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苗医治疗疾病常用的菊科植物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鱼鳅串 苗药名:马兰丹;基源及拉丁学名: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Seh.-Bip的全草或根;化学成分:含挥发油、酚类、倍半萜醇等;药理:具有抗惊厥、镇咳、催眠等作用;性味:性冷,味苦;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苗医主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咳嗽、小儿疳积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仡佬族治疗疾病常用菊科植物药的药名、基源、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效、主治、验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土家族医治疗疾病常用菊科植物药的土家族药名、基源及拉丁学名、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土家族医主治、附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族医治疗疾病常用菊科和豆科植物药的水族药名、基源及拉丁学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验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贵州6个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毛南族、仡佬族、土家族、水族常用的蔷薇科植物药的民族药名、基源及拉丁学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民族验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苗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苗族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对毛南族医治疗疾病常用的14种菊科植物药的药名、基源及拉丁学名、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毛南族医主治、附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侗族常用的蔷蔹科植物药的侗族药名、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民族验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侗族常用的菊科植物药的侗族药名、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民族验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15李民族药名:鬼勒蛮(布依族)。基源及拉丁学名:为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种仁。化学成分:含赤霉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成分。性味:性凉,味辛。功效:清热,生津,消积。主治:虚劳骨蒸,消渴,食积。验方:李仁10g,小茴香6g,橘子核10g,猪尿包1个,用猪尿包泡药炖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非洲、西方国家应用植物药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情况,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土家族常用植物药(景天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湖北省土家族集居区常用的源于景天科的植物药10种,其中苞菜还阳,亮杆草、石豆瓣作药用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仡佬族治疗疾病常用蔷薇科植物药的药名、基源、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效、主治、验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研究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用药规律.方法 在收集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和验方基础上,使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中Apriori算法,自编程序进行统计与挖掘.结果 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348首验方中共使用217种药物1901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依次为见血飞、鸡血藤、威灵仙、八角枫、松节等40味苗药;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白三七、风湿性关节炎/松节、风湿腰痛/川续断为典型的症/药关联15例;置信度在15%以上的药对松节/威灵仙、鸡血藤/松节、见血飞/鸡血藤等105对.结论 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用药规律,为治疗该病提供可借鉴的临床组方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5.
骨质增生病是我国诸多病中危害之最,对我国人民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1好发部位骨质增生病简称骨刺,其主要好发于骨头的关节部位。如颈椎、胸椎、腰椎、膝关节、脚跟距骨等部位,是直接影响人体关节活动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因骨刺压迫神经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症侯群。2症状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智慧、多才多艺、谋略果断、和谐善美、人才辈出,影响深远的民族,苗族同胞从古代开始就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发明和创立了许许多多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苗族医药知识和经验。苗医为广大患者诊治疾病,绝大多数都是采集当地所产的地道中草药材,  相似文献   

17.
下利,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后世多分而论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苗医称为“水泻痢”。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的疾病,苗医称为“脓血痢”,大便有赤血者称为“红痢症”,大便为白色脓冻者为“白痢症”。苗医认为湿、暑为下利主要病因,归为热病范畴,治疗多用冷药。现将苗医治疗下利的常用药物及方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应用方便,疗效显著,而奇特,在民间流传甚广。实践证明,侗苗医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掌握了一套防病治病的经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夹色病:可分为性夹色和水夹色两种。性夹色是指由于过度疲劳后,男女同房时,突然出现颈、腰部强硬、不能转动、头晕、气急、气紧、指甲由白变红,后变紫黑色,全身抽搐甚至昏迷至死亡。水夹色,指过度疲劳后,或者大量出汗时突然被雨淋湿或立即下水洗澡,而全身受寒引起发热、头疼、身骨酸痛、无汗、皮肤出现圈状血管环(花圈)。经过10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水夹色病又有三型。1…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湖北省土家族常用的8个品种的植物药,其中,岩五加,五叶见肿消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自制苗医钩针穿刺治疗皮脂腺囊肿5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脂腺囊肿是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面部、颈项、前胸、上腹部、双上肢、阴囊、外阴等部位的皮肤病,有碍于皮肤美容或自觉不舒。苗族民间用传统的火针疗法治疗(备桐油灯1盏、桐油、灯草,灯草点燃后采用特大号衣针粘上桐油,放在点燃的灯火上烧红,快速向囊肿部位穿刺治疗。)本病效果甚佳,但是副损伤及强烈的疼痛患者难以接受,而现代医学技术用刮匙或用钻孔器穿孔治疗,或手术切除治疗,均不理想,用上述方法治疗易留有疤痕,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利用苗族民间传统医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由民间使用的火针改为钩针,治疗效果好,现把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皮脂腺囊肿50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