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抑郁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使脑卒中偏瘫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缓解孤独抑郁情绪,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理性情绪疗法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及对患者HAMD和BI评分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抽取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分别为100例,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和常规药物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了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HAMD评分明显下降,BI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作为临床新型治疗手段,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瑜伽休息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将2014-03—2015-06在沈阳军区北方医院治疗的新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条件筛选后依据治疗情况分为休息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24例,共计48例病例。对患者三期HAMD抑郁量表和HAMA焦虑量表评分情况进行比较,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情绪评定观察组得分分别为9.25±1.46、6.58±1.29,低于对照组17.08±1.42、11.92±1.60,情绪更稳定。运动评定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瑜伽休息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探究脑卒中后肩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肩痛伴情绪障碍的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9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个体化原则联合音乐干预。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目测类比法(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 05),观察组更低于常规组(P0. 05); 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观察组更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音乐治疗不仅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还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患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观察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16周治疗后,2组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FIM)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O)的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各40min,1次/d,疗程2个月,治疗8周后,用HAMD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等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汉密顿抑郁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等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性情绪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理性情绪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应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理性情绪疗法组患者的HAMD和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1 次/d,45min/次,训练5次/周,连续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如早期(病情稳定后)辅以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被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二者均进行常规用药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被动音乐疗法,分别予入院时、入院1周末、入院2周末评定HAMD;入院时、出院时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Brunnstrom运动功能,对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入院1周末、入院2周末HAMD 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ADL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 被动音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后抑郁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且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进行抗抑郁治疗。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 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抑郁评分,观察组(55.3±13.3)与治疗前(70.6±14.2)及对照组(63.8±13.9)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治疗后2组均有提高,观察组更显著(P<0.01)。结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药物组36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西酞普兰治疗。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SDA)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药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百忧解辅以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百忧解配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 、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 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HAMD评分和S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逍遥散联合百忧解并配以心理疗法治疗PSD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秦开蓉  孟玲  黄玉兰  陆敏 《中国康复》2003,18(3):149-15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对其中患有PSD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和药物等综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有38例PSD(31.67%),综合康复治疗后PSD患者HAMD评分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结论:PSD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PSD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锻炼,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MES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步行、平衡能力及ADL水平。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其MESSS、HAMD、FMA及BI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尽早实施减重步行训练,町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步行、平衡及ADL功能,使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抑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r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BI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6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施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与针灸按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每日早晨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状况,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2.07%,文化程度越高,抑郁发生率越高;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研究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深呼吸体操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空白磁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联合深呼吸体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  相似文献   

19.
陈安芳  李成玲 《华西医学》2009,(11):2898-2900
目的:观察伴有抑郁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加用黛力新干预的疗效。方法:65例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检测评测诊断为抑郁症并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黛力新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2片/d),治疗1个月后再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粗分及24项症状统计,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5例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检测粗分及24项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使心衰患者的抑郁症状很快得到改善,并提高了心力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Subjects] Ninet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fluoxetine treatment group (n = 30),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group (n = 30), and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n = 30). [Methods] Fluoxetin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nti-depression drugs (fluoxetine, 20 mg/da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group received hyperbaric oxygen (once a day, 5 days/week),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fluoxetine and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s as described above.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 score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t the end of 4th week.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epression release between the 3 groups was also compared at the end of study. [Results] The end scores of HAMD and SSS in the 3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Conclusions] Combin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was higher than other routine anti post-stroke depression treatments.Key words: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Post-stroke depression, Fluoxet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