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36例全切、4例次全切,无手术致残及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2例复发,1例选择再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2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应积极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7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经脑膜中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获得一次性完全栓塞,影像学达到完全治愈,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痉挛及破裂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3~12个月的随访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栓塞无复发,临床症状全部治愈。结论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m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液态栓塞剂NBCA栓塞2例,Onyx—18栓塞5例。对2例合并供血动脉血流相关胜动脉瘤者,均首先栓塞动脉瘤。结果7例中,经单支供血动脉栓塞即获完全栓塞者5例,其中2例用球囊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部分栓塞2例,分别在1周及1个月后造影,见瘘口再开放,再次进行多支供血动脉栓塞,直至瘘口基本不显影。1例因NBCA胶过度弥散发生对侧眼动脉阻塞,术后出现视力下降。7例均获临床随访(6~10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级5例,2级1例,3级1例。4例获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术中应严格控制栓塞剂返流及过度弥散,防止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TCD)能客观的反映脑底动脉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指导治疗,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98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TCD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明确TCD对高血压病患者脑底动脉环检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文涛  朱莉  来庆国 《山东医药》2007,47(36):89-90
对46例创伤性眶底缺损患者分别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观察组)及网状钛板修复(对照组)治疗。术后6个月观察其疗效,发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无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螺旋C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更接近正常骨解剖结构。与网状钛板比较,认为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治疗框底骨折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股骨髁间骨折多因高能量暴力造成,是下肢创伤中较严重的一种关节内复杂骨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重建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行椎管扩大减压同时,切除一侧椎弓根,清理前柱骨折碎块,再用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记录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管内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4个月,骨折椎椎体高度恢复接近正常;椎管内占位完全解除,内径恢复正常,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恢复。结论经后侧入路行椎管扩大减压、用钛网重建脊柱前中柱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充分、内固定牢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眼眶的上方与前颅窝毗邻、后外方为颅中窝,以额骨、蝶骨相隔,经眶上裂和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经眶下裂与颅内交通,这些解剖特点使发生于颅底或眼眶的肿瘤均可通过这些腔隙孔道或破坏周围骨壁侵入另一部位,病变相互蔓延,形成颅眶沟通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杜长生 《山东医药》2008,48(21):112-113
完整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如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眼球突出未复位、眼位不正等情况,将给患者及家人身心带来伤害.在目前手术技巧越来越精细的今天,术中完美的颅底重建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颅底重建术包括硬脑膜修补成形和颅底骨缺损修补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1例行经翼点或单侧额下入路前颅窝底DAVF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CT血管成像、MRI、MR血管成像、DSA),其中出血患者8例,非出血患者13例。根据Cognard分型法对21例患者进行Cognard分型。DAVF位于一侧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DAVF靠近中线的患者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意识状态。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8例出血患者中,脑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均以自发性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伴意识不清为首发症状;CognardⅢ型3例,Ⅳ型5例。13例非出血患者中,1例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并以突眼为首发症状,8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3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突眼为首发症状。3例术前头部CT检查仅表现为前颅窝底占位性病变;9例术前头部MRI或MR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杂乱增粗的异常血管流空影;6例术前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硬脑膜起源的扩张静脉;17例术前DSA检查示瘘口均位于筛板处,供血动脉为眼动脉发出的筛动脉或颌内动脉的终末支,7例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参与供血,引流静脉均为皮质静脉并汇入上矢状窦。4例初期仅完善头部CT检查并误诊,2例误诊为前颅窝底肿瘤,2例误诊为动脉瘤,均在DSA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复查DSA均未发现异常的瘘口及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8例出血患者术后(11±3)d GCS评分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7±2)、(9±1)分,t=-4.646,P0.05],其中4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3例非出血患者中5例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结论前颅窝底DAVF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特殊的血管构建形式。显微手术是治疗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出血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技术在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4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技术先行手法整复,其后依据现代骨折微创接骨板技术对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骨折均l期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腕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掌屈50°,背伸45°,尺偏30°,桡偏20°.根据Gartland评分标准:优35例,良17例,一般2例,差0例.结论 术前采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技术对骨折进行预先整复,可以将复杂骨折转化成简单骨折,符合现代骨折间接复位加微创接骨生物学治疗理念,对减少骨折局部微循环损伤,确保骨折有效复位与固定,获得良好腕关节术后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患者组中,48例为一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ACA—A1)发育不良,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为(61±16)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15)cm/s;粗大侧ACA—A1血流速度为(125±12)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细小侧血流速度约为粗大侧的1/2。②压迫对侧颈总动脉(CCA)后,双侧ACA—A1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细小侧压迫前、后收缩峰血流速度的比值(Vp后/Vp前)为3.10±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0.24;粗大侧Vp后/Vp前为1.33±0.1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小侧Vp后/Vp前为粗大侧的2倍以上。③9例为一侧ACA—A1缺如,健侧ACA—A1血流速度为(131±17)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57例ACA—A1细小或缺如侧的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为(47±11)cm/s,显著低于对侧的(60±13)cm/s,P〈0.01。④对5例ACoA缺如的患者,分别压迫同侧CCA,ACA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根据双侧ACA压迫颈动脉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合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强度、血流分布等辅助指标,TCD可初步诊断ACA或ACoA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压平口服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4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随机分为药康组、康复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西医常规治疗;康复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加用早期康复训练;药康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加用颅压平口服液,每6h一次,每次40mL。对3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药康组显愈率为86.6%,总有效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康复组。3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药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康组与康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压平口服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在缓解和消除急性颅脑损伤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日生活常能力(ADL),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细小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的28例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细小侧和对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ACA-A1)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28例患者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62±17)cm/s显著低于对照组(87±15)cm/s(P<0.01),对侧ACA-A1血流速度(123±13)cm/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平均为对侧的1/2。压迫对侧颈总动脉后,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增高倍数(3.08±0.51)显著高于对照组(1.97±0.25)(P<0.01),对侧ACA-A1血流速度增高倍数(1.35±0.1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增高幅度平均为对侧的2倍以上。结论根据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前后双侧大脑前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血流信号强度、血流分布等辅助指标,TCD可诊断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及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2种手术方式在术后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3/12共有107例接受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组和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组,各组均采用标准手术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对随访记录包括有无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胀气症状、嗳气、是否排气过多等症状及手术满意度等进行主观评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烧心症状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出现吞咽困难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是前胃底折叠术组患者吞咽困难的程度比Nissen组患者明显较轻.Nissen组的患者出现上腹胀气、无法有效嗳气及排气过多的比例较高.两组的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度基本相同.术后5年大多数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的反流症状.结论: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效果持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Nissen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05~2010-04采用小切口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42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经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无骨不连、短缩及髋内翻畸形,无钢板断裂、断钉、内固定松动现象发生;2例因严重粉碎性骨折1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1%。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2例,采用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6 ~15个月,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疗效为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者髂部无疼痛,无畸形,行走正常,缝匠肌肌力恢复正常.结论 星状钢板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确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