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能够替代无水乙醇的,毒性低、弥散性好、可使肿瘤坏死更完全的硇砂提取液,并观察其对小鼠肝癌细胞系H22的作用。方法:6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右肢腋下接种小鼠肝癌H22 1∶4稀释后的腹水0.1ml。成瘤后分别给以生理盐水(NS),硇砂提取液(N),无水乙醇(E)瘤内注射,1次/d,共4次。4天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对照组瘤重-实验组瘤重)/对照组瘤重。取标本作病理检测,并作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及免疫组化(bcl-2,Bax,c-myc)染色。结果:硇砂提取液有较好的体内抑瘤作用,与无水乙醇比较,作用较优或相当;瘤内注射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甚至坏死,组间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能够抑制与肝癌生长密切相关的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bcl-2,Bax,c-my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硇砂提取液与无水乙醇相比,有着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更好的弥散性,能够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有可能替代无水乙醇用于肝癌等恶性实体瘤的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2.
3.
阿司匹林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肝癌生长的影响及是否能诱导其凋亡. 方法用3H-TdR掺入、形态学观察、DNA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当其浓度在1×10-1~1×10-7mol/L时,肝癌细胞3H-TdR掺入与浓度增加呈显著负相关(r=-0.918,P<0.01).经1×10-3mol/L阿司匹林作用后可见较多肝癌细胞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凋亡指数为(8.90±1.32)%,对照组为 (0.5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流式细胞术也检测到其G1期前有一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凋亡率为 12.79%.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71.62%,实验中裸鼠存活率为100%,未见消化道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 结论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抑制小鼠体内肝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5.
转移抑制基因在肝癌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转移抑制基因Kail的蛋白表达,探讨其与原发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了53例肝癌、17例正常肝脏新鲜冰冻组织中Kail蛋白的表达。结果53例原发肝癌中19例(36%)Kail蛋白表达阳性,与正常肝脏(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肝癌Kail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肝癌(P<0.05)。巨块癌Kail表达率高于结节癌(P<0.01)。癌细胞分化程度Ⅰ、Ⅱ级肝癌Kail表达率明显高于晚期Ⅲ、Ⅳ级(P<0.05)。结论Kail蛋白表达下降可能预示转移,且于肝癌恶性程度有关,可成为判断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3):55-57
目前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中药防治肝癌的机理,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工作,现就近5年来实验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1 杀伤和抑制肝癌细胞 王长安等将由茜草科植物中抽提出的抗癌物质CM36作用于小鼠肝癌(HAC)后,在电镜下发现癌细胞死亡、崩解,坏死癌细胞内充满脂肪颗粒,还可见大面积明显退变癌细胞,其胞浆与异染色质浓缩、线粒体嵴断裂、细胞器不完整。白绍槐等观察中药扶正消痞冲剂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抗癌作用时,光镜观察实验组裸鼠移植瘤发现癌细胞广泛变性、大片坏死,癌细胞核分裂相减少,表明对癌细胞有直接抑制和杀伤作用。高俊峰等发现中药消结灵在超微结构上可破坏癌细胞膜系统,使其裂解、崩溃,诱导癌细胞产生大量溶酶体致使其溶解、变性、坏死,对小鼠移植实体型肝癌抑制率达48%~70%。高凌等在中药TCM901的体外抗癌研究中,通过台盼蓝排斥实验发现药物浓度在0.1μg/ml至5μg/ml范围内时,其对肝癌细胞H-7402有呈量效关系的抑制作用,显微镜下多见细胞碎片而少见形态完整的死细胞,他们推测TCM901对癌细胞有溶解作用。陈忠民等通过台盼蓝拒染法和~3H-TdR掺入 相似文献
7.
达肝素钠对肝癌生长转移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对肝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LCI-D20)。40只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化疗组(顺铂 氟尿嘧啶),达肝素钠组、联合组(顺铂、氟尿嘧啶与达肝素钠)。观察肿瘤大小和转移、抑瘤率、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微血管密度(MVD)、CD31。结果对照组、化疗组、达肝素钠组、联合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25245±13367)mm3、(1610 ±1217)mm3、(5883±3131)mm3和(5556±2570)mm3;抑瘤率分别为0%、93.6%、76.7%和78.0%;MVD 分别为20.7±6.8、18.2±2.6、4.8±1.8和6.5±2.4;CD31分别为31.8±5.7、25.5±5.1、21.6±4.8和19.6±2.4;AFP分别为(121.8±31.4)ng/ml、(21.5±13.3)ng/ml、(75.6±29.7)ng/ml 和(55.8±38.0)mg/ml;肝转移率分别为80%、70%、20%和10%;肺转移率分别为70%、60%、20%和10%; 腹壁转移率分别为90%、60%、30%和30%;腹水形成率分别为20%、10%、0%和0%。化疗组、达肝素钠组、联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1,P<0.01。达肝素钠对肝癌血管形成和转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及单纯化疗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37,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通过抗肿瘤血管形成,对肝癌的生长与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蛭地龙提取液对抗大心肌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水蛭地龙提取液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为该药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组(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T、PT、APTT、明显延长(P〈0.05或P〈0.01),血清CPK、LDH、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且可提高SOD活性,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结论水蛭地龙提取液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这一作用与其抗凝促纤溶、心肌保护、改善心肌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草萘醌醇提物对肝癌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紫草萘醌醇提取物制备成微乳液(LE);加入人肝癌细胞系、人胚肾细胞系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系的体外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小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制作荷瘤模型,分别应用LE或5-FU,观察其生活状态、生存时间以及瘤重等指标。结果体外共育48~72h,LE抑制人肝癌细胞系的增殖;这种作用具有浓度依赖特点,而且相同浓度下不影响正常传代细胞的生长。体内应用可明显抑制移植小鼠肝癌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有效剂量2.5~10mg·kg-1·d-1。应用LE还可提高受者小鼠的生活质量。结论无论在体外或体内,LE对肿瘤细胞的增殖都表现量-效依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肝癌在实验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药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综述近些年中药治疗肝癌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者认为中药主要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及直接杀伤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分化、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信号转导、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等作用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以研究中药有效部位群的作用靶点为突破口,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将成为癌症药物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12.
The liv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dical thinkers in China visualized the liver in microcosmal and macrocosmal terms. An anatomical tradition did not exist, hence the liver was described grossly in broad outline. It was recognized as being functionally important in the movement of qi (vital energy) and storage of xue ('blood'). The liver corresponded to various phenomena in both the natural and social orders,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of yin-yang and five phases. These interrelationship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dysfunctions. The disorders fell into three general groups: (1) hepatic qi stasis; (ii) hepatic yang excess with yin deficiency; and (iii) hepatic yin insufficiency. The signs and symptoms represented the logical outcomes of the disturbed physiolog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herbal drugs were used to redress the imbalance of hepatic qi and yin-yang. The impact of Western medicine led traditional authors to recognize the hepatobiliary role in bile secretion and in jaundice. The exchange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al traditions revealed that active ag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formulary, such as glycyrrhizin,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o be beneficial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各有优势,西医注重消灭肿瘤,而中医则注重调变肿瘤和机体。肝癌治疗方面,中医适合于不能耐受手术/介入疗法患者,作为姑息性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达到促进治疗后的恢复,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实验研究发现,5味中药的“松友饮”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降低肿瘤侵袭,可减少化疗和姑息性切除后的转移,并延长荷瘤鼠生存期,提示这方面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中医理论,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对肝储备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3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甲组42例(治疗组),乙组41例(对照组),两组均先采用TACE(肝脏灌注栓塞化疗)治疗1—2次,4—6周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甲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两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乙组患者不服用中药,其余治疗与甲组基本相同,放疗前及放疗后两个月均查吲哚菁绿15分钟潴留率(简称ICGR15)。结果:放疗前ICGR15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ICGR15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乙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防治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对肝储备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16.
珍佛散结合西医治疗62例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珍佛散结合西医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62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中草药(珍佛散)加放疗、化疗、导管介入治疗,同国内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较。结果按WHO规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本组病人癌灶控制、生存质量提高、疼痛缓解、生存期延长,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1)。结论珍佛散结合西医综合治疗晚期肝癌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脂肪肝患者根据就诊时间编号,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休息,抗炎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复方降脂方治疗,24周为1个疗程,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和B超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和B超及症状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药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规避药物引起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的328例患者进行RUCAM评分,将≥6分的274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中、西药DILI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中、西药DILI的发生比率为1∶2.22,男女比率分别为1∶1.74和1∶0.77,抗结核药和何首乌分别是导致DILI最主要的西药和中药。中药引起DILI的患者中ALT、TBil、AST、GGT和ALP均高于西药组,其中ALT和TBi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8);住院天数、ALT、AST和ALP为DILI预后的影响因素。HBV感染是严重型DILI的危险因素(P=0.022)。结论中药使用过程中DILI发生率之高,甚至可引起比较严重的肝损害,需引起重视。初发病时的ALT、AST和ALP水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病毒性肝癌与隐源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尝试为隐源性肝癌的临床辨识及中西医诊治提供借鉴或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92例病毒性肝癌患者(病毒性肝癌组)与36例隐源性肝癌患者(隐源性肝癌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化验指标、首发症状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甘油三脂(TG)、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纤维化指数-4(FIB-4)、APRI及首发症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隐源性肝癌患者多以女性为主,年龄偏高,肝硬化发生率显著低于病毒性肝癌患者,隐源性肝癌患者以手术切除的比例较高,与代谢因素密切相关,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对于隐源性肝癌的诊断或许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