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普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病程3个月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12周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血中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一氧化氮浓度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黄燕苹  陈加俊  贾杰  孙莉莉 《吉林医学》2010,(25):4277-428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探讨FM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治疗效果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07~2009年门诊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利用超声检测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肱动脉FMD,颈动脉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肱动脉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②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肱动脉FMD较IMT增厚者降低,二者存在差异。③有偏侧肢体瘫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双侧肱动脉FM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FMD明显受损,并且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②临床上肱动脉FMD检测可以评估血管的功能改变,而颈部血管超声测量反映的是血管的形态学改变,二者可互为补充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③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瘫痪不会影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吴志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87-1688
应用超声测定左室血流速度、血流时间作为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比对退行性瓣膜病与对照组心室舒张功能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作心脏超声检查的50岁以上退行性心瓣膜病375例,男性227例,女性148例。年龄50岁~100岁,平均年龄75岁;正常同年龄段对照组334例,男性182例,女性152例,年龄50岁~90岁,平均年龄69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史,瓣膜无退行性病变。两组均进行左室血流速度、血流时间的测定。仪器为Apogee cx和西门子Omina彩超仪,探头频率3.5MHz。1.2方法患者左侧卧位,取心尖五腔图,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左室流出道和二尖瓣前叶之间,测量等容舒张期(IRT)时间;取心尖四腔图,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获得舒张期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E峰)、E峰血流加速时间(EACT)、E峰血流减速时间(EDCT)、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A峰)、A/E、E/A比值(见图1)。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U检验。图1IRT、EACT、EDCT脉冲多普勒测量示意图2结果2.1瓣膜退行变组及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见表1。表1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方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 5 0例和非冠心病组 5 8例 ,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 2 4h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 ,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作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显著减低 (分别为 5 .3 9%± 4.47%和 18.5 5 %± 7.3 1% ,P <0 .0 1) ,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血管内径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及吸烟人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可用于非侵入性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法对6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组)及46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创检查,测定两组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严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正常人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期功能及受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无创检测法检查正常人和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他科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共32例,由此得出结论,超声虽可无创伤性反映内皮功能受损,但其能否反映极早期内皮功能受损,敏感性和可靠结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合并脑梗死组102例和无脑梗死组9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化学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F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合并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6.0±1.2)mmol/L比(11.4±3.2)mmol/L]、Hb A1c[(6.0±1.0)%比(10.9±1.3)%]、HOMA-IR[(2.0±1.1)比(4.0±1.4)]、TC[(3.4±0.7)mmol/L比(6.0±0.9)mmol/L]、TG[(1.4±0.6)mmol/L比(2.9±0.5)mmol/L]均显著降低,FMD则较治疗前[(2.4±1.6)比(6.3±0.9)]显著升高,无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5.0±2.1)mmol/L比(10.7±4.2)mmol/L]、Hb A1c[(5.4±0.3)%比(9.1±1.5)%]、HOMA-IR[(2.0±0.4)比(3.0±1.0)]、TC[(3.3±1.0)mmol/L比(5.8±0.9)mmol/L]、TG[(1.3±0.5)mmol/L比(2.7±0.7)mmol/L]显著降低,FMD[(10.2±1.3)比(5.2±2.2)]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脑梗死,其FMD都已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合并脑梗死患者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中判断血管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6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局部缺血期组、营养障碍期组、坏死期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依次递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坏死期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小于其余三组。结论高频超声对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率超声观察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dilation to reactive hyperemia,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ilation to nitroglycerin administration,DTNG).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检测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结果 Ea/Aa正常及异常的糖尿病患者DTRH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Ea/Aa异常的患者DTRH低于Ea/Aa正常的糖尿病患者[(4.02±1.66)%vs(7.05±2.05)%,P<0.05];而DTNG在Ea/Aa正常及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DTRH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Aa比值及Ea呈正相关(r=0.62,P<0.01 和r=0.45,P<0.05),与Aa呈负相关(r=-0.30,P<0.05). 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在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10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和比较稳定性斑块及不稳定性斑块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105例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数量多于稳定性斑块,其中混合性斑块比例最高,为31.4%,扁平班比例最低,为17.1%.不稳定性斑块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其空腹血糖、TG、TC、hs-CRP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hs-CRP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更高,吸烟、高血压、糖尿病、hs-CRP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特征。方法脑梗死组48例,正常对照组33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增大指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Ep、β、PWVβ、AI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AC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1例,检出率达79.6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早期检出斑块,且方法简单、快捷、无创,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 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影像学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显示病灶部位将研究对象分为侧脑室旁组和皮质下白质病灶组,同时进行病变损害程度分级,测定各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值)和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脑室旁病灶组较皮质下白质病灶组颈动脉IMT值高(F=6.32, 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χ2=13.41, P<0.05).结论:SCI患者侧脑室旁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赵英  常青  刘婕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4):221-22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5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3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及3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β、Youngs'弹性指数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EDD%)。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β、Young's弹性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肱动脉EDD%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尤以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改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尤其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EDD%可作为监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振红 《实用医技杂志》2022,(2):148-151,前插1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行急诊颈动脉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分组;比较2组颈动脉超声血流动...  相似文献   

18.
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法.测定40例脑穿通支动脉梗死、31例脑主干支动脉校死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总动脉管径及有或无粥样斑块等反映血管形态和收缩峰速、每分钟血流量、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当颈总动脉出现粥样斑块,而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易发生穿通支脑梗死;随着血流动力学,尤其是血流收缩峰速度和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异常程度加重,发生脑主干动脉梗死的危险性增大。结论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者发生脑梗死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选择120例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作为急性前循环梗死组,均经MRI/CT证实;另90例非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侧颈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 PSV )、舒张末期流速( EDV)、收缩早期加速时间( AT)、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斑块的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急性前循环梗死组IMT较对照组增厚( P<0.01);IMT增厚检出率、中-重度狭窄检出率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严重者可检测到颈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各项血流参数显示,急性前循环梗死组颈总和颈内动脉PSV、ED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前循环梗死组颈内动脉 RI 及 PI 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颈内动脉AT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发生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量、饮酒方面无明显差异,脑梗死再发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明显高于非再发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缺血性脑梗死再发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积极降压、调脂、降糖治疗,稳定颈动脉斑块在缺血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