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神经切断所致肩综合征是根治性颈廓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有:患侧肩关节疼痛,大范围的被动外展动作受限,肌电描记异常及解剖畸形,病侧肩部下垂,肩胛骨向前、向下移位,以致脊缘叉开。为了避免发生肩综合征,很多外科医师企图在典型根治性颈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94例颈廓清术后发生高血压的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9例(9.6%)术后血压达到或超过200/100mmHg,10例(10.6%)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于术前40mmHg 和20mmHg。血压的升高一般发生于术后2小时之内,持续约9小时,其中6例病人需要给于干涉性治疗(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和硝普钠)。2例由于术后血压过高引起出血及皮片下血肿。未见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1970~1982年13年期间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有171例病人共做186侧颈廓清术,其中单纯颈廓清39例,原发肿瘤切除同时颈廓清132例。原发肿瘤部位在口腔61例,口咽部10例,下咽部10例,鼻咽部4例,喉部29例,涎腺18例,皮肤16例,甲状腺13例,不明10例。触及颈部包块者150例,其中同侧包块126例,对侧包块9例,双侧包块15例。颈部无包块者21例行选择性颈廓清。139例术前均接受过放  相似文献   

4.
作者们报道了94例颈廓清术病例,发现术后血压升高200/100mmHg(或超过术前血压基线20mmHg)共19例(20.2%)。19例中1例在手术时即出现血压升高,17例在术后2小时出现,1例在术后2小时后出现,6例需药物控制,用硝基甘油或硝基普鲁士酸盐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5.
根治性颈廓清术(RND)的致残副作用是因支配斜方肌的脊副神经被切除而产生的肩综合征。基于脊副神经乃为供应斜方肌的唯一运动神经的观点,Bocca和Skolnik等(1967)发展了全程保存该神经的功能性颈廓清术。但Leipzig等(1983)报告,RND后只有40%的患者出现轻度肩功能不良,因此认为可能有两股运动神经支配斜方肌。McKenzie(1958)对兔、猪和人胚胎之胸锁乳突肌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各种动  相似文献   

6.
颈廓清术     
费声重 《耳鼻咽喉》1994,1(1):64-64,58
颈廓清术(neck dissection).国内的名称较多,如颈淋巴结清除术、颈淋巴清扫术、颈部大块廓清术、颈清扫术、颈清术等。此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组织,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颈廓清术     
颈廓清术费声重颈廓清术(neckdissection),国内的名称较多,如颈淋巴结清除术、颈淋巴清扫术、颈部大块廓清术、颈清扫术、颈清术等。此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组织,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的转移。发展颈廓清术,首先要归功于Geo...  相似文献   

8.
进行颈廓清术治疗颈部转移癌的目的,为完全清除所有的颈淋巴结及含淋巴的组织。这种手术首由crile所倡用,术中切除颌下腺、肩胛舌骨肌、胸锁乳突肌及颈内静脉。根据crile的意思,关键在于切除颈内静脉,切除胸锁乳突肌原为暴露良好、更易切除静脉及淋巴系而行之。后来亦将脊副神经及颈后三角区的软组织连在切除的组织块内,如保留这一神经,恐怕不能将二腹肌下区完全清除。于是常规进行脊副神经及颈后三角软组织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性分析1963~1982年631例(691侧)颈廓清术,对根治性颈廓清术(RNO)与保守性颈廓清术(CND)的肿瘤复发率作一比较。631例中男488例,女143例。年龄24~88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系鳞癌,随访24~216个月,平均96个月。按ATC分期标准分类:N_0,临床淋巴结阴性;N_1,同侧单个淋巴结,直径小于3cm;N_(2a),同侧单个淋巴结,直径为3~6cm;N_(2b),同侧多个淋巴结,直径小于6cm。631例中38.2%进行过术前或术后放疗。691侧颈廓清术中422侧(61%)为RND;269侧(39%)为CND。269侧CND中213侧(79%)仅保存脊副神经;18侧  相似文献   

10.
颈廓清术后的暂时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颈廓清术后高血压的原因,症状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6年间257例颈廓清术患者中的术后出现血压升高 的7例患者。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06年Crile首倡采用切除颈部淋巴组织及其周围的非重要结构来治疗头颈部癌以来,关于选择性颈廓清的指征、时机及其治疗头颈部癌的价值等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选择性颈廓清术的国外文献,以期得到新的启发。临床上无颈淋巴结转移时,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切除一侧或双侧的颈淋巴结,称为选择性颈廓清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缩写为END)或预防性颈廓清术。 60年代提出把病变超出真声带的喉癌作为END的指征,曾是许多学者一致赞同的观点。近10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放疗技术的改进以及重视原发癌切除术后的随访工作,持不同意见的学者逐渐增多。重新讨论END在治疗头颈部癌中的作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自本世纪初Crile采用根治性颈廓清术(RND)治疗头颈转移癌以来,该手术已成为一种标准的外科手术。根治性大块切除要求去掉颈侧全部淋巴系统以及孕育它的脂肪、筋膜和蜂窝组织及邻近相关的肌肉、血管和神经。这种广泛的切除常遗留有面及颈部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如口干、面下部浮肿、肩综合征等。近些年来围绕此类问题做了一些改良。Dargent(1945)、Bocca(1953)、Skolnik et al(1975)均提出了保留副神经的方法。Pietrantoni(1959,1960)改良为不仅保留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和颈内静脉亦予保  相似文献   

13.
胸导管是人体中主要的淋巴管,在左侧颈廓清术中应避免损伤,一旦暴露则予以结扎,以免产生乳糜胸。以往的研究说明,胸导管如结扎后,由于建立了胸膜、纵隔和气管肺的侧支淋巴引流,所以不致发生明显的后果,文中77例颈部鳞状细胞癌行颈廓清术的患者中,左侧  相似文献   

14.
对原发在头颈中线器官的癌如口底、喉或咽等颈双侧高转移率癌患者,即使临床颈淋巴结阴性也常要施行选择性廓清术,因这类患者可能发生转移的超过25%。因双侧根治性颈廓清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故作者们多年来应用改良的颈廓清术,术中保留胸锁乳突肌、脊副神经和颈内静脉,除锁骨上窝和脊副链下2/3的淋巴结外,清扫范围包括上自下颌骨、下达锁骨的全部淋巴结。这种方法可减少颅内静脉压升高的危险,对控制颈淋巴结转移和减少由根治术所致的并发症亦很有效。于1967~1979年间作者们对179例患者施行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根治性颈廓清术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曾有不少学者对之进行了改进,其中颈后三角淋巴系统和副神经的处理是很多学者所注意的问题之一。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略加综述。一、切除副神经的永久性后遗症——“肩综合征”(“shoulder syndrome”):此综合征是由于颈廓清时切除副神经,引起斜方肌麻痹而发生。有谓斜方肌除受副神经支配外,尚有颈丛(C_3~C_4)的运动支供给,但经Carenfelt等(1981)观察,切除副神经后肩外展功能严重受到限制,肌电图和临床检查等都不支持斜方肌多源神经支配的观点。这种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颈廓清术后颈部乳糜肿三例林武延,张萍,贺敏,赵育新,许冬生,赵云坤,姜加维颈廓清术后颈部乳糜漏较少见,如处理不当可致伤口感染、坏死、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我科1984~1988年发生三例,现报道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男,29岁...  相似文献   

17.
1981年7月至1988年12月,作者为51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持续存在或复发的病人施行了根治性颈廓清术。病人年龄21~71岁,中数50岁,男36,女15,所有病人鼻咽和颈部均接受根治性放射剂量。手术后51人均存活,仅1例因手术后近距放疗引起颈部皮肤坏死,颈动脉破裂死亡。对50例存活病人的随访时间为6月~9年,中数2年,其中7例颈部复发,7例出现远处转移,3例在鼻咽部复发。3例伤口边缘坏死,需要二期手术关闭。2例有持续性乳糜漏,经保守治疗痊愈。对各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除颈淋巴结的移动性之外,病人的年龄、性别、颈淋巴结大小、数目、粘连  相似文献   

18.
颈廓清术是头颈部癌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乳糜漏或右侧淋巴导管漏是颈廓清术中虽不常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1.0%~2.5%,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乳糜液积聚,引起局部皮瓣漂浮、坏死;造成颈部动脉暴露发生致死性大出血,也可造成咽漏或口腔皮肤漏;  相似文献   

19.
颈廓清术(续)费声重(五)颈部三角。一般手术都有详细记述,这里不作重复。一颈廓清术的分类可按切除的范围分,也可按手术的时机分。(一)按切除的范围分1.部分颈廓清术(partialneckdissection)。只清除颈部一部分淋巴组织。如舌骨上淋巴清...  相似文献   

20.
颈廓清术(续)费声重(二)副神经切除问题在根治性颈廓清术中,副神经属于常规切除之列。但是否完全必要?有人曾经观察研究。如Skolnic通过对51例头颈癌(喉癌40例,梨状窝癌2例,口腔癌9例)颈廓清术切除的标本进行研究,无1例有颈后三角转移。说明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