片示骨折、脱位均已复位.随访半年,桡骨骨折已愈合,舟状骨在位,未见坏死.  相似文献   

16.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突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骨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玩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2岁,因发动机摇柄先后反弹击伤右腕掌、尺侧致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h人院。查体:右侧腕关节桡偏畸形,腕部掌侧及尺侧皮肤擦伤,局部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腕月骨周围腕骨向桡侧脱位,桡骨茎突撕脱性骨折。仔细研究X线片及受伤经过,发现腕部两次被摇柄击伤,考虑腕骨的脱位是两次损伤造成的,复位也分两步进行。术者左手握住患肢前臂,右手握住手掌远端稍作牵引后,右手向背侧推送远排脱位的腕骨,感到脱位腕骨向背侧移位,然后向尺侧推送;在助手帮助下行对抗牵引,术者双手握住患肢手掌远端,使腕关节掌屈,可感到腕骨复位的滑动感,然后使腕关节背伸至中立位,见关节畸形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复位成功,微屈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作腕关节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腕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闭合穿针术治疗巴尔通(Barton′s)氏骨折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91年12月至1998年12月应用“闭合穿针技术”治疗巴尔通氏骨折1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2~64岁,平均38岁。左侧5例,右侧9例。掌侧巴尔通氏骨折11例,背侧巴尔通氏骨折3例。受伤原因:跌伤,包括车祸伤,腕或腕背部直接触地11例,腕部暴力锤击伤3例。治疗方法:臂丛麻醉,常规消毒,在助手帮助下,手法复位成功后,自掌侧或背侧垂直穿入1~2枚克氏针固定,其中1枚固定5例,2枚固定9例,石膏托固定于中立位。术后42~60d拔钢针,随访1年以上,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掌屈平均45°,背伸38°,桡侧倾斜27°,尺侧…  相似文献   

19.
掌、背侧韧带同时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 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并将第一掌骨悬吊的作用,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 临床应用3例,效果满意。结论 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法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微创复位腕关节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选取桡骨远端骨折(FernandezⅣ型,韧带附着点撕脱型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脱位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2~42岁,平均36.5岁.采用微创复位,安装动力外固定支架,克氏针维持固定桡腕关节面及纠正背伸不稳、掌屈不稳.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无钉道感染、固定松动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行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得桡月角(9.5±3.3)°,舟月角(51.3±11.2)°,桡骨远端长度(11.2±1.8)mm.随访未出现再移位,无桡腕关节的半脱位或背伸不稳、掌屈不稳.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3.02±3.05.结论: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采用小切口微创复位腕关节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恢复正常桡月角、舟月角及桡骨远端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