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可在人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存活,使内皮细胞活性标志物表达增加,诱发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单核细胞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的粘附作用。上述理论支持以下假说,即长期衣原体感染能促进血管内皮激活,易于白细胞粘附及浸润。反过来,又促进动脉硬化,增加斑块糜烂及破裂危险,使闭塞性血栓形成的机会上升。本研究旨在确定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是否与内皮活性特殊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相关,探讨短期强力抗衣原体抗牛素阿奇霉素对上述标志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丽娜 《医药世界》2013,(2):127-12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在糖尿病肾病(DN)中主要引起炎性反应,促进蛋白尿的形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主要趋化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使各种炎性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向病变部位聚集。在DN中MCP-1除引起肾进行性损伤外,还促进肾的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致纤维化因子,可促进肾的纤维化和蛋白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具有高度抗氧化活性的余甘子水解单宁化合物1,6-di-o-galloyl-b-d-glucose(Phy-16)对动脉内皮细胞粘附性及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经Phy-16预处理后,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同孵育,测定其培养液MDA含量,并加入单核细胞,观察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粘附率;②用phy-16作用于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后,用ox-LDL与平滑肌细胞孵育,用MTT法观察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 Phy-16抑制ox-LDL导致的内皮细胞培养液MDA升高,并且能抑制ox-LDL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粘附率的升高,同时有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应.结论 Phy-16有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及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ariporide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的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液单核细胞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方法获得。在培养的小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模型上,用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P-selectin和ICAM-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用BCECF荧光染料测量细胞内pH值。结果LPC5mg·L-1明显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Cariporide5、10和20μmol·L-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C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使粘附率从36%分别降至23%、18%和16%,使LPC诱导的P-selectin、ICAM-1在内皮细胞上表达率分别从170%降到142%、122%和121%以及从327%分别降至208%、148%和134%。Cariporide降低了内皮细胞内pH值。结论Cariporide对LPC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P-selectin、ICAM-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riporide抑制Na+/H+交换蛋白、降低细胞内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表面 CD14分化抗原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新鲜抗凝全血 ,经 CD14单克隆抗体标记 ,采用流式细胞仪区分单核细胞及其表面 CD14的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单核细胞表面 CD14表达升高 (P<0 .0 5 )。结论 :哮喘发作期 ,外周血单核细胞处于一种更加成熟的状态 ,其表面上调的 CD14可能使其寿命延长并促进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及穿越血管内皮定位于气道组织 ,成为肺泡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AngⅡ(10-6mol.L-1)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 h或24 h,并加入不同浓度的氯沙坦(1、3、10μmol.L-1)预处理1 h。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内皮单核细胞黏附、上清液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IL-8受体CXCR2 mRNA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活性。结果 AngⅡ(10-6mol.L-1)培养内皮细胞后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上清液中IL-8水平,激活NF-κB,增加内皮单核细胞间黏附,上调IL-8受体CXCR2mRNA表达。氯沙坦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ROS水平的增加,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IL-8的释放,下调CXCR2 mRNA表达,从而抑制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NF-κB-IL-8/CXCR2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7.
脂过氧化物酶(adiporedoxin,Adrx)是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2)家族的新成员,目前对其生物学功能知之甚少。Adrx分子结构与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s,PRDXs)和硫氧还蛋白家族(thioredoxins,TRXs)相似[1]。PRDXs和TRXs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2-3]。本实验研究Adrx对TNF-α诱导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证实它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丙丁酚抑制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丁酚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对比分析丙丁酚和上述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结果:丙丁酚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丙丁酚浓度从10μmol/L增加到80μmol/L,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从16.7%降低至7.0%(P<0.01),同时ICAM-1和P-选择素表达分别被抑制75%和72%(P相似文献   

9.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HDL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介导了由外周细胞到肝脏的逆向胆固醇转运,抑制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单核细胞向内皮的粘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及血小板的活化,刺激了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HDL代谢的修饰和逆向胆固醇转运的改善是开发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有吸引力的靶点。本文叙述了贝特类、他汀类、烟酸和性激素等药物的临床效应,以及在调节HDL代谢中颇有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生理和应激状态下,内皮细胞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在调节血管张力、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单核细胞粘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以及维持正常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内皮衍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已知最重要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和N-单甲基精氨酸(NG-monomethylarginine,NMA),在调节NO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已经证实,肺炎衣原体感染使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危险上升1倍。在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已检出肺炎衣原体。动物实验已证实,新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将引起更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20余项系统性分析表明,抗肺炎衣原体IgG浓度与冠状动脉事件明显相关。加替沙星是具有抗肺炎衣原体活性的喹诺酮类药物,动物模型中已证实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Virchow首先提出感染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联系。目前,肺炎衣原体是提及最多的相关病原菌。体外已证实,肺炎衣原体可感染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急性心肌梗死时抗肺炎衣原体IgG滴度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标本中已检出肺炎衣原体。某些抗生素治疗肺炎衣原体感染有效。本文对抗生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性分析(meta-analysis),评价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是否通过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Ⅶ(FucT-Ⅶ)对血管内皮细胞中功能蛋白糖基化修饰调控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为揭示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不同浓度IL-1β损伤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通过与荧光标记的THP-1单核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采用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A.hy926细胞中FucT-Ⅶ差异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sLex糖支链蛋白差异表达;运用siRNA干扰FucT-Ⅶ基因,观察细胞间黏附的变化。结果 IL-1β可以促进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同时内皮细胞中FucT-Ⅶ表达上调;sLex糖支链蛋白表达也上调。当干扰内皮细胞中FucT-Ⅶ基因后,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明显下降,且sLex糖支链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IL-1β可能通过调控EA.hy926细胞中FucT-Ⅶ的糖基化修饰作用增加其对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这可能是炎症早期发生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新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中主要的活性肽产物。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表明 ,AngⅡ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发现人AS斑块内存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AngⅡ及AngⅡ受体。并且 ,斑块组织内细胞成分 (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可进一步生成RAS。因此 ,深入了解RAS在AS发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 ,将有助于阐明AS的发病机制。下面就AngⅡ在AS中的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加以阐述。1 AngⅡ与内皮功能失调内皮功能失调是AS最早期发生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亚丽  苏瑞瑛 《河北医药》2012,34(2):256-25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其特征是进展性的炎症和血脂的聚集交互作用.它的发展部分起源于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导致内皮细胞的激活和前炎症细胞的聚集.局部的炎症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到受损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对血浆中血脂成分的渗透性增加,结果单核细胞负载着脂质成分聚集在动脉内膜并获得巨噬细胞的形态学上的特征转化成泡沫细胞.随着另外的炎症细胞及细胞内血脂的聚集,这些早期的斑块,即脂质条纹进展到成熟的动脉硬化斑块.斑块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而促进它们自己的生长导致细胞内基质成分的沉淀,进而斑块扩大形成血管的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的抑制效应。方法 :用不同剂量 (1,5 ,2 0mg·kg- 1)的辛伐他汀每日1次给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皮下注射共 2wk或 6wk ,届时剪取小鼠胸主动脉 ,用于单核细胞粘附试验。结果 :(1)只有 2 0mg·kg- 1× 6wk组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 ,从 6 .6± 0 .7mmol·L- 1降为 4 .6± 0 .7mmol·L- 1,(P <0 .0 5 ) ;(2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对单核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 ,辛伐他汀 2 0mg·kg- 12个组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粘附率 (4.1± 2 .5 ) %vs (1.9± 0 .1) % (和 )或(1.4± 0 .3) %均 (P <0 .0 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对单核细胞粘附增强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管内皮粘附单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光华 《贵州医药》1990,14(3):177-178
自从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以来,血管内皮就被认为是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的重要功能单位.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释放前列环素(PGI_2)、内皮舒张因子(EDRF)、内皮超极化因子(EDHF)、内皮收缩因子(EDCF)等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其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它能介导许多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舒张  相似文献   

18.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影响单核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粘附,迁移的动力学过程及药物的保护作用. 利用培养在胶原层上的单层内皮细胞,通过对粘附于内皮细胞单层上的单核细胞及胶原层中的单核细胞计数,测定单核细胞粘附及迁移. TNF(100 kU·L-1)可促进单核细胞与BCMEC的粘附及迁移,其促粘附与迁移作用具明显的时效关系. TNF促粘附达最大效应时间为2 h,较对照提高120.7%;TNF促迁移作用1 h达到坪值,提高91.9%. 药物戊烯氧呋豆素(imperatorin, IMP), 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 PTX)抑制由TNF引起的单核细胞与BCMEC的粘附及迁移,在浓度为1, 10及100 μmol·L-1时,其粘]附抑制率分别为73.1%, 87.7%, 93.3%和73.6%, 87.2%, 89.0%;迁移抑制率分别为17.4%, 43.4%, 68.1%和37.7%, 49.3%, 62.3%. IMP和PTX能抑制单核细胞与TNF诱导的BCMEC的粘附及迁移.  相似文献   

19.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生成的血液中3种有形成分之一。血小板在初期止血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有抗血栓形成作用,血管受损破裂后血小板可粘附聚集于血管裂口处,形成止血栓子而达到初期止血。在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斑块破溃从而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在破溃处粘附、聚集,并可粘附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因此,白色血栓和止血栓子的形成机制是相似的,不同之处是白色血栓发生于内皮受损但血管未破裂,  相似文献   

20.
扇贝裙边糖胺聚糖对OX-LDL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扇贝裙边提取物糖胺聚糖 (SS GA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进而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 (HUVEC ,CRL 2 4 80 )损伤模型 ,用MTT法和化学方法分别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SS GAG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内一氧化氮 (NO)水平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OX LDL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 (P <0 0 1) ,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内NO水平及eNOS的活性 (P <0 0 1) ;用SS GAG(终浓度为 5 0 ,10 0 ,2 0 0mg·L-1)预处理后 ,能逆转上述效应 (P <0 0 1)。结论 OX LDL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降低内皮型eNOS的活性 ,减少细胞内NO的生成 ;SS GA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