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非局部进展性早期宫颈癌的预后.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非局部进展性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寻找与其关联的临床特征.结果 肿瘤大小及间质浸润深度是非局部进展性早期宫颈癌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年龄、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均不是高危因素(P>0.05).结论 对肿瘤最大直径2~4 cm或间质浸润深度超过1/2的非局部进展性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考虑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ammation index,SII)及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182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SII最佳截断值,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46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5.27%。单因素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与SII≥359.15、脉管癌栓阳性、肿瘤≥2 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2/3纤维肌层以及术前临床分期Ⅱ期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SII≥359.15、脉管癌栓阳性、肿瘤≥2 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2/3纤维肌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II是术前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指标,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裴贻芳  许海 《中国医药科学》2024,(1):146-149+164
目的 探究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病理特点及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荆州市沙市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早期年轻(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组,93例年龄>35岁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特征,记录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预后,分析病理特征与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鳞癌比例低于对照组,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19例复发,复发率为20.65%;生存时间为32~7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五年生存率为84.78%(85/9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情况及间质浸润深度是患者复发率及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间质浸润深度≥1/2是早期年轻宫颈癌复发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鳞癌比例低、HPV感染率高等特点,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间质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因素是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景钊  龚玲  董磊  邹长林  李文峰 《江西医药》2006,41(8):588-590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1.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旁侵犯及脉管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存在宫旁侵犯、肌层浸润≥1/2及存在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内瘤栓、宫旁浸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肿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累积复发率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均相关(P<0.05)。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29、2.549,P<0.05),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00,P<0.05)。结论 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淋巴结转移率>7.3%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补充治疗及随访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付琳  唐西怀 《贵州医药》2023,(2):193-195
目的 探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与宫颈癌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后分别检测其SCCA、CEA及CA199水平,并分析上述因子与宫颈癌病理组织类型、临床分析、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否出现脉管神经浸润、宫旁浸润等高危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SCCA与肿瘤直径≥4 cm、浸润深度≥1/2肌层、宫旁浸润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2)CEA与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阳性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3)CA199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4 cm、浸润深度≥1/2肌层以及脉管浸润阳性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如宫颈癌患者SCCA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病灶直径可能≥4 cm、浸润深度≥1/2肌层,并存在宫旁浸润,如患者CEA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病灶直径可能≥4 cm并存在淋巴结转移现象,如患者CA199水平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临床分期高、病灶直径≥4 cm、浸润深度≥1/2肌层以及脉管浸润...  相似文献   

7.
Ⅰ、Ⅱ 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Ⅱ 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根治术后208例Ⅰ、Ⅱ 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2,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肿瘤,年龄≤35岁均为Ⅰ、Ⅱa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宫颈癌妇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绝经分为绝经组128例和非绝经组31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两组患者癌症类型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鳞癌为主,绝经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分型、病理分型、是否手术、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深肌层浸润情况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是绝经后宫颈癌妇女的病理特征,肿瘤分型、病理分型、是否手术、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深肌层浸润情况均与颈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对直肠系膜转移以及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局部复发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相关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局部复发阳性者9例,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影响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收治的11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年龄、有无肌层浸润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8例有完整资料的、治疗方案相同的宫颈癌患者,Ⅰa期13例(16.67%),Ⅰb期42例(53.85%),Ⅱa期23例(29.49%)。结果2年生存率为84.62%,5年生存率为73.08%;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手术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深肌层是否有癌细胞浸润、宫旁是否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残留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应予高度重视,加强综合治疗,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官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侵犯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官颈癌患者1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生长类型及其盆腔淋巴结转移、官旁侵犯、脉管侵犯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内生型官颈癌患者中出现脉管侵犯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生长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侵犯的腺癌官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生型官颈癌患者存在较高的脉管侵犯风险,若其病理分型为腺癌,则易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相关性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68例,所有病例标本均为手术完整切除的标本,标本经病理证实癌组织均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检测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分析了1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率16.7%.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埃兹蛋白(ezrin)表达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癌(SCC)中ezrin表达,并检测MIB1标记的增殖指数(PI)、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从NCE到CIN再到SCC,ez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zrin在SCC中表达与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FIGO分期为Ⅱ期、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和有脉管浸润者,ezr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和无脉管浸润者(P<0.05)。从NCE到CIN再到SCC,PI、MVD和LMVD显著升高(P<0.05)。ezrin在SCC中表达与PI、MVD及LMV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组织ezrin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1)。结论 ezrin可能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合并症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后病理类型对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EGC的预后相关,与该因素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不是EGC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EGC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EGC预后相关,应注意提高EGC检出率,以降低胃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57例≤35岁及239例〉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法进行HPVDNA分型检测或用HCII法进行高危型HPV测定。结果年轻宫颈癌组早期(≤Ⅱa期)病例53例(92.98%),发生淋巴结转移10例(17.54%),两组在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HPV分型检测者研究组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80.77%(21/26),高危型HPV亚型主要为16型(73.08%),对照组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74.51%(76/102),16亚型感染率为66.29%,行高危型HPV测定者研究组HPV阳性率为94.44%,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型HPV感染种类及病毒载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临床期别早、淋巴结转移率高,HPV感染率高,以16型多见。高危型HPV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