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10例Ⅱ/Ⅲ期的乳腺癌病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Ki-67的表达.结果 发现,11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新辅助化疗后74例Ki-67由高表达变为低表达(P<0.01).认为新辅助化疗可能部分通过抑制Ki-67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殖,但对ER、PR、C-erbB-2的表达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和C-erbB-2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接受NACT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ER、PR、Ps2、C-erbB-2,并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ER阳性和PR阳性者NACT有效率分别为59.4%和60.6%,明显低于ER阴性者的83.3%和PR阴性者的82.4%(P均〈0.05),Ps2阳性者与Ps2阴性者及C-erb2过表达者与非过表达者相比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PR表达与NACT疗效相关,Ps2、C-erbB-2表达与NACT疗效无关。ER、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4)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价BCRP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RP的表达,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①BCRP在新辅助化疗前的阳性表达率为52. 3%,化疗后其表达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中化疗前BCRP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效组的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BCRP在HER-2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最高,与Luminal型和三阴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④BCRP的阳性表达率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 05)。结论 BCRP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其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乳腺癌新辅助疗的疗效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整体预后。结果至随访结束时,1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8.4%),部分缓解113例(59.5%),稳定60例(31.6%),进展1例(0.5%);单因素分析发现,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患者,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的患者疗效优于2~3个周期的患者,ER阴性的患者疗效优于ER阳性的患者,Her-2阳性的患者疗效优于Her-2阴性的患者,p53阴性的患者疗效优于p53阳性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化疗方案(OR=1.905)、化疗周期(OR=2.407)、p53表达(OR=2.188)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化疗方案、化疗周期、p53表达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紫杉类联合蒽环类化疗药物、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p53阴性的患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6.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是在乳腺癌局部治疗前进行的一种全身化学药物治疗。临床研究显示,NCT对提高保乳率、降低临床分期、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防止远处转移、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乳腺癌NCT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160例,依据化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新疗组,每组8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85 mg/m2表柔比星),新疗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TEC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随访3年,分析所有患者疗效、生存预后及化疗前、手术后Ki-67表达情况。结果新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手术后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Ki-67阳性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近期疗效,降低患者体内Ki-67表达,且化疗后Ki-67表达可能与患者生存预后有密切关联,对化疗结局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4~2018-10于该院行新辅助化疗的7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分为pCR组(n=13)和非pCR组(n=65);以临床有效获得情况分为CR+PR组(n=49)和非CR+PR组(n=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获得pCR及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pCR的患者13例,pCR率为16.7%;临床有效49例,临床有效率为62.8%。pCR组在肿瘤直径≤5 cm、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状况为阳性者是患者获得pCR的不利因素,而非Luminal型是患者更易获得pCR的积极因素(P<0.05)。另外,CR+PR组在化疗周期≥6、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化疗方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患者获得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肿瘤直径大小以及淋巴结情况是影响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影响因素,在治疗前应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选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周期长(6个周期及以上)及Ki-67表达>30%的患者更易达到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后生存质量及预后,以探讨Ⅲ期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36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及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共3周期。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5%,部分缓解率为61.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脱发。肿瘤激素受体表达与疗效有关,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者完全化解率为5.5%,而激素表达阳性者为0%(P〈0.005)。肿瘤大小与HER-2表达及疗效无关。结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且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p53的表达与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以蒽环类为基础的NAC.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C前ER、P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c-erbB2表达为阳性及强阳性者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以确定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NAC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0例患者中,缓解30例(75%),无缓解10例(25%);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均与高反应性相关(P均<0.05);化疗≥4个周期的患者疗效达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4个周期者(P<0.05).结论 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的患者可能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敏感;适当增加化疗周期数可能增加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3.
14.
2004年6月-2007年2月,我们对8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FAC和TA方案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比较两组不同方案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04例进行研究,NAC组54例,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亚甲蓝示踪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评估两组患者SLNB的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并分析NAC组SLNB检出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54例NAC组患者的SLN检出率为90.7%(49/55),NAC组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分别为95.9%(47/49)、7.7%(2/26)和92.3%(24/26);对照组SLN检出率为91.7%(55/60),准确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则分别为94.5%(52/55)、10.71%(3/28)和89.3%(25/28)。两组比较,检出率、准确率和假阴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是0.744、0.639和0.702)。NAC组新辅助化疗前临床分期T3或N2以上者,SLN检出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乳腺癌NAC后,SLN的病理学状态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学状态,SLNB的检出率与早期乳腺癌相似,NAC前的TN分期是SLNB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楚小慧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掷色子分成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化疗方案选择TEC,药物使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观察组化疗方案选择TE,药物使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比较两组短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4)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接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不给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给予内分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其患者存活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骨转移、肺转移和其他部位转移;死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8)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发展至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 B2基因(HER-2)和增生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它们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选取了220例老年乳腺癌术后标本,包括42例DCIS和178例IDC。所有标本均通过免疫组化测定ER、PR、HER-2和Ki-67的表达。用线性回归分析ER、PR、HER-2、Ki-67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DCIS相比,IDC中ER和PR的表达降低(分别为38.1%vs 22.5%,χ~2=4.371,P=0.037;28.6%vs 14.0%,χ~2=5.126,P=0.024)。但是在IDC中HER-2的表达增加(11.9%vs 26.4%,χ~2=3.958,P=0.047)。Ki-67的表达在DCIS和IDC中并没有显著差异(14.3%vs 15.7%,χ~2=0.054,P=0.816)。结论 ER、PR和HER-2的表达变化与老年乳腺癌的进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