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荧光法鉴别叶类中药材大青叶和番泻叶.方法:通过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原药材和药材浸出液的荧光,以及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药材浸提液的荧光光谱,鉴别大青叶和番泻叶.结果:紫外光灯下(365 nm),相同溶剂的番泻叶和大青叶浸出液的荧光有明显区别;在激发波长λ=365 nm时,两种药材的荧光峰强度有显著差异;在激发波长λ...  相似文献   

2.
水试法是利用某些中药材在水中产生的各种特殊变化,作为鉴别某些中药材的方法。如春红花加水泡后,水液染成黄色;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秦皮加水浸泡,没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某种化学成分有关.是常用的一种经验鉴别方法。此法简便、迅速,对部分中药材上别准确度极高。我们经过多年来的实验,将常用中药材及贵重和有毒性的部分中布材,通过水试法实验观来,今将这些药物近水后产生的特殊变化总结、整理列表如下,供同行者在鉴别中药材时使用水试法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  相似文献   

3.
荧光鉴别法是根据中药的某些成份能在常光或紫外光灯下产生荧光的性质 ,用来鉴别中药的一种方法 ,属于理化鉴别方法的一种。荧光鉴别法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在中药市场伪品及混淆品日益增多的今天 ,荧光鉴别法做为性状鉴别的补充 ,在鉴别中药的真伪及品种来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我们总结了 33种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方法 ,现介绍如下。以下所指“紫外光灯下”即指36 5mm紫外光下 ,如果为 2 5 4nm紫外灯下则另加说明。大黄 :紫外光灯下观察 ,正品大黄不显荧光 ,显亮蓝紫色荧光的不是正品 ,为土大黄或山大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植物药的规范化荧光鉴别方法。方法 取药材粉碎成粉末,分别用水、70%乙醇液定量定时浸泡后,取浸出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滴加试剂前后的荧光性质、强度与测定浸出液的pH值。结果 每种药材所含成分的不同,呈现的荧光颜色,强度及pH值均不同。结论 该方法鉴别中药质量具专一性,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试法鉴别中药材是依检品放入水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鉴别。此法操作简单,方便,准确,是重要的鉴别方法之一。本文记述了包括名贵中药材在内的十六种中药材水试鉴别方法及现象,如检品沉浮,溶解与否,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系数,旋转与否,有无粘性,有无荧光,加酸碱后的变化等。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某种化学成分有关。故此法鉴别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青梅感冒冲剂中的岗梅和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青梅感冒冲剂中岗梅、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剐方法。方法:分别取甘草药材、岗梅药材、青梅感冒冲剂及阴性制剂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在硅胶板上前者以ψ(苯:乙酸乙酯:水):5:2:0.1展开,后者以ψ(甲苯:乙酸乙酯:水)=5:2:0.1展开,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在两者供试品色谱中与各自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有相同的特征斑点,阴性制剂色谱图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专属性强,为该制剂增加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苗药头花蓼生药综合鉴定的方法。方法 选取黔产苗药头花蓼药材10批次,制作头花蓼药材植物标本,对其根、茎、叶、花、果等形态特征进行性状鉴别;制作头花蓼药材粉末,分别采用氯化铁(FeCl3)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氯化铝(AlCl3)显色反应及薄层色谱法进行理化鉴别;采用显微镜对其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 头花蓼茎丛生,叶椭圆形、长2~5 cm、宽1~2 cm、叶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花序头状、单生或顶生、成对,总状花序直立、近球形,花被淡红色;苗药头花蓼醇提液在FeCl3显色反应中显蓝色、久置变深蓝色,在盐酸-镁粉反应中显深红色,在AlCl3显色反应中于360 nm紫外灯下显黄色荧光;头花蓼粉末显微鉴别具有花粉粒、晶鞘纤维、纤维素、导管、淀粉粒、木栓细胞等特征碎片;头花蓼药材在500 bp附近显示清晰明亮的单一条带,测序显示序列差异主要集中在ITS1和ITS2区。结论 由性状鉴别、理化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及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阐明了原鉴...  相似文献   

8.
粉甘草去除栓皮的净制加工合理性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探讨粉甘草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的合理性。方法:采用TLC法,分析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甘草栓皮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未去栓皮甘草供试品色谱和甘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未显相同颜色和大小的荧光斑点。结论: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有较明显的不同,推测粉甘草在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青梅感冒冲剂中的五指柑和青蒿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梅感冒冲剂中五指柑、青蒿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分别取五指柑药材、青蒿药材、青梅感冒;中剂及阴性制剂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在硅胶薄层板上五指柑以ψ(甲苯:丙酮)=8:2为展开剂展开,青蒿以ψ(苯:乙酸乙酯:水)=5:2:0.1为展开剂展开,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在两者供试品色谱中与各自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有相应的斑点,阴性制剂色谱图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专属性强,为该制剂增加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量升华法是中药材粉末理化鉴定的特征反应之一,在混合粉末鉴定中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未见有关综合性报道,各教学书、参考书所给结果也不尽相同。笔者运用微量升华法,对15种中药材粉末进行微量升华,镜下观察其升华物形态、颜色,并绘制其中一些药材的典型升华物结晶图,为中药材粉末的微量升华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试验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裂解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等对猫人参与其同属的藤梨根、木天蓼进行了真伪鉴别。结果,在254um紫外灯下,猫人参水溶液几无荧光,而藤梨根和木天蓼水溶液均显较强荧光;3种药材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存在明显差别;在适当的裂解色谱条件下,3种药材显示出各自特征的裂解色谱指纹图。这些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猫人参真伪的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查阅相关文献,从中药材混淆掺伪鉴别、栽培品和野生品鉴别、不同产区鉴别、不同药用部位鉴别、中药材与炮制品鉴别5个方面对热微扰下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概述,发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高光谱分辨率,基于整体性直接对药材粉末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连翘的显微特征以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连翘普通细粉与超微细粉的显微特征区别,并以连翘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细粉与普通细粉中连翘苷的溶出度。结果: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连翘粉末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超微细粉连翘苷含量普通细粉。结论:微粉化技术有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4.
中药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的对比检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进行对比检识,探讨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的鉴别。方法采用对比法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综合实验。结果性状、显微特征区别明显。薄层色谱(紫外光灯下检视):野生银柴胡、栽培银柴胡供试品色谱位置上,分别显2个亮蓝色荧光斑点、8个蓝色荧光斑点;混伪品色谱位置上显6个蓝色荧光斑点,且荧光斑点位置不一致。紫外分光光度法:270 nm波长处饮片银柴胡有最大吸收,而混伪品没有吸收。结论中药饮片银柴胡及其混伪品鉴别,可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薄层色谱法进行检识。  相似文献   

15.
火试鉴定中药材,就是将中药材用火烧之或用火加热后观察药材在燃烧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如产生的气味的香臭、颜色的改变(火焰、药材、灰烬)、烟雾的大小、爆鸣的声响及融化升华现象的改变等,利用这些现象来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称  相似文献   

16.
商品中药材蒲黄的真伪优劣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商品中药材蒲黄的真伪鉴别及质量优劣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9个不同地区生产的蒲黄药材,从外观、颜色、触感、气味、水试等方面比较受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性状特征差异;采用明场正常光与暗场偏振光对比观察各批次药材的显微特征,利用实时景深拓展技术进行拍摄以获取清晰的显微影像;以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为对照品,对受试药材和对照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并结合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可能的掺杂物。结果:9个批次的商品蒲黄药材中仅有44%符合《药典》标准,22%有掺杂品或染色,33%为纯伪品。其中,编号2、3、7、10的受试药材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与对照药材相符,薄层色谱中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可鉴定为蒲黄正品;编号5的受试药材颜色和触感均与对照药材不符,显微鉴别显示大量纤维、晶体等非药用部位,推测为掺伪蒲黄;编号9的受试药材在色谱鉴别中检出染料金胺O斑点,推测为染色蒲黄;编号4、6、8的受试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结果均与《药典》标准不符,且质谱鉴定含有染料金胺O,故为纯伪品。结论:市售的商品蒲黄药材掺伪、造假及染色情况严重。偏振光显微影像拍摄技术、高效薄层色谱技术及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蒲黄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开设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对常见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生药鉴定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授课时数较少,对常见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以及对未知中成药的鉴定等会感到比较棘手和困难。所以教师在讲授这门学科时,除了要求学生熟记各种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外,对那些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药材或性状相似不易识别的药材,或外形特征不明显的破碎药材等,还要求学生学会对其进行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找出其组织横切面的特征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而每种中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内容多、范围广,学生难以有效记住,所以还特别要求学生掌握药材粉末专属性显微特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准确地鉴定该中药材是正品还是伪品。因此,中药材粉末显微特征的专属性和稳定性对生药及其制剂的鉴定有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新冠心苏合滴丸中的苏合香。【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液、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液、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Z54薄层板上。用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254眦紫外灯下检视。【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明显检出苏合香。【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有效鉴别新冠心苏合滴丸中的苏合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探讨粉甘草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的合理性。方法:采用TLC法,分析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甘草栓皮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未去栓皮甘草供试品色谱和甘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未显相同颜色和大小的荧光斑点。结论: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有较明显的不同,推测粉甘草在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毛冬青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的毛冬青药材,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发现其共同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方法对毛冬青药材进行薄层鉴别,用其特征性对照品及对照药材来进行比较。结果:显微鉴别显示多批药材粉末中均有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石细胞及晶纤维;薄层鉴别显示多批毛冬青药材在对照药材及IlexgeninA、毛冬青皂苷甲、毛冬青皂苷B1和毛冬青皂苷B2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适用于毛冬青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