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辉  尹岭 《北京中医》2010,(5):378-37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29、30条,本为治“脚挛急”而设。拘急之病,多从肝治,用缓肝之法,而芍药甘草汤为缓肝急之第一方。芍药酸苦而寒(一说苦平),酸入肝,合炙甘草之甘温,酸甘化阴,“肝苦急,急食肝以缓之”,二药相伍,缓肝、柔筋、通血痹,以收止痉、止痛之功。此方为缓痉止痛之主方,  相似文献   

2.
治法札记     
肝苦急 ,急以甘缓之一肝性主疏泄 ,喜条达 ,能通畅升降气机 ,若肝气不舒 ,气机不利 ,升降失调 ,则肝必苦急。急者 ,头痛、胁肋胀痛、腹痛、痛经之属。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云 :“肝病者 ,治宜疏利 ,或宜甘缓 ,不宜秘滞。”疏利甘缓当以芍药甘草汤为首选。以白芍善能柔肝缓急止痛 ,适用于肝气不知所致的胁肋疼痛、腹痛、痛经或手足拘挛作痛 ,配以甘草 ,则共奏甘缓和中止痛之功。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医宗必读证因差误治》亦云 :“有气血不和之痛 ,用芍药以和之。”然白芍虽苦酸微寒 ,但其性平缓 ,故用量当重 ,(常用 1 5g至 3 0…  相似文献   

3.
芍药入药首载《五十二病方》。其详述药用功效当属《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归肝脾二经。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载方53个,见药63处,可谓应用广泛。其配成药对亦甚多见,兹抒己见如下。1 白芍配甘草:白芍合甘草,始见芍药甘草汤,用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症。白芍以其酸收苦泄微寒之本性以柔肝敛阴而泻肝阳横木之气,甘草则以甘缓平和之能以和逆冲之气而补脾健益中土。二药合用,具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等诸多功能,临床不乏其…  相似文献   

4.
孙家贺 《河南中医》2011,31(7):719-721
芍药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而设.本方由芍药、炙甘草组成,药少而力专,芍药与甘草配伍可达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引起的脘腹诸痛,四肢挛急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咳、平喘、抗过敏作用,临床广泛用于神经、消...  相似文献   

5.
乌梅,味酸性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痛、止痢之功效。其临床效用随配伍而各异,取其以酸收之,以酸缓之,以酸补之,当慎思明辨,不致混淆误用。笔者临床对乌梅的效用稍有一得,兹琐志之。缓急止痛乌梅配甘草,治胃气痛,先敛肝气则胃不受制而痛止。乌梅伍入芍药甘草汤中,能缓肝急,可解“不荣”之痛。乌梅与桂枝、附片、细辛、吴萸等相配,能除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四逆散方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方中柴胡苦平 ,微寒 ,疏达肝气 ,升脾胃之清阳 ;枳实辛苦酸 ,微寒 ,泻热行气 ,降脾胃之浊阴 ;白芍苦酸 ,凉 ,益阴血 ,敛肝阴 ,缓中调胃 ;甘草甘平 ,益太阴之气 ,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 ,两者一升一降 ,可升清降浊 ,解郁开结 ,疏达阳气 ;柴胡甘草同用 ,和中疏郁 ;枳实配芍药 ,一气一血 ,调其血气 ;芍药与甘草相伍 ,和血利阴 ,缓急舒挛 ,调和肝脾。四药辛、苦、酸、甘、寒 ,共呈疏肝理脾 ,升清降浊 ,缓急止痛之功效。四逆散选药精当 ,配伍独特 ,疗效突出 ,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疏肝诸方 ,…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加味异病同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家璧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86-1086
芍药甘草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系为营阴受损,筋脉拘急而设。创缓急止痛以疗伤寒误汗伤阴致脚挛急之良方。方中芍药、甘草二药合用取起“养阴柔肝,润肌止痛”之功。多年来笔者运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味,治疗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病证,每获良效。体现了本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  相似文献   

8.
谭跃  宫洪涛 《陕西中医》2021,(2):217-221
结合中医经典,探析《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内涵。肝体阴用阳,性条达。当肝体用失衡,影响肝之生发、条达、藏血、主筋等生理功能,出现“肝苦急”的病理状态。阐释“肝苦急”的内涵,从肝之体用方面试析“肝苦急”之病因,结合临床经验探讨“肝苦急”之病机,将其概括为肝用的不及、太过与肝体不及两方面,详述缓肝急之治则,肝用之急循辛补、酸补之法,肝体之急宜甘缓、酸补、酸泻之治,详辨不及与太过,总结用药经验,假借中药之性味,以中药之本性复肝之特性。有助于《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学习,对药物配伍及临床诊疗思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名称;芍药甘草汤。方剂组成:白芍药30克、甘草15克,水煎温服。源流发展:本方见于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能伸展,烦躁,吐逆之证。后来历代医家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如《古今医流》以之治小儿发热,腹痛,小便不通,以及痘疹之腹痛,吴遵程谓:“本方治血虚挟热之神方”,魏氏家藏方:“六半汤(即本方)以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医学心悟》云:“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皇汉医学》用本方以治腹直肌挛急和上下肢之挛急均有效。临床配合应用得当其治疗范围更加广泛。远不止治腓肠肌痉挛一证。对肝脾不调,也有良效。性能效用:本方为酸甘化阴,有补养阴血,和营救逆,舒挛止痛之效,又能泻肝胆之火,而补脾胃之不足。且能柔肝通络,调和气  相似文献   

10.
<正>张仲景将芍药与甘草配伍用于治疗气血虚损、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导致的拘挛疼痛,后世医家仿效并予以发挥,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1]。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其用量比例、白芍与赤芍、生用与炮制尚存争议。现将芍药与甘草配伍止痛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芍药配伍甘草止痛芍药与甘草合用源于《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立,有缓急止痛、舒筋柔肝之效。其法开酸甘化阴之先河,缓急止痉(痛)之典范。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太阳病篇中以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具有益气养血、缓急止痛之功,方中有补有散、能敛能缓,以之作为缓急止痛的基础方,通过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结合,用于治疗多种痛证.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具有合营散逆,舒挛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临床应用对于缓解各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群  张连运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1):860-861
芍药是常用中药之一,苦、酸、微寒,入肝脾经,临床应用范围甚广。《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也”。笔者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归纳其功用主要有四点:养肝补血,敛肝止血,治痢,止痛。1养肝补血芍药单用即可养肝柔肝。因其酸故而能入肝,因其苦故则能治肝之热。芍药配当归能养肝补血,因肝藏血,二药合用则养肝以补血;与黄芪、当归同用其补血有别。芍药、当归、柴胡三药合用则养肝疏肝、养肝之体而助肝之用。临床上若欲以补血为主,可用芍药、当归配伍地黄,使阴律充而血易旺。2敛…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加味在痛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中并未提到有止痛作用。但是后人渐将此方用于治疗一些痛证。如《类聚方广义》曰:“治腹中挛急而痛者,……亦有奇效。”《古今医统》曰:“芍药甘草汤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之肚痛。”《医学心悟》更进一步提出:“芍药甘草汤止腹...  相似文献   

15.
杜光明  宋建平 《河南中医》2014,(12):2289-2290
肝苦急,是体不足而用有余。临床常见肝脾不和,筋脉失濡,脘腹疼痛等证多用甘药治疗,如芍药甘草汤治疗腿脚挛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腹痛等,皆主芍药酸补肝体,益用甘味药来缓肝之急,非必有脾虚见证。谬注曲解仲景原意,谓甘入脾,所言虽是,但非此理。仲景用甘以其能缓肝之急,非因其入脾补土乃用之。同样仲景"助用焦苦"因其能泻火坚阴乃用之,非因其入心助火。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甘缓止痛法的临床运用温素萍甘缓止痛,指甘味具缓急止痛作用。该治法一直广泛而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运用。然非一切痛证,概可投以甘药,根据《内经》“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补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欲耍,以甘泻之”,甘味所缓之痛证,是以脾虚、肝...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系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之方,由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组成,有平肝缓急,解痉止痛之力。据“诸痛者皆属于肝”之理,芍药甘草汤加味广泛用于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疼痛性疾患,均有较好的止痛和解痉的作用。现举病案数则于后,以期同道指正。一、妊娠脚挛刘某、女、35岁,1980年4月5日初诊。患者怀孕已四月余,自两个月前开始,右腿腓肠肌痉挛疼痛,近几日发作时间较前两月  相似文献   

18.
通经汤组成:当归15克赤白芍各15克香附15克元胡15克坤草15~30克川芎10~15克佛手10克甘草6克方解:当归,补血、行血、止痛、调养冲任;赤白芍,苦酸微寒,柔肝平肝,缓挛止痛,敛阴益营,活血通经;配甘草治腹中挛急作痛,疗效倍增;坤草、川芎,辛开苦降,活血化瘀以通经,行气开郁以止痛;元胡、香附,活血、行血、既行气分之气,又行血中之气,为止痛  相似文献   

19.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 ,是伤寒家推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基本组成部分。在《伤寒论》1 1 2方中 ,有 31方用芍药 ,70方用甘草 ,2 4方芍药和甘草配伍使用 ,用芍药而不配甘草的只有 5方。由此可见 ,仲景十分重视此二药的作用及其配伍关系。后世医家对本方极为推崇 ,认为二药合用 ,酸甘化阴 ,具有缓肝和脾 ,益阴养血 ,缓急止痛等功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方对缓解横纹肌、平滑肌痉挛 ,无论是中枢性还是末梢性均有作用。认为本方缓急止痛作用确切。笔者以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 ,获效良好 ,现举隅如下 :1 慢性萎缩性胃炎姜某 ,男 ,…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条。原文意在治疗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脚挛急不伸等证,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滋阴养血,使筋脉得以濡润,挛急得能以缓解,其脚自伸。该方用药简单,仅为芍药与甘草君臣二味,虽药简但效佳,乃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