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81(62±13.5)岁,通过床旁置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平均置入时间(3.5±1.2)min。起搏位点:38例为右室心尖部,5例为右室流出道起搏,2例为心房起搏。平均起搏时间(3.8±1.3)d,电极导管脱位4例。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置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颈内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例经右颈内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在床旁无X线透视下将球囊漂浮电极送至右室 ,1 4例均获成功 ,1例失败。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 ,使用球囊漂浮电极经右颈内静脉送入右室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 1例女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临时右室起搏。可能因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窦而伤及静脉窦 ,导致急性心脏压塞。临床征象为X线透视下心影搏动消失并伴有严重低血压。及时准确判断 ,并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及右室临时起搏是本例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紧急情况下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因心律失常紧急采用漂浮电极导管行临时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判定该方法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经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即刻成功率达100%;从静脉穿刺至心室起搏使用时间为(5.2±2.0)min,从电极置入至心室起搏使用时间为(1.7±0.9)min;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发生率右室心尖部(2.9%)小于右室流出道(33.3%)(P=0.01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紧急情况下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方便、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后并发右心房血栓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例临时右室心内膜起搏后发生右房内大块血栓并行手术取栓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无X线透视下,为6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路径床旁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记录起搏效果、操作时间、电极放置部位等指标。结果 63例患者均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临时电极成功,即刻起搏成功率100%,起搏阐值为(1.95±0.12)V,操作时间(7.3±0.37)min,起搏电极放置位置:右心室尖部起搏9例(14.3%,9/63),右室流出道起搏53例(84.1%,53/63),冠状静脉窦内起搏1例(1.6%,1/63)。无穿刺失败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操作简便、起搏效果好,适合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患者共34例,其中经右颈内静脉途径22例,左锁骨下静脉途径12例。根据体表起搏心电图形态及起搏阈值判断右室心内膜起搏是否成功。结果全组34例患者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均获成功。2例患者术后24h发生电极移位。无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右颈内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应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床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危险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2例因多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床边普通双极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根据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导管深度,判断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获成功,1例因血管迂曲畸形改在X线下重新插管亦成功起搏.无感染、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无气胸、无静脉炎、无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从穿刺到右室开始起搏时间为3~10(6.5±2.6)min,起搏时间为3~14(7.2±3.3)d.结论在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一个简单、快捷、安全有效、实用的起搏的方法,只要操作方法正确,成功率高,对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是预防和抢救急性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阿 -斯综合症或心脏骤停的重要方法。临时起搏的方法与途径较多 ,起搏导线也趋多样化[1 4 ] 。本文对近 5年来我院 72例患者用漂浮起搏导线与普通起搏导线床边心脏起搏作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合理选择不同的起搏导线开展床边临时起搏。1 资料与方法1.1 漂浮起搏导线临时起搏 :40例 ,男 2 7例 ,女 13例 ,年龄 48~ 85岁 ,平均年龄 62± 16.2岁。基础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窦性心动过缓或Ⅲ AVB 1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并发阿 -斯综合症 12例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Ⅲ AV…  相似文献   

10.
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 5 1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插入普通 4极电生理导管 ,如有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插管成功 ,观察起搏操作时间 ,可靠性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 9例患者起搏成功 ,成功率 96 .1%。2例起搏失败的患者需要在X线透视下起搏成功。从穿刺开始到成功起搏的时间平均为 4± 1.7(3~ 5 )min ,起搏阈值为 1.5± 0 .7(0 .5~ 3)mA ,床旁X线片证实右室心尖部起搏 2 5例 ,右室流入道起搏 13例 ,右室流出道起搏 11例。起搏时间为 5± 3.7(3~ 9)天 ,在此起搏期间有 3例患者出现导管脱位不能有效起搏 ,经调整导管后重新起搏。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导管行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静脉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43例意外心脏停搏和2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球囊飘浮导管或普通双极起搏导管,进行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72例中51例起搏成功,起搏时间1天-11天,此51例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在院外意外心脏停搏15例(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在住院期间意外心脏停搏13例;21例失败。起搏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的时间,患者心脏的基础疾病,起搏的电极选择有关,本组未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静脉急床旁时心脏起搏为心脏意外停搏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救的重要方法,其疗效肯定,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国产无创性心脏起搏监护仪,对4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胸壁皮肤电极心脏起搏,其中11例监测左、右心室压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压,23例抽取肺动脉血用Fick氏法测计心排量。各参数均与右室心内膜起搏对比。结果表明:无创性胸壁皮肤电机起搏确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临时起搏方法,可获得与心内膜起搏相似的血液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右室间隔部临时起搏与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右室心尖部临时起搏的差异。方法将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61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右室间隔部起搏,即临时起搏电极在X线后前位投影时距心影下缘1.5~2个椎体影;第二组:62例患者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第二组比较,第一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85.2%vs 40.3%,P0.05);电极脱位、局部出血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3%vs 19.4%;3.3%vs 17.8%;P均0.05)。结论与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右室间隔部起搏安全性较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临时心脏起搏应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安全有效,但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时心脏起搏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提示临时起搏导线经心内膜垫缺损致左心室起搏,需重视临时心脏起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时心脏起搏术在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45例患者中有44例均于外科手术前行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1例于外科手术中紧急经颈内静脉途径行临时心内膜起搏成功。结果3例患者于围手术期未撤除临时起搏器,其余于围手术期安全撤除临时起搏器,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外科围手术期。结论临时心脏起搏术在需要外科手术且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气囊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总结 36例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及右股静脉三种不同的途径穿刺插管 ,行气囊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经验。按Seldiger方法行静脉穿刺置管 ,按Swan Ganz球囊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 ,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 ,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早搏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进入右室 ,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 :36例全获成功 ,其中右颈内静脉 (中位法 ) 16例、左锁骨下静脉 (下位法 ) 12例、右股静脉 8例。前两者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 3~ 10min ,后者为 10~ 2 5min。起搏效果肯定 ,起搏时间 2~ 2 0天。经股静脉插管者 2例误入下腔静脉分支 ,1例导管扭曲受阻 ,此 3例重新插管起搏成功。经左锁骨下静脉插管 1例误入左颈内静脉 ,改右颈内静脉起搏成功。全组除 11例腔内心电图和 5例边起搏边送管方法确定导管头位置外 ,余 2 0例在边送管边观察室性早搏出现的方法判断电极进入右室。术后胸片证实导管头位置与体表起搏图形定位的部位完全一致。除 3例电极移位和 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外 ,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脏穿孔、气胸、血胸及感染等并发症 ,除 2例死于原发病外 ,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本法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无需X线引导 ,值得急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心脏介入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将我院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以来发生的10例急性心脏压塞做一分析。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在2 769例心脏介入治疗中共发生急性心脏压塞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5~72岁。临时起搏术中发生3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中发生2例,射频消融术(RFCA)中发生3例,直流电消融术中发生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生1例。2·处理方法:对10例急性心脏压塞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其中3例行开胸手术。结果1·临时起搏术中发生的急性心脏压塞:3例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18.
报道 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病窦综合征患者 ,置入VVI起搏器一年后 ,因胸闷加重再次入院。确定右室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致永久左室起搏。入院过程中 ,患者多次胸闷发作 ,死于心脏性猝死。为避免在右室起搏术中 ,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本文强调当术中起搏导管电极进入右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时务必X线侧位投照。另外 ,术中在导管电极嵌入右室肌小梁之前 ,亦应常规先将导管电极由弯钢丝引导经右室插入肺总动脉之后 ,再将导管电极回撤至右室心尖部 ,然后以直钢丝固定起搏电极 ,这样可避免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室颤性心脏停搏在胸外按压状态下紧急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室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32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经标准心肺复苏(S—CPR)5-10min仍不恢复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自主心跳,心电呈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电-机械分离或电静止)患者,在胸外按压操作的同时,立即床边紧急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放置动脉鞘,选用5F或6F普通临时心内起搏电极,在临时起搏器以固定起搏(VVO)的状态下输送电极导管,作右室心内膜起搏,起搏成功后起搏模式改换为WI型起搏,根据病情及起搏情况随调起搏参数,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自主心跳恢复情况。结果32例中有效起搏24例,占75%,其中9例存活,起搏时间5min-72h恢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窦性心率。15例死于原发病或长时间缺氧的并发症。另8例死于因心脏停搏时间过长人工心脏起搏无效。结论经S—CPR短时间内心脏不能复跳的非室颤性心脏停搏患者,紧急心内膜起搏配合CPR,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自主血流循环恢复,提高CPR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用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器对 2 5例心脏急症患者行经胸壁体外心脏起搏 ,讨论影响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成功的因素及应用经验。结果 :2 5例心脏停搏患者 ,10例起搏成功 ,7例诉严重胸痛。结论 :一旦需要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应尽早实施。出现与起搏频率一致的脉搏 ,并测到血压是起搏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