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时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索最佳移植时期。方法应用贴壁培养法分离SD大鼠MSCs,分别于肝硬化造模第6周,10周经尾静脉注射1×106MSCs。在移植4周后,评价移植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状态,行肝功能检测(ALB,ALT,TBIL),肝脏HE染色。结果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肝硬化大鼠后,大鼠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周移植组较10周移植组效果更佳。结论MSCs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外周血液的血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且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移植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修复作用,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皮下多点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和MSCs移植组,每组6只。将MSCs经尾静脉回输到MSCs移植组大鼠体内,30 d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 93.27%处于G0/G1期,且MSCs表面CD44呈阳性表达;将分离的MSCs输入肝纤维化模型大鼠30 d 后,镜下可见MSCs移植组病理改变较模型损伤组明显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血窦基本正常,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增生;α-SMA染色强度MSCs移植组低于模型损伤组。结论: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纤维化肝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1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2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3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BMSCs;4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 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代谢性疾病和肝细胞自身免疫调节失调等原因导致的以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病理过程,最近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过程是可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持续自我更新、增殖、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成体干细胞,MSCs通过肝源性分化、与肝细胞融合、旁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及Caspase-3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将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60只平均分为A(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鼠尾静脉注射含MSCs细胞悬液)、C(鼠尾静脉注射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 d后的MSCs细胞悬液)组.鼠尾静脉输注2×105MSCs细胞悬液,于第1、2、3、4周末取肝组织,经HE、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用TUNEL法检测各组HSCs凋亡,免疫组化检测Desmin,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因子Caspase-3.结果 B、C两组肝组织学改善明显,肝纤维化程度减轻,HSCs数量明显减少,Desmin、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均增多,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且呈时间依赖性,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较B组明显(P<0.01,P<0.05).结论 MSCs可在体内诱导HSCs凋亡并上调Caspase-3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MSCs抗肝纤维化较单纯MSCs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探讨不同时间点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MCAO术后3、6、12、24、72 h这5个时间点经尾静脉移植BMSCs到脑梗死大鼠,并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脑梗死体积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比较. 结果 MCAO术后28 d,TTC染色显示: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移植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随着细胞移植时间推后,梗死体积逐渐增大,BMSCs 3、6、12、24、72 h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40±27)、(80±25) 、(123±21)、(161±19)和(202±27) mm3.BMSCs移植组大鼠NSS明显低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BMSCs移植越早,NSS越低. 结论 在MCAO术后3~72 h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都有治疗效果,并且移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探讨不同时间点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MCAO术后3、6、12、24、72 h这5个时间点经尾静脉移植BMSCs到脑梗死大鼠,并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脑梗死体积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比较。结果MCAO术后28 d,TTC染色显示: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移植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随着细胞移植时间推后,梗死体积逐渐增大,BMSCs 3、6、12、24、72 h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40±27)、(80±25)、(123±21)、(161±19)和(202±27)mm3。BMSCs移植组大鼠NSS明显低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BMSCs移植越早,NSS越低。结论在MCAO术后3~72 h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都有治疗效果,并且移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糖尿病大鼠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给予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注射,3d后开始监测血糖,连续3d随机血糖〉28mmol/L者选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BMSC移植组(n=15),BMSC培养上清移植组(n-15)以及BMSC示踪组(以Dil染料标记BMSCs,n=5),分别接受PBS、MSC、MSC培养上清及Dil—BMSC的移植。结果BMSC移植后30d左右血糖水平有明显改善[(20.4±0.98)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明显提高[(0.99±0.23)ng/ml,n=15],p细胞质量明显增长。富含BMSC分泌因子的BMSC上清输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6.2±1.53)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所恢复[(0.341±0.08)ng/ml,n=15],母细胞质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胰腺仅检测到小部分BMSC,这部分归巢于胰腺的BMSC中检测不到与胰岛素的共标。结论BMSC的分泌效应为BMSC促进糖尿病动物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慧  张瑶 《黑龙江医学》2011,35(5):338-340,34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获取大鼠骨髓,随机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心肌内注射MSCs,培养液组心肌内注射细胞培养液,另取正常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对3组大鼠移植前及移植后4周进行心功能测定。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内可见MSCs,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 MSCs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改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戴艳萍  李军  张春媛  靳美  齐丹  曹丽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37-738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后,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脑出血部位附近注入MSCs,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采用Menzie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组织学检查,观察脑损伤部位的病理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BMSC。将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N组)、博莱霉素组(B组)、间充质干细胞组(M组)及IGF-1处理组(I组)。N组经气管注入1 mL生理盐水,B、M及I组均经气管注入1 mL博莱霉素(5 mg/kg)。在造模2 d后,B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M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CM-D il标记的BMSC 0.5 mL(细胞数2×106),I组注入经IGF-1培育48 h的相同数量的标记BMSC。在造模第7、14及28 d批量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冰冻切片观察肺组织内细胞定植情况,消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结果 M组和I组肺组织在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BMSC,I组不同时间点的累积光密度值均高于M组(P〈0.05),且M组和I组的荧光在28 d时均有所衰减。M组和I组的炎症在实验早期便轻于B组(P〈0.05),其中I组更明显(P〈0.05),至28 d时M组和I组炎症评分与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M组和I组肺纤维化评分在博莱霉素注入14 d时均明显高于N组(P〈0.05),28 d时M组和I组的肺纤维化程度轻于B组(P〈0.05),但M组与I组之间的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B组HYP含量在整个实验阶段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而I组HYP含量始终与N组无显著差异;M组HYP含量在早期大于I组和N组,至28 d降至与N组间无显著差异。N组和B组的HGF mRNA表达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M组和I组HG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第7 d时无显著差异,均高于N组和B组(P〈0.01),至第14 d时I组开始高于M组(P〈0.05),28 d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 IGF-1可以促进BMSC异体定植从而对肺损伤进行更有效的修复,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BMSC分泌HGF。  相似文献   

12.
王博  哈小琴 《医学综述》2014,(14):2519-252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骨髓MSC可以抑制骨髓MSC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此外,MSC对缺氧反应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HIF-1修饰的MSC将改善干细胞移植时的缺点,降低凋亡、促进增殖,提高细胞黏附能力,促进血管生成.同时,MSC可以成为HGE和HIF-1理想的细胞表达载体,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间质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相关研究发现人骨髓中含有间质干细胞,并在体内、体外均可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将其诱导分化成为肝细胞。通过对其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给肝纤维化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MSCs标记(CD45、CD34、CD90、CD29)以及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鉴定其特征。MTT法分析不同浓度bFGF对MSCs增殖的影响,确立最佳浓度bFGF诱导MSCs增殖的时间特征,分别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酶C、蛋白激酶C、钙通道和钙泵选择性抑制剂等处理P3MSCs后,观察其对bFGF介导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的MSCs表现CD90、CD29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bFGF诱导MSCs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特征,5.4×10-4mol/L bFGF作用48 h时MSCs增殖达峰值;磷脂酶C阻断剂U73122、钙通道阻断剂和选择性蛋白激酶C阻断剂等明显抑制了bFGF所介导的MSCs增殖效应;尤其是非选择性PKC抑制剂Straurosporine、钙泵选择性抑制剂thapsigargin以及蓝尼定受体抑制剂Ryandoine均抑制bFGF所诱导的MSCs增殖。结论:bFGF通过Ca2+/PKC/Erk1/2途径促进M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 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 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 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 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 mm2培养瓶中,24 h换液,7~10 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 d 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 m和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 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 m及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 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间质干细胞(AD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活化凋亡的影响及其探讨产生作用的原因。方法从肝脏及腹腔脂肪分别分离纯化培养HSCs及ADSCs,通过半透膜(transwell insert)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建立HSCs与ADSCs的双层培养体系,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RLs)及HSCs培养分别作为对照。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ADSCs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了解HSCs的活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s对HSCs凋亡的影响。最后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HSCs与ADSCs共培养72h,ADSCs明显抑制HSCs的活化与增殖,促进HSCs的凋亡,培养液细胞因子检测显示ADSCs比BRLs分泌更多的HGF,而较少分泌TGF。结论 ADSCs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抑制HSCs活化增殖,促进凋亡的潜能。ADSC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 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 ×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 ×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RV/( 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 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 (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 >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肾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干细胞移植(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及MSC+G-CSF组(n=48),各组再按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分为12、24、48、72h亚组(n=12)。MSC组造模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G-CSF组造模前连续3天皮下注入G-CSF 40μg/kg,MSC+G-CSF组则联合应用,假手术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肝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Bax、Bcl-2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结果各治疗组48h前未见死亡,72h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减轻;治疗组各时间点肝肾细胞Bax表达较模型组下调,Bcl-2蛋白上调,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MSC+G-CSF组24h点后Bax含量,48h、72h点Bcl-2含量,24h/48h点后细胞凋亡指数与MSC组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SC组和G-CSF组各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自体骨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肝脏和肾脏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