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心变率成像(SR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多参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窦性组23例、房颤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4例.TDI测量各组房室交界处与侧壁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峰值(Sa)、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a).SRI分别测量左心房间隔与侧壁各取样点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sr)、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应变率(Asr).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Sa、Ea、Aa,Ssr、Esr、Asr均明显降低(P<0.001),窦性组和房颤组比较,二尖瓣环左房侧壁侧Sa、Ea和瓣环间隔侧TDI峰值Sa有显著差异(P<0.001).瓣环间隔侧TDI峰值Sa有显著差异(P<0.001),而峰值Ea无明显差异(P>0.05).收缩期应变率Ssr显著降低(P<0.01).而舒张期应变率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忡心脏病患者左心房整体收缩功能和局部收缩功能减退,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其左心房功能损害的更为明显.应变率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变率、速度图和位移图三种超声方法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定量组织速度图(QTVI)和组织追踪显像(TT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与14例左心房内径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和E/A值以及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D峰、A谷和A波持续时间(ADT)、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的应变率、速度和位移变化。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值、肺静脉血流频谱值、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两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能够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壁局部心肌的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测定右室前壁、下壁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层的组织速度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并计算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之比(Ve/Va)、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之比(Esr/Asr).结果 肺心病组前壁、下壁、侧壁的基底段及前壁中段的Ve,前壁的基底段、中段,下壁心尖段的Ve/Va;前壁基底段、中段,侧壁的中段、心尖段的Esr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1)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评估肺心病患者的右室壁局部心肌舒张功能;(2)利用局部心肌的组织多普勒参数能够间接反映肺心病患者的右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对36例CP患者(CP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整体与房间隔、侧壁纵向应变,包括峰值负向应变、峰值正向应变、总体应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P组左心房整体、房间隔、侧壁的总体应变、峰值正向应变、峰值负向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均<0.001)。CP组侧壁总体应变、峰值正向应变、峰值负向应变显著低于房间隔(P<0.001)。左心房总体应变与左心房总射血分数、左心房膨胀指数均呈正相关(r=0.745、0.741,P均<0.001);左心房整体峰值负向应变与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41,P<0.001)。结论 CP患者左心房储备功能、管道功能、收缩功能均受损,以侧壁受累更明显。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CP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心功能.方法 40例安装起搏器患者于术前及术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二维图像,进入STI系统测量计算左心室Tei指数、峰值旋转角度、峰值扭转角度、等容舒张解旋率,并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Tei指数下降(0.44 ±0.06 vs.0.62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扭转角度(15.80°±5.58°vs.10.08° ±5.67°,P <0.05)、等容舒张解旋率升高(0.44±0.04 vs.0.24±0.03,P<0.05).心底水平侧壁,心尖水平前室间隔、侧壁、后壁、后室间隔左心室局部旋转运动较术前增强(P<0.05).结论 双腔起搏器改善了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敏感地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变率成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应变率成像测量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心肌运动速度;分析心梗组与对照组心房侧壁及房间隔收缩功能的改变.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心梗组左心房心肌运动速度在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早期减低,而在心室舒张晚期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心梗组左房被动射血量指数减少,主动射血量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变率成像可以准确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心肌应变的变化。方法采集25例正常对照组和12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QLab9.0软件测量左心房心肌应变值。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PALS)减低(P<0.01);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PLS)延长(P<0.01)。(2)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PALS增加(P<0.05),整体TPLS缩短(P<0.05);术后3个月PALS增加更为显著(P<0.01),整体TPLS缩短亦更为显著(P<0.0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能快速、准确地定量评价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应变率成像和定量组织速度图评价左心房局部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和定量组织速度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 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和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与14例左心房内径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和E/A值以及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的应变率及速度变化。比较两组测量结果。 结果 两组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值和速度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两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应变率成像能够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房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CP患者应用Simpsons法计算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和主动射血分数,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房侧壁及房间隔的二维应变及应变率.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CP患者左房最小容积、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左房主动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2)CP患者左房侧壁及房间隔处心肌应变(S)、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左房侧壁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显著减低(P<0.05),房间隔处SRa较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CP患者左房功能减低,心包粘连主要影响左房泵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评价CP患者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夏国志  范迪  姚晓伟  王亚丽  陈新义 《临床荟萃》2010,25(22):1933-1935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左心室射血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HF-NS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94例心力衰竭患者(LVEF正常组28例、LVEF减低组66例)和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左心房收缩前容积(Vpre)、左心房最小容积(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Vmax)、左心房每搏量(LASV)、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射血力(LAEF);在SRI模式下测量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Sr)、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应变率(ASr).结果 Vpre、Vmin、Vmax及LAPEF对照组与LVEF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V、LAAEF及LAEF在两组间比较(18.38±3.07)ml vs(20.68±2.69)ml、(0.39±0.08)%vs(0.46±0.08)%、(44.32±5.92)%vs(46.83±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ASr、SSr高于对照组(2.52±0.44)s-1 vs(2.15±0.42)s-1、(3.05±0.47)s-1 vs(2.74±0.42)s-1(P<0.05);ESr呈递减趋势(2.44±0.56)s-1vs(2.73±0.51)s-1(P<0.05).相关分析显示ASr与LAE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RI可敏感地量化评价HF-NEF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右室Te i指数(TD I-Te 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定42例健康对照者及44例ASD患者手术前后1周右室Te i指数,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SD患者术后1周右房、右室、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内径缩小(P〈0.05);ASD患者术前右室Te 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高,术后右室Te i指数较术前降低。结论:ASD患者手术后右心功能明显好转,TD I-Te i指数可以较敏感地反映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其右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8例继发孔型ASD成功进行封堵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RVE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峰、A峰)和三尖瓣口反流压差,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变率显像测量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和舒张晚期应变率.结果 封堵术后LVED、LVEF、E峰和A峰增大RVED减小;SPAP降低.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期应变率除室间隔及后壁应变率术后3 d、1个月降低,术后3个月增加外,其余均增强.结论 ASD封堵术后心肌舒缩功能增强,而室间隔与后壁舒缩功能的应变率指标呈先弱后强的变化是其功能改变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DH)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22例CDH患者,其中8例继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采用国产类似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于封堵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CDFI检查,检测其形态功能等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CHD均顺利实施封堵手术(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未见偏移,且分流消失),CDFI所检测的形态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CDFI在CHD介入封堵术前后病例筛选及术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周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腔大小。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SD组患者基底段、中间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检查,基底段、中间段£、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右心房(RA)、右心室(RV)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降低。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ASD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atrial size from M-mode or 2D echocardiography measurements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and research studies for years, but its accuracy is now questioned. New techniques, such as 3D and tissue Doppler imaging, assessing velocities, strain and strain rate, provide improved prognostic value in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2D strain imaging using speckle tracking on B-mode images may yield even better, angle-independent, results than tissue Doppler imaging-derived strain echocardiography. Finally, velocity vector imaging is a novel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that may be used to quantify left atrial volu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方法 选取介入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和1、3、6个月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采用3D-STI检查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LS)、左心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CS)、左心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RS)和左心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AS)。对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VEDD、LVEDS、LVEDV、LVESV、SV较术前增加(P均<0.05),但术后2天、1、3、6个月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检查结果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GPLS、GPCS、GPRS、GPAS较术前增加(P均< 0.05),且以术后2天增加最为明显,术后6个月GPLS、GPCS、GPAS较术后3个月增加(P均< 0.05)。结论 3D-STI技术可全面、准确地评价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心肌应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可更客观、有效地评价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应变率显像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获取25例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二腔观、三腔观和四腔观应变率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图像,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应变率曲线和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曲线,计算左室各节段应变率(SR)、平均峰值应变率(mSR)、左室平均应变率传播速度(PVS)和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V).常规测量二尖瓣口E、A、E/A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舒张早期V、SR均有明显降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PVS均降低.舒张早期SR与V呈高度正相关.舒张早期除后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外其余相应节段心肌SR均有显著降低.结论SRI是一项准确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舒张功能的无创性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心肌应变率成像(SRI)是组织速度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的量化指标,目前在各种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本文阐述了SRI的定义、测量方法及优缺点,并对其在评价一些心脏疾病左房局部功能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