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致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0 d后,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 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的表达.结果 PAH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同时检测出PAH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PAH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NO的产生和损伤线粒体等途径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钙敏感受体(CaSR)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动脉平滑肌中的表达水平及血浆中H2S含量,阐明两者在PH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H组,对照组大鼠行单纯开胸,PH组大鼠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5 d后,应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检测右心室/ 体质量(RV/ BW) 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 比值,光学显微镜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H2S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aS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H组大鼠PAMP、RV/ BW及RV/ (LV + S) 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PH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aSR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H组大鼠血浆中H2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大鼠肺动平滑肌细胞CaSR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H2S含量呈负相关(r=-0.931,P<0.05)。结论: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内源性H2S的产生参与PH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肺动脉高压内皮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 3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实验组(n=10)及 H2S 干预组(n=10)。行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近端吻合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腹腔注射NaHS 进行干预 11 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动物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指数等指标;利用 TUNEL 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 方法检测内皮素(ET-1)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和干预组大鼠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aHS 组肺动脉压力要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和干预组动物内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干预组血清中ET-1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血清中 ET-1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硫化氢对肺动脉高压的调节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和降低内皮素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郑西卫  杨艳娟  侯嘉  杨桂兰  程德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09-1011,I0003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川芎嗪组.采用MCT进行一次性皮下注射(60 mg/kg)造模,28天后测定血浆中ET-1、NO的含量及mPAP、RVHI.结果 模型组及丹参川芎嗪组mPAP、ET-1、RVHI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丹参川芎嗪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的炎症、调节血管扩张和收缩失衡、减轻右心室肥厚,从而降低mPA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和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方法: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分流组及对照组。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y mean pressure,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 S)比值。并且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含量。化学法测定肺组织硫化氢产出率,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动脉胱硫醚—γ—裂解酶(cystuthionine—γ—lyase,CSE)mRNA表达。结果: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肺组织H2S产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2S体系——mRNA表达、CSE活性及血浆H2S含量下降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氧对血清中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低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N组),缺氧+N-乙酰半胱氨酸组(H+N组)。建立低压缺氧模型21 d后,测定其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动脉壁厚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ROS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H组RVSP、mPAP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示H组肺动脉壁增厚,且血清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予ROS清除剂NAC后,RVSP及mPAP降低,肺血管重塑减弱。结论低氧时氧化应激参与了低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G蛋白Rho相关激酶(Rock-1)基因在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HPH的预防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模型组(H组)和缺氧+fasudil预防组(fasudil组),对照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缺氧法复制大鼠HPH模型,右心导管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计算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值作为右心肥厚指数,并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R0ck.1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水平。结果:mPAP在缺氧7天后明显增高(P〈0.01),并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升高。右心肥厚指数在H组第7天开始升高。第14天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组比较.fasudil组mPAP及右心肥厚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Rock.1基因在HPH发生早期即明显上调.第7天达高峰后维持于较高水平。α-SMA基因表达第7天明显上调。第14天达高峰,至模型后期仍高于基础表达;Rock-1基因表达较α-SMA提前达到高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83,P〈0.05);fasudil组两基因表达水平均较H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Rock-1基因在HPH大鼠肺组织中出现了明显表达异常,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mPAP,改善右心室肥厚.并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Rock-1基因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和干预组(S组)。H组及S组一次注射MCT60mg/b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4周后,S组大鼠灌喂西地那非25mg/kg·d^-12周。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PA)、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管壁增厚指标和血浆中cGMP浓度。结果:S组mPAP明显低于H组(P〈0.01),3组循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右心室游离壁(RV)与左心室+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和肺小动脉平均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S组均明显低于H组(P〈0.01),而血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高于H组(P〈0.01)。S组肺小动脉管壁及管腔狭窄较H组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显微结构比H组好转。S组cGMP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1)。结论:西地那非扩张肺血管和逆转肺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重构,但西地那非不影响体循环动脉压,可能与血浆中cGMP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基因表达变化与右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低O2高CO21 w、低O2高CO22 w和4 w组(1HH、2HH和4HH).除对照组吸入空气外,其他三组大鼠置于含9.O%~11.0%O2,5.5%~6.5%CO2的低O2高CO2氧舱内,每天8 h,每周6 d.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采用RT-PCR法测定不同低O2高CO2组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低O2高CO2各组大鼠mPAP和RV/LV S均明显高于C组(P<0.01),并且随着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而增高.②C组大鼠右心室心肌OPN和整合素β3 mRNA表达水平均很低,低O2高CO2各组大鼠心肌OPN和整合素β3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大鼠右心室肥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大形成过程中,右心室心肌OPN及其受体整合素β 3基因表达增高,可能在右心室心肌重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MAPK组织蛋白1(Morg1)在肺内的动态表达和意义,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氧3d,7d,14d和21d组(H3,H7,H14。和H24组),每组8只,常压缺氧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western-blot检测Morg1蛋白质表达。结果①H7组大鼠mPAP开始上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14组达高水平并维持于此水平。缺氧14d后出现肺血管重塑,RVHI改变。②Morg1蛋白在C组呈弱阳性表达(0.085±0.007),H3H7组表达升高(0.102±0.003,0.124±0.010),H14组达高峰(0.146±0.006,与C组比较,P〈0.05)。结论Morg1蛋白含量在HPH大鼠中呈动态表达,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小泛素蛋白样修饰蛋白1(SUMO-1)在肺内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在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及低氧21d组,每组8只。常压间断低氧暴露复制HPH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SUM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7d至21d,大鼠肺小动脉开始出现明显血管重塑并逐渐加重,低氧7d时WA%和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14d时WA%、mPAP较7d时进一步增加,RVHI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21d时WA%、RVHI较14d时进一步增加。SUMO-1 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3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达高峰;低氧21d后mRNA表达减弱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蛋白表达继续保持高水平。SUMO-1 mRNA和蛋白表达与mPAP、WA%、RVHI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诱导肺内SUMO-1表达增加在HP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肺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以及对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ZnPP)组。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以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的质量比(RVHI)作为评价右心室肥厚的指标。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计算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以评价肺血管重构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O-1在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部位,通过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测定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治疗组mPAP、RVHI显著降低[(35.63±5.10)mm Hg比(65.78±15.51)mm Hg,0.33±0.05比0.53±0.06,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肺血管重构,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分别为(50.78±9.03)%和(43.75±4.23)%,较模型组明显降低[(65.92±7.19)%,(52.00±5.35)%]。免疫组化显示在肺动脉高压模型组,HO-1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辛伐他汀治疗组,HO-1表达明显增高,尤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呈强阳性表达。HO-1的抑制剂ZnPP部分抑制辛伐他汀对PH大鼠的作用,其mPAP为(52.88±17.45)mm Hg,动脉管壁面积%为(50.78±9.03)%,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为(52.00±5.35)百分比。结论辛伐他汀减轻野百合碱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抑制肺血管重构改变,其作用机制与增加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R组),M组和R组给予野百合碱皮下注射,R组同时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钙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可以上调MCP-1表达,诱导mPAP升高,提高RV/(LV+S),瑞舒伐他汀钙可以下调MCP-1表达,降低mPAP,降低RV/(LV+S)。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下调MCP-1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急进高原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及其与气体信号分子NO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即平原对照组、高原对照组、高原NaHS组和高原PPG组,将三组高原组大鼠运至可可西里地区(4617m),同时给予相应处理,于第15天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预防作用,并探讨caveolin-1与PAH的关系。方法:98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M+F组大鼠首先给予野百合碱(MCT,30 mg/kg)皮下注射和氟伐他汀(1 mg/kg)灌胃,每日各1次,连续2周,自第2周末至第6周末继续按氟伐他汀初始给药方案灌胃而不再进行MCT皮下注射。MCT组大鼠给予每日1次MCT(30 m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且自第1周开始至第6周末给予同氟伐他汀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Saline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或灌胃。自实验开始间隔2周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组织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结果:MCT组大鼠实验第4周末mPAP和RVHI值均较Saline组显著增高。M+F组大鼠至第6周末才出现mPAP明显升高,但观察期间该组大鼠RVHI与Sali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T组大鼠实验第2周末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较Saline组显著降低(P<0.05),至第4周末和第6周末,caveolin-1表达进一步下调,而M+F组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caveolin-1表达下调。结论:Caveolin-1表达下调是大鼠实验性PAH形成的重要原因,氟伐他汀预防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与其抑制caveolin-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