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廷宝  范清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53-3654,T001
目的 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尼(BC)按):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国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 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和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2.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汁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齐。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 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 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汗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 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剂。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不同,植入体内可由此产生应力遮挡,从而影响材料与宿主骨的生物结合,最终影响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目的:对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弹性模量测定,为临床上修复不同部位的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设计: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8-21/2003-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昆明种小鼠10只,体质量10~15g,雌雄不拘;新鲜1岁小牛长管状皮质骨;新鲜尸体股骨下端松质骨标本和新鲜尸体股骨中段标本各6个。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有活性的煅烧骨颗粒,将牛骨形成蛋白与煅烧骨颗粒以1∶25的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泥按0∶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年男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弹性模量测定及比较结果。结果:含活性煅烧骨颗粒60%的复合材料(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6:4)的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成人股骨(6.2167±0.2229)MPa;松质骨(1.3517±0.3069)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0∶10(5.7100±0.1663)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4∶6(3.5101±0.2050)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5∶5(2.0041±0.1500)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6:4(1.5018±0.0057)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7.5∶2.5(0.9004±0.0251)MPa,P<0.01]。结论:含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60%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 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 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 bBMP、DBP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修复狗椎板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与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后修复狗腰部椎板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异体狗脱钙骨基质颗粒,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并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与骨形成蛋白复合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无菌操作造成狗腰部椎板缺损,用复合材料覆盖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X射线照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骨水泥诱导成骨能力较差、在体内降解过慢,其单独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型,希望研制出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材料运用于临床.目的:观察脱钙骨基质颗粒、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复合物填充修复股骨骨缺损的能力,从而确定该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脱钙骨基质颗粒和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按不同质量比例(2∶8,3∶7,4∶6,5∶5,6∶4)构成复合材料.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制备骨缺损填充模型,将各比例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以单纯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材料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对复合材料和单纯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在术后4,8,12周时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X射线片观察,比较其修复填允骨缺损的能力.结果:脱钙骨基质颗粒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质量比在3∶7~6∶4的范围内,复合材料中存在较多100 μm以上的裂隙,当质量比小于3∶7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 μ m,质量比大于6∶4时两种材料不能有效地凝固在一起.随质量比的增加,材料抗压极限强度递减,各组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大体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X射线片观察显示骨缺损填充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新骨形成.12周时脱钙骨基质颗粒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质量比在4∶6时骨结合率最高.结论:随着脱钙骨基质颗粒质量比的增加,孔隙越丰富而材料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脱钙骨基质颗粒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质量比为4∶6时修复低承重部位松质骨的骨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骨水泥诱导成骨能力较差、在体内降解过慢,其单独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型,希望研制出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材料运用于临床。目的:观察脱钙骨基质颗粒、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复合物填充修复股骨骨缺损的能力,从而确定该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脱钙骨基质颗粒和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按不同质量比例(2:8,3:7,4:6,5:5,6:4)构成复合材料。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制备骨缺损填充模型,将各比例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以单纯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材料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对复合材料和单纯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在术后4,8,12周时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X射线片观察,比较其修复填充骨缺损的能力。结果:脱钙骨基质颗粒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质量比在3:7-6:4的范围内,复合材料中存在较多100μm以上的裂隙,当质量比小于3:7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质量比大于6:4时两种材料不能有效地凝固在一起。随质量比的增加,材料抗压极限强度递减,各组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大体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X射线片观察显示骨缺损填充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新骨形成。12周时脱钙骨基质颗粒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质量比在4:6时骨结合率最高。结论:随着脱钙骨基质颗粒质量比的增加,孔隙越丰富而材料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脱钙骨基质颗粒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质量比为4:6时修复低承重部位松质骨的骨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不同,植入体内可由此产生应力遮挡,从而影响材料与宿主骨的生物结合,最终影响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目的:对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弹性模量测定,为临床上修复不同部位的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2—08—21/2003—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昆明种小鼠10只,体质量10~15g,雌雄不拘;新鲜1岁小牛长管状皮质骨;新鲜尸体股骨下端松质骨标本和新鲜尸体股骨中段标本各6个。 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有活性的煅烧骨颗粒,将牛骨形成蛋白与煅烧骨颗粒以1:25的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泥按0: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年男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弹性模量测定及比较结果。 结果:含活性煅烧骨颗粒60%的复合材料(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6:4)的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成人股骨(6.2167±0.2229)MPa;松质骨(1.3517±0.3069)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0:10(5.7100±0.1663)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4:6(3.5101±0.2050)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5:5(20041±0.1500)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6:4(1.5018±0.0057)MPa;活性煅烧骨颗粒:骨水泥为7.5:2.5(0.9004±0.0251)MPa,P〈0.01]。 结论:含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制成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定活性煅烧骨和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安全性。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制备活性煅烧骨颗粒,与骨水泥按不同质量比复合后植入小鼠腹腔内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植入小鼠后腿股部肌肉内行肌肉刺激试验,体外行溶血、凝血试验等。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无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术前、术后动物体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无统计学差别(t检验,P>0.05),对肌肉无刺激,无致热作用,体外对溶血、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该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易塑形,具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能满足修复不同部位、不同形状骨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牛煅烧骨颗粒复合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能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质量比的牛煅烧骨颗粒复合骨水泥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把提取过bBMP的牛骨颗粒制成煅烧骨,以不同的质量比与骨水泥混合制成复合材料,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与电镜下结构.结果复合材料呈均匀混合分布并多点状结合,其中存在较多的裂隙;含牛煅烧骨颗粒质量比为500mg/g的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为适宜.结论牛煅烧骨颗粒复合骨水泥后具有新骨长入的通道,含煅烧骨质量比为500mg/g的复合材料生物力学性能良好,能作为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股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制造兔右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动物模型,a组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并表面贴附自体骨渣进行修复;b组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进行修复;c组单纯植入骨水泥进行修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和b组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a组较b组骨痂形成快。99mTc-MDP骨扫描计数a组大于b组,b组大于c组(P<0.01)。结论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易塑形,并具有生物学活性,能修复粉碎性骨折,表面贴附自体骨渣进行修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右下颌骨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结论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易塑形,还具有生物学活性,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Asthematerialstorepairthebonedefect,bonecementandde-calcifiedbonematrixareusuallyusedinclinic.Forresearchingthematerialwhichhasthecapabilityofboneinductionandbiome-chanicalstrength,wedesignedthecompoundbiomedicalmaterialimpregnatedthedecalcifiedbonematrixwithbonecementandanalyzedit'sconstructiveandbiomechanicalproperties.MATERIALSANDMETHODSPreparationofDBMparticlesAccordingtotheUrist'smethods[1],thecortexboneseliminatedthesofttissueandmarrowwerebrokenintop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