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
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DcR3的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病
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DcR3[(183.43±78.45)pg/m1]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116.65±
97.43)pg/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肿瘤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
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DcR3表达水平可能与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Vater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
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7例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
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Vater壶腹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或转
移,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P=0.008)、肿瘤侵润深度(P=0.003)、淋巴结转移情况(P=0.039)、TNM分期(P=0.027)、肿瘤分化
情况(P=0.019)是影响Vater 壶腹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32)、肿瘤分化情况(P=
0.027)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Vater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复发方式以远处转移为主;肿瘤直径、肿瘤
分化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病理标本取1981-2001年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病理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共83例及非肿瘤移行上皮标本68例。试剂选用Lewis A、Lewis X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染色。并收集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人的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Lewis X免疫染色。结果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8/83)和83.1%(69/83),非肿瘤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和11.8%(8/68)。Lewis A和Lewis X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Lewis A和Lewis X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非肿瘤黏膜(P〈0.05)。20例尿脱落细胞标本中,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Lewis X表达阳性,10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结论Lewis X免疫标记应用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随访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Lewis A抗原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价值低于Lewis X。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含量。结果 (1)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3)复发、≥60岁、多发及肿瘤≥2cm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原发、〈60岁、单发及肿瘤〈2cm组(P〈0.05或P〈0.01)。结论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含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Survivin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同时行尿Survivin mRNA和尿脱落细胞检查,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8例患者尿Survivin mRNA检查,阳性45例;尿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4例。尿Survivin检查的敏感性高于脱落细胞学(P〈0.01)。结论:尿Survivin mRNA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诊断膀胱肿瘤的价值优于尿脱落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检测在膀胱移行癌诊断和监测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1例膀胱移行癌、33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晨尿中脱落细胞MMP-9 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MP-9检测膀胱移行癌的敏感性(98.04%)显著高于尿脱落细胞学(62.75%,P<0.05),但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膀胱移行癌患者MMP-9 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和对照组(P<0.05);且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尿脱落细胞MMP-9 mRNA检测具有高度敏感,对膀胱移行癌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28例为原发患者,6例为肾盂肿瘤术后残端输尿管复发)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综合运用细胞学、影像学、输尿管镜检查,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配合膀胱灌注药物,并长期随访。结果本组均单侧患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8%(30/34)。94%(32/34)为移行细胞癌,26例行根治切除术。1年存活率为94%(28/30)。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尿脱落细胞学及输尿管镜等检查可使输尿管癌获得确诊,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如何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非介入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验(FQ-PCR)和细胞学方法,对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肿瘤组)、20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晨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肿瘤组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FQ-PCR法检测肿瘤组患者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74.4%(29/39),显著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30.8%(12/39);G1、G2、G3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自排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6.7%、77.3%和75%,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中仅1例表达有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FQ-PCR法检测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操作简便,特异、敏感,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从2006年1月~2011年12月88例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或肝切除术的临床
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对围手术期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
素。结果移植组患者1、3、5 年生存率与切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优于切除组(P<
0.05);肝移植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切除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镜下微血管癌栓
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治疗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比肝切除能获得较长的无瘤生存时间;男性、
肿瘤直径越大、有镜下血管癌栓、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表达情况,通过门诊复查、书信或电话联系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2~72月,平均49月。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 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31例(31/101,30.7%)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22例hMSH2为(+)表达,9例(9/101,8.9%)完全(-)表达;70例(70/101,69.3%)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为(触或处)表达。随访结束时共5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55.45%。单因素分析发现,hMSH2低表达组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57.20月)较高表达组(40.08月)长(P<0.05)。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复发亦密切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仅 TNM 分期及 hMSH2表达情况进入COX回归模型。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可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独立预后指标,与肿瘤复发紧密相关,hMSH2低表达组与相同分期的高表达组比较,复发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3.
报告1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均为移行上皮癌。结合文献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介绍了B超、IVU、RP、膀胱镜检查、CT扫描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强调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P)对本搞术前确诊有重要价值。认为肾输尿管全切加膀胱袖口状切除为最佳手术方案。对低期低级肿瘤可采用保守性手术。其预后与肿瘤的分级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随访,定期行卡介苗(BCG)或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癌3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2a来收治的3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CT扫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30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其余6例行其他手术方式,术后均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获随访33例。结果 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52.4%,B超检查及CT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1.0%和93.1%,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13例术后再发膀胱癌。结论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低廉、是较好的定性诊断方法,CT扫描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各种检查方法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患的邓原形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DNA的倍体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P53在不同人群、临床类型、病理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ncer,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影响膀胱肿瘤的预后因素(肿瘤数目、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等)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P—gP、Bcl-2、p53在100例随访3年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同时以30例肾移植手术受者或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 p53在正常组织、初发性膀胱癌、复发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分别为6.7%、36.9%、71.4%。p53的表达在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5)。p53的表达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高(P〈0.05),p53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总体复发率为46.2%。p53的表达水平均与无复发生存率及复发间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1)检测P53可能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测复发有意义;(2)P53的高表达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15年来收治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前行脱落细胞学检查25例,CT检查30例;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28例,术后随访26例。结果:尿细胞学阳性率为72%,CT阳性率93%。11例术后再发膀胶癌。结论: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较好的定性诊断方法,CT检查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肾输尿管及膀胶袖状切除术仍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可溶性上皮性钙粘附素(s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7例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及11例正常人尿中sE—CD的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结合肿瘤生物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正常人和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尿中sE-CD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及个数无关:复发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初发患者。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升高.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对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估计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诊治方法,提高肾盂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移行细胞癌33例,鳞状细胞癌8例,癌肉瘤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期10例。移行细胞癌33例中WHO分级: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术后35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10年,1年生存率88.3%,5年生存率60.5%,平均生存6.3年。所有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均定期复诊膀胱镜及尿脱落细胞检查,膀胱灌注化疗。结论:肾盂癌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行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肾盂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应重视输尿管镜及腹腔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低危型(指不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手术切缘阳性、原发肿瘤大(>4 cm)、宫颈间质深
层浸润以及淋巴脉管浸润)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辅助
化疗的指征及其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结果20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总复发率为4.8%,5年总生存率为96.0%。
69例术后接受了方案为Taxol+Cisplatin的辅助化疗,中位疗程数2.5疗程(2~4疗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
为50/114,Ⅰ~Ⅱ级者为19/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是否接受了辅助化疗显著相关(P<0.001)。114例组织学Ⅲ
级的患者中,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0%,5年总生存率97.0%,而未接受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7%,5年总生存率95.0%,两组复
发率及5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ll, P>0.05)。208例患者中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1.1%,5年总生存率100%,而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7.5%,5年总生存率为93.0%,肿瘤大小与患者复发率、5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34,P=0.042)。139例仅
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组织学分级、年龄、FIGO分期、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复发和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
(all, P>0.05)。结论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作为低危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依据不足,术后根据组织学分级给予的辅助化
疗亦无益于减少复发或改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T3N0M0期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学预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3N0M0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相关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82例T3N0M0肾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6例(69.23%),女性患者56例(30.77%)。患者平均年龄为(56.75±12.45)岁,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99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50例(27.47%)患者死亡,59例患者(32.42%)复发。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30% (95% CI: 60.16%~75.8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70%(95% CI: 53.16%~68.84%)。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HR=2.434, 95% CI:1.243~4.769, P=0.010)、术前低白蛋白血症(HR=2.188, 95% CI:1.074~1.074, P=0.031)及贫血(HR=3.320, 95% CI:1.839~5.991, P<0.001)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特异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高的Fuhrman分级(HR=2.552, 95% CI:1.433~4.545, P=0.001)、术前贫血(HR=2.535, 95% CI:1.497~4.293, P=0.001)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Fuhrman分级、贫血是T3N0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