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睡眠评价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临床初筛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0例鼾症、95例OSAHS患者行睡眠评价量表问卷调查(ESS)、判断嗜睡评分(EP)并行多导睡眠分析仪(PSG)检查,依据PSG检查结果将嗜睡评分与相关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鼾症及各组OSAS患者EP评分、夜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有明显差异,且EP与AHI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可用睡眠评价量表作为嗍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寻找简捷、经济的初筛诊断方法。方法对128例打鼾者应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进行嗜睡评分(EP),再经多导睡眠图(PSG)将其分为鼾症组34例、轻度OS-AHS组45例、中度OSAHS组37例、重度OSAHS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EP及PSG监测结果。并将EP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EP在鼾症组及OSAHS组的轻度、中度、重度患者逐渐升高(P均<0.05)。各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嗜睡评分、最低Sp(O2)、Sp(O2)<90%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EP与PSG、Sp(O2)<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P均<0.01),与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时最低Sp(O2)呈负相关。结论EP越高,OSAHS病情越重。SSS表可以用于基层医院及在人群疾病普查时对可疑OSAHS患者进行初筛诊断,为OSAHS患者进一步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确诊的62例患者行同步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PSG结果选20例单纯鼾症患者对照分析。结果观察发现OSAS患者体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动态血氧饱和度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鼾症患者。结论 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39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时照组20例;两组均行ESS嗜睡量表(ESS)评分后,时照组轻度患者采取一般治疗30天,中、重度患者予以经鼻持续气道压力支持(n-CPAP)治疗10天后给予一般治疗20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服用化痰止鼾汤30天.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 AHI)明显下降(P<0.05),夜问最低Sa02( Sp02 LOW)值明显上升(P<0.05),中、重度患者E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SAS能明显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多导睡眠监测(PSG)已被公认为成人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1],但针对儿童的标准尚未确定,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96例鼾症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并对其多导睡眠图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行鼻内窥镜检查,探讨儿童OSAHS的主要病因和分析PSG图对儿童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减指数、TS90%联合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意义,并分析氧减指数、TS90%、ESS评分与AHI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我科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的123例监测对象,其中102例为OSAHS患者,21例为单纯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ESS评分。分析ESS评分、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ODI)和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并对单纯鼾症、OSAHS轻、中、重四组的ESS评分、BMI、LSaO2,ODI,TS90%进行组间两两对比。结果各组之间的AHI、ESS评分、LSaO2、ODI、TS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ESS评分、LSaO2、ODI、TS90%与AHI呈显著相关,其中ODI、TS90%与AHI相关性最强。结论 AHI,LSaO2目前仍是判断OSAHS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ODI、TS90%和LSaO2相结合能较为完整、客观地反映患者整夜睡眠时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ESS评分能较好的反应OSAHS患者的白天嗜睡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SS)在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评分比较及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明确ES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1例打鼾者,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ESS评分,根据AHI分组,比较各组间ESS评分差异及AHI与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只有AHI>30组与AHI(5~15)组及AHI(15~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HI与ESS评分相关分析,r=0.43,P<0.001,呈弱正相关。结论:ESS评分简单易行,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OSAHS的临床线索,可部分反映OSAHS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The Epworth sleeping scale ES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威海市立医院接收治疗的OSAHS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接受治疗的50例单纯性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评分、微觉醒次数、平均SaO2、睡眠分期(1期、2期以及快动眼期)。结果观察组患者Epworth嗜睡评分、微觉醒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睡眠分期1期、2期、快动眼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SAHS患者采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进行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可为临床筛查诊断OSAHS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痰瘀阻窍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痰瘀阻窍型OSAHS患者按(1∶2)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合并症治疗、药物治疗、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柴胡汤.疗程15d.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白天过度嗜睡情况,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后治疗组AHI、ESS评分及SaO2<90%比例均少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组夜间最低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大柴胡汤能改善OSAHS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对西部农村患者的改良Epworth嗜睡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探讨改良ESS评分的可行性。方法对64例初诊OSAHS患者同时进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改良ESS评分,将其分值分别与PSG监测各项参数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中37例手术后患者进行改良ES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差异。结果患者改良ESS评分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呈明显正相关。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单纯的鼾症79%(11/14),OSAHS 86%(43/50)。37例手术患者中改良ESS评分术后(6.78±4.12)分较术前(19.61±3.72)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改良ESS评分充分考虑了西部农村的地域文化及生活习惯,可作为OSAHS患者病情筛查及预后判定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1.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多导睡眠监测(PSG)已被公认为成人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但针对儿童的标准尚未确定,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96例鼾症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并对其多导睡眠图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行鼻内窥镜检查,探讨儿童OSAHS的主要病因和分析PSG图对儿童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莉  陈玲  朱勇  张鹏  张素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663-3664,3699
目的评价两次成型阻鼾器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应用两次成型阻鼾器治疗42例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并符合治疗条件的重度OSAHS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PSG检测重要指标变化。结果应用阻鼾器治疗6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PSG检测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66.21±18.64)次/h降到(23.21±11.22)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由(65.66±8.64)%升到(79.12±10.63)%,呼吸暂停最长时间由(89.66±22.32)s降到(46.67±12.33)s,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客观有效率68%。结论两次成型阻鼾器作为重度OSAHS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化瘀消鼾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理气化瘀消鼾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睡量表(ESS)评分、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评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呼吸紊乱时最低氧饱和度(LSa O2)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SS、NOSE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ESS、NO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AHI、MAI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LSa O2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AHI、MAI、LSa 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理气化瘀消鼾方可显著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嗜睡及鼻塞症状,改善患者的通气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中医痰、瘀、虚等证候因素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之间的规律,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对OSAHS进行辨证施治奠定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对因打鼾求诊的病人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由专门的中医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OSAHS患者进行问诊,对全部观察病例通过表格进行证候记分。采纳ESS评分以自我问卷形式对患病者进行嗜睡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打鼾患者进行PSG监测,根据AHI、LSaO2、ESS评分的程度进行记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痰证、瘀证、脾虚证候积分与AHI程度积分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HI程度积分与痰证、瘀证、脾虚证候积分之间呈正关系;痰证、肺虚、脾虚、肾虚证候积分与ESS评分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S积分与痰证、肺虚、脾虚、肾虚证候积分之间呈正关系;瘀证、肺虚、肾虚证候积分与LSaO2程度积分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SaO2程度积分与瘀证、肺虚、肾虚证候积分之间呈正关系。结论:AHI与痰证、瘀证、脾虚关系密切且积分呈正关系,痰证、瘀证、脾虚越重,AHI程度积分就越大;EES评分与痰证、肺虚、脾虚、肾虚关系密切且积分呈正关系,痰证、肺虚、脾虚、肾虚越重,ESS评分就越大; LSaO2与瘀证、肺虚、肾虚关系密切且积分呈正关系,瘀证、肺虚、肾虚越重,LSaO2程度积分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停鼾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给予停酣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d临床症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及患者白天嗜睡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AHI、SaO2及患者白天嗜睡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停鼾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鼾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特点,旨在探索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探寻无创、简易、方便的OSAHS初筛方法。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将符合要求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鼾症组50例和OSAHS组100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中医体质量表测评的方式,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类别等基本资料,最后对2组中医体质分布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从年龄和性别方面看,OSAHS组平均年龄单纯鼾症组,且男性人数多于单纯鼾症组;从体质分布来看,2组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及其他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2组体质分布情况,明确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4种体质为单纯鼾症与OSAHS的主要体质类型,其他5种体质不常见,据此可将体质量表作为二者初筛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7.
李辉  林举择  黄伟平 《新中医》2014,(5):100-102
目的:观察化浊调鼾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调鼾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暂停指数(AI)的变化情况;记录打鼾、憋醒、嗜睡等主要症状评分。结果:OSAS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HI和AI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AHI和AI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最低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打鼾、憋醒、嗜睡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打鼾、憋醒、嗜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浊调鼾方能减轻OSAS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鼾利气汤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消鼾利气汤联合CPAP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分;随访统计两组患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S评分、A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AP治疗基础上联合消鼾利气汤治疗OSAHS,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呼吸暂停症状,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陈解鼾颗粒治疗痰湿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试验组40例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二陈解鼾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血粘度、多导睡眠监测(PSG)、Epworth嗜睡量表、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B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TG、CHOL、B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②对照组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全血粘度低切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对照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生存质量评分较试验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试验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Epworth嗜睡量表、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Epworth嗜睡量表、生存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健康生活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二陈解鼾颗粒,可以降低痰湿型OSAHS患者BMI、血脂及血粘度,明显改善夜间低通气及缺氧情况,减少日间嗜睡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症状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脑梗死合并OSAHS组(病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对照组)。并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分为脑梗死并轻度OSAHS组(AHI 5~14次/h)、脑梗死并中度OSAHS组(AHI15~30次/h)、脑梗死并重度OSAHS组(AHI30次/h)。比较各组一般资料、生化检查指标、神经缺损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OSAHS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入院时收缩压(SBP)、高血压比例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肌酐(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总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效率、微觉醒指数、睡眠知觉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和睡后觉醒时间长于对照组,AHI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脑梗死并OSAHS各组入院后3 d、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明显低于脑梗死并OSAHS各组,脑梗死并轻度OSAHS组明显低于脑梗死并中度OSAHS组、脑梗死并中度OSAHS组明显低于脑梗死并重度OSA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AHS与无症状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OR=3.192,95%CI[2.132,7.109],P0.05)。结论 OSAHS与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且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神经缺损症状亦加重,应当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