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镇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文献归纳、实证收集、专访调查、小组座谈等方法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并对本镇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作一分析,并根据当前的现状探讨应对措施。结果目前本镇社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老龄化严重、经费补偿机制不到位、机构定位不明确、政策制度配套不到位以及技术支撑不到位。结论领导重视、经费补偿机制完善是做好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基础,技术培训、人员配置到位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2.
浅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莺子 《医学与社会》2005,18(5):17-17,2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慢病~般属常见病、多发病,以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紧张疲劳、环境污染物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平衡逐渐积累而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隐形“杀手”,社区卫生服务站集六位为一体,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基本载体。文章阐述了慢性病在我国发展的背景,其次根据作者的经验提出了社区防治慢性病的方法,期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社区管理,探讨将COPD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管理范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社区医生团队在2008~2010年对1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包括进行上门随访,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检查,服药情况的查询和指导,对辅助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促进干预等,同时征求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管理期间发现至少37.21%患者症状、体征继续存在,6.97%患者复发或症状体征加重再次入院或转上级医院;且COPD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多,病情复杂;所有服务对象对上门随访100%满意.结论:COPD的社区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范畴,将有利于减少COPD患病率,稳定病情、保护劳动力,减轻社区与居民因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调查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特点,通过以健康促进的方法进行社区综合干预.以控制慢病各类相关危险因素,达到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减少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效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方法 本院组织医务人员以问卷与体检结合的形式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10764人,其中35岁以上居民有4019人,60岁以上居民有952人.有不良行为方式的人群中总慢病的患病率高于正常生活方式的居民.高血压患者中有78.42%定期测血压,仅14.76%规则用药,治疗率为21.54%.结论 做好各种慢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社区防治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尿病的分型与诊断标准目前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随机选择本社区860名居名,分别在2010年12月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与2011年12月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后进行调查,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居民吸烟率、社区居民健康建档率等指标的控制效果。结果: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后,居民的慢病知识知晓率从之前的25.12%提升到100%,吸烟率由之前的21.98%下降到13.14%;积极参加各项健身运动及各种运动的人从之前的227人上升到578人,健档率由之前的10.35%提高到32.91%。实施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可以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干预,使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了解慢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从而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来达到控制慢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五一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针对性.方法对五一社区常住居民,采用查阅健康档案及面对面调查,对抽到的1593人的数据整理、核查、分析.结果五一社区居民慢性病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结论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冠心病互为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有必要从年轻时就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有关的健康教育的活动,得出了干预慢性病的几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雪媚 《中外医疗》2012,31(4):8+10-8,10
目的探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及相应策略。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平台,通过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肿瘤、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进行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预防同时开展的综合性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性危险因素得到了良好控制,管理率及控制率明显升高,社区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癌症等恶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较原有生存率明显升高。另外,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医疗负担减轻,群众对现有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渐上升。结论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防治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医务工作者需要加强重视,协调运用人群策略及高危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晓宁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51-1854
目的:探索高血压等慢病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依“社区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参照卫生局下发的慢病管理软件,开发适合本中心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监测系统及相关管理软件。以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防保科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团队。结果:应用慢病管理系统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分级、分层及并发症的管理,随访669例,优良319例(49.7%)、尚可99例(15.5%)。调查1000例,高血压知晓率60.5%,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3.5%,高血压用药知晓率62.7%,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86.00%。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知晓率、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4.
和平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和平里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确定目标干预人群,为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现有的文字资料和居民行为危险因素、人文环境及卫生服务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是社区死因资料前3位疾病;社区行为危险因素顺位依次为饮酒、不运动、高脂、吸烟、高盐以及超重;和平里社区制定并实施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公共场所控烟政策、体育锻炼政策等。结论社区形成了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工作模式和工作网络,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今后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及居民健康教育的普及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高血压等慢病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依"社区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参照卫生局下发的慢病管理软件,开发适合本中心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监测系统及相关管理软件.以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防保科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团队.结果:应用慢病管理系统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分级、分层及并发症的管理,随访669例,优良319例(49.7%)、尚可99例(15.5%).调查1 000例,高血压知晓率60.5%,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3.5%,高血压用药知晓率62.7%,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86.00%.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知晓率、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我市慢病防治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慢病防治工作。方法:我们对本市10个社区88395人的慢病进行了调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式,数据用VisuaFoxpro6.0编程开发软件和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结论:高血压、牙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胃肠道疾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脂症、肥胖为前十位发病率疾病。其总发病率为1161.83/10万。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市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慢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及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差、卫生常识匮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方法在社区人群健康基线调查基础上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控系统,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危人群和现患者实行强化十预和药物干预。结果社区人群生活方式有改善,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水平下移,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结论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措施是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方法 在社区人群健康基线调查基础上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控系统,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危人群和现患者实行强化干预和药物干预。结果 社区人群生活方式有改善,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水平下移,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结论 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措施是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