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子宫内膜腺癌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建立人子宫内膜腺癌HEC-1B细胞裸鼠荷瘤模型,待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口服2周,实验组分别予塞来昔布4mg/d和2mg/d口服2周。从治疗开始每3天计算瘤体积一次,描绘肿瘤生长曲线,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剥除瘤组织,计算抑瘤率,采用RT-PCR法测定移植瘤组织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塞来昔布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瘤作用逐渐增强(抑瘤率分别为 32.4%和48.6%),RT-PCR结果显示移植瘤组织COX-2 mRNA的表达逐渐减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瘤组织 COX 2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逐渐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各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MVD数量呈正相关(r系数为0.921,P<0.01)。 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能够抑制裸鼠荷人子 宫内膜腺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OX 2的表达、减少微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COX-2对乳腺癌的作用,我们检测了乳腺癌组织、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B37中COX-2的表达,并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3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OX-2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原位杂交、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和mRNA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B37中的表达;采用MTT法、AO/EB双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52.3%(69/132)的乳腺癌组织标本表达COX-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B37中均有COX-2的表达,25μmol/L塞来昔布作用72h后,COX-2表达明显减少;25、50、100μmol/L的塞来昔布与MCF-7细胞作用72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3%、57.7%、74.5%。100μmol/L塞来昔布作用72h后,MCF-7细胞凋亡率为38.5%。结论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B37中存在COX-2的表达;塞来昔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塞来昔布可能作为新的药物治疗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塞来昔布可以通过COX-2依赖或非依赖机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塞来昔布通过抑制COX-2可以减少血管中前列环素的产生,从而导致血栓形成事件。而2,5-二甲基塞来昔布(DMC)作为塞来昔布的紧密衍生物,尽管缺乏COX-2抑制功能,显示出比塞来昔布高20%~50%的肿瘤抑制活性,并且可能避免心血管毒性,因此,可能更适合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其可以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抗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药物敏感性等机制发挥肿瘤抑制活性。本文对二甲基塞来昔布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焱  张涛  高辉  魏东  程朋 《肿瘤学杂志》2010,16(2):87-8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血管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HT29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0、25、50、100μmol/L)进行处理。采用RT-PCR等方法检测四组细胞中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塞来昔布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VEGF-C的表达,抑制作用与塞来昔布的浓度相关。[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对肿瘤细胞中VEGF-C基因表达的抑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塞来昔布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代谢率,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DNA含量和凋亡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塞来昔布对CNE-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各时相DNA 含量改变明显,G0~G1期细胞显著升高 (由最初47.03%升至最高79.20%),而S、G2M期细胞明显下降;凋亡率显著增高。塞来昔布明显下调细胞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对鼻咽癌CNE-2 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使细胞聚集在G0/G1期,其机制涉及COX-2依赖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塞来昔布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氧化酶-2(COX-2)是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抑制COX-2的活性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期关于塞来昔布(celecoxib)抗肿瘤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邓洁  周锐  陈名久 《中国肿瘤》2008,17(3):227-22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肺癌A549细胞MMP-2蛋白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肺腺癌A549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塞来昔布的不同浓度(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和20μmol/L的塞来昔布不同作用时间(6h、12h、24h)对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及MMP-2的浓度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法检测A549细胞MMP-2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上述三种浓度塞来昔布处理A549细胞12h后上清液PGE2浓度(38.63±2.13,15.02±0.95,2.56±0.5pg/ml),与对照组(45.56±0.93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MMP-2浓度(12.48±2.06,3.96±0.08,1.21±0.11pg/ml),与对照组(25.38±1.034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0μmol/L的塞来昔布处理A549细胞经上述不同时间后上清液PGE2浓度(34.69±2.23,12.18±1.36,5.56±0.95pg/ml),与对照组(45.56±0.93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MMP-2浓度(8.31±1.34,4.55±0.86,1.21±0.11pg/ml)与对照组(25.38±1.03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PGE2及MMP-2的浓度均逐渐降低,MMP-2蛋白质表达的条带逐渐减弱。[结论]塞来昔布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肺癌A549细胞PGE2、MMP-2的分泌,塞来昔布可能通过PGE2途径抑制肺癌A549细胞MMP-2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VEGF-CmRNA及bcl-2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PC-3细胞分为四组:试验组(分别以10μmol/L、20μmol/L、40μmol/L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和对照组,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四组中VEGF-C及bcl-2mRNA的表达。结果10μmol/L塞来昔布组VEGF-C/GAPDH值及bcl-2/GAPD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μmol/L及40μmol/L塞来昔布组VEGF-C/GAPDH值分别为0.370±0.063、0.263±0.062,bcl-2/GAPDH值分别为0.339±0.047、0.272±0.042,两组中上述两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VEGF-C及bcl-2mRNA表达的抑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志远  戴朝六  王宁 《肿瘤学杂志》2008,14(11):902-90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塞来昔布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MTT显示细胞的吸光度值逐渐降低,塞来昔布作用24、36、48h,对hepG2细胞的中效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4.2μmol/L、78.3μmol/L和55.7μ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4和0.99;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凋亡率升高;塞来昔布作用48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塞来昔布术前干预对人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非细胞毒性药物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yclooxygermse-2,COX-2)抑制剂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观察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胃癌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37例,术前每天口服塞来昔布2次,每次200 mg,共6 d;手术组22例,单纯手术治疗.组织COX-2和E-cadherin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术前、术后血清可溶性E-cadherin 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以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手术组胃癌组织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用药组(P<0.05).而E-cadherin阳性率显著低于用药组(P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elecoxib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the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 HEC-1B and the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Fas and Survivin mRNA.Methods:The inhibition on the growth of human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 HEC-1B was investigated by cell culture and MTT experiment when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ecoxib.The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Ladder Electrophoresis.The change of the expression of Fas and Survivin mRNA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lecoxib was detected With RT-PCR.Results:Celecoxib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HEC-1B cells and induce apoptosis.Survivin mRNA expression was decreased and Fas mRNA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after treating with Celecoxib.Conclusion:Celecoxib could inhibit HEC-1B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its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2.
抗凋亡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g X  Song H  He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65-366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检测1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50例子宫内膜腺癌的石蜡包埋标本中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bcl2蛋白高表达,子宫内膜腺癌中bcl2低表达(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组织病理分级的降低及肌层浸润的加深,bcl2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P<0.05)。结论bcl2可能与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增殖有关,并主要在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VEGF-C与鼻咽癌增殖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i XY  Hu GQ  Yuan XL  Li HY  Liu YQ  Ma D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5):364-367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NPC患者放疗前的活检组织标本62例,将每例标本均分2份,一份应用VEGF-C多克隆抗体进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另一份应用流式细胞术以Ki67抗体检测其增殖状况。放疗后定期随访患者,统计分析其3年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62例NPC标本中,VEGF-C表达范围为0~82%,其中阴性(-)17例(27.4%),弱阳性(+)13例(21.0%),中等阳性(++)18例(29.0%),强阳性(+++)14例(22.6%)。Ki67表达范围为0-52%,其中低表达(LPI)者40例(64.5%,含15例阴性),高表达(HPI)者22例(35.5%)。VEGF-C与Ki67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323,P〈0.05)。3年生存率为66.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表达显著强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例死于远处转移的患者中,VEGF-C表达均为强阳性;21例无病生存者中,VEGF-C表达为(-)或(+)者占80.9%。VEGF-C表达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19,P〉0.05)。结论VEGF-C高表达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相关,但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是一个预测无病生存期长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方法 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 184例 ,12 6例接受术后放疗 ,5 8例行单纯手术 ,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及 5年生存率。结果 在早期 (Ⅰ、Ⅱ期 )子宫内膜癌 ,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7.5 %、2 1.9% (P <0 .0 1)。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1%、6 8.2 % ,两组差异呈显著性 (P <0 .0 1) ,在晚期 (Ⅲ、Ⅳ期 )子宫内膜癌 ,两组的 5年生存率为 35 .6 %、2 9.4 % (P >0 .0 1)。结论 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可以提高具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 5年生存率 ,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于Ⅲ、Ⅳ期子宫内癌 ,术后放疗不能改善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反义核酸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OD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ODN对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生长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定量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Westerm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凋亡相关酶活性测定检测反义核酸对hTERT基因转录、蛋白表达、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及凋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低浓度hTERT基因AODN能够下调HEC-1A细胞HTERT、mRNA含量,抑制细胞hTERT蛋白表达,下调端粒酶活性,并且激活凋亡相关酶Caspase-1和Caspase-3活性;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时效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hTERT基冈反义核酸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望成为内膜癌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合增生、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x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以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为表达参照,在1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27例(64.3%)子宫内膜癌中,bax基因mRNA过表达,其余为中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肌层侵袭的加深以及淋巴结的转移,bax基因mRNA过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除临床分期P>0.05外,其余均P<0.05)。结论bax基因参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显示,细胞毒化疗药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同时使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临床获益。本研究观察紫杉醇与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二者序贯用药是否比单药更有效及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SPC-A1细胞EGFR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PC-A1细胞EGFRmRNA及蛋白呈过表达,在(1×10-14-1×10-6)M范围内,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均明显抑制SPC-A1细胞生长,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的次序有关:跟单药组比较,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紫杉醇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先用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细胞周期显示: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分别将SPC-A1细胞阻滞于G2期和G1期,同时用药组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紫杉醇组G1期细胞显著增多而G2期细胞显著减少,先用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G2期细胞显著增多而G1期细胞显著减少。结论紫杉醇和吉非替尼都能抑制SPC-A1细胞的生长,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紫杉醇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可能与它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相关,先用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对抑制细胞生长的增强作用可能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瘦素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生长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 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瘦素作用24、48、72 h能够促进MCF-7细胞增殖,浓度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919,P=0.523),浓度及时间各自的主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99,P=0.000; F=647.881,P=0.000)。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00 ng/ml及400 ng/ml瘦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0),不同时间段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100、400 ng/ml瘦素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14.42 %(F=10.464,P=0.044),S期比例分别上升7.57 %、22.19 %(F=47.361,P=0.005),G2/M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P=0.311)。未发现瘦素对MCF-7细胞早期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瘦素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并改变生长周期,但不会抑制凋亡,提示瘦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