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0.08岁。5例行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肺叶局部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及肋骨切除术各1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患者术后均平稳恢复,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保守治疗患者1例随访3月肿瘤无明显变化,另1例患者病变基本消失。结论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其它治疗。所有IMT患者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胸片及CT图像,评价病变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增强等影像学特点结果2例位于肺内,表现为巨大的肿块影,边界光滑,大小为6cm以上;2例位于气管内,沿管壁浸润性生长及向管腔内突入.1例位于纵隔,与周围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提高对其诊治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并对其相关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肺部5例,CT表现为外周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分叶状,边界欠清,伴毛刺。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ECT代谢显像为高代谢灶。气管病灶1例,气管内分叶状带蒂肿块影。免疫组化示梭形肿瘤细胞软组织标记物Vimentin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呈阳性。结论相关影像学检查能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8例患者3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灶;5例为周围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江海涛  高珍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55-158+163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对某些疾病认识越来越深入,如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IMT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其影像学表现亦缺乏特异性,与恶性肿瘤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发生误诊。但影像学可提示肿块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良恶倾向等信息,对IMT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够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IMT在影像学诊断上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IMT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过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主要CT表现为:可呈浸润型、肿块型、结节型,尤以肿块型多见.大部分呈单发,也有多发.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桃尖征”及胸膜粘连,平扫为高密度灶,其内密度大多均质,增强后扫描强化明显.结论 肺癌、肺结核及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不易鉴别,要结合既往感染病史,重视CT增强扫描,注意动态随访,能够有助于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病因及性质目前尚存在争议[1]。文献[2]报道IMT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CT误诊率达90%以上。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不同部位IMT 的CT 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病例1患者女,42岁,右鼻渐进性鼻塞伴疼痛5个月余,4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出血。体格检查:右侧总鼻道内可见-暗红色新生物,边界不清,表面可见少许分泌物附着。CT平扫双侧上颌窦、右侧筛窦及鼻腔内均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未见明显钙化影(图1A),右侧上颌窦内侧壁及部分后壁骨质破坏,可见软组织影侵入右侧翼腭窝,部分鼻中隔骨质吸收;增强检查右侧上颌窦病变明显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图1B),左侧上颌窦病变强化轻微。  相似文献   

9.
寇雪梅  赵玉莹 《黑龙江医学》2017,(11):1108-1109
目的报道1例儿童输尿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制片、HE染色、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成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SMA(+)、Vimentin(+),病理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有横纹肌肉瘤、纤维瘤病、低度恶性的成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1岁,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腹膜后肿块,B超提示腹膜后实质性占位病变,下腔静脉受压抬高。CT提示腹膜后隙、胰头部与下腔静脉之间有直径约5cm的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与下腔静脉、胰腺、肝尾叶和膈肌脚分界不清,考虑肿物来自肠系膜(图1)。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包块切除术,取右侧肋缘下切口,进入腹腔后,游离横结肠肝曲,行十二指肠旁Kocher切口,游离十二指肠二、三段,显  相似文献   

11.
严富国  杨红江  王方平  金锦春  周晓峰  陈铿 《浙江医学》2013,(23):2119-2119,2124
患者男,64岁。因“发现腹部肿块半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消瘦貌,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右侧腹部可及直径约14cm球形肿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羞、尤压痛,腹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15月性。辅助检查:mCA125:37.7UJ/ml;腹部B超检查:右侧腹部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2cm×11cm×11cm,内血供流速12.9cm/s。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IMT患者资料,17例IMT均做CT检查,其中7例加行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检查,7例中还有1例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发生于腹腔3例,盆腔2例,纵隔2例,左肺1例,右肺2例,胰腺1例,上颌窦1例,鼻咽部1例,颞下窝1例,左颈部1例,喉部1例,右眉部1例。不同部位的IMT病灶影像学表现多样,CT及MR表现为均质或以不均质软组织肿块为主,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均质或不均质中度或明显强化。部分表现为伴有周围骨质破坏、邻近组织受侵及分界不清等恶性征象。结论虽然IMT病灶在不同部位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但CT及MRI检查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与临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及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术后随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儿童、中青年好发疾病,病灶通常局部生长,较少出现转移,常为良性病变,同时,该病同时具备复发性、多中心生长等恶性肿瘤特征,该病的发病诱因有感染、创伤、手术、放疗等,胆总管手术史、胆系感染史与IMT的发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患者起病不显,临床症状通常为乏力、发热、体重降低、包括、局部疼痛等,若病灶累及肝门,可见黄疸,各项临床特征不存在特异性,且手术切除病灶后,各项特征往往消退。该病的诊断难度较高,为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综合多方面结果进行病情诊断。本院于2017年3月收治1例IMT患者,根据疾病进展及治疗经过分析,现将该例病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宇  杨天丽 《疑难病杂志》2011,10(11):865-866,883
<正>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类少见的独特间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多。IMT最常见于肺部,肺外IMT可见于肠系膜、大网膜(43%),其他亦可见于胃、脾脏、膀胱、胰腺、眼、中枢神经系统。肝脏IMT极少。患者具有症状、体征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因此临床上多误诊为肝癌、肝脓肿,肝血管瘤。多数患者在术前行肝脏穿刺活检或术中行快速病理学检查得以确诊。术后预后良好,多无复发。现对中南大学湘眓第二医院2002—201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IMT 12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体检发现上腹部占位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改变。CT检查见腹腔内椭圆形混杂密度影,大小约2.5 cm×3.7 cm,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钙化灶,与肝左叶界限欠清。增强扫描后病灶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上述病灶左前方另见最大径约10 cm的脂肪密度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无强化,CT诊断腹腔内良性占位。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腔实性肿物切除术,肿物为两个,一个病理诊断为中间性或低度恶性梭形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和总结儿童腹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诊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总共10例儿童腹腔内IMT(本院2例,文献报道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以及治疗经过和疗效。结果儿童腹腔内IMT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性多于男性。首发症状为阵发性腹痛,腹部体检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能发现肿瘤病灶;常伴有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镜检可见密集的梭形肿瘤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为确诊的主要依据,波形蛋白(Vimentin,Vim)、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on,SMA)和肌特异性蛋白(muscle specific albumin,MSA)等表达阳性。儿童腹腔内IMT多为孤立型肿瘤,可与周围组织黏连,手术全切除预后良好;少数肿瘤广泛播散、恶性程度较高者,术后需行有效的全身化疗。初步结果显示术后及时使用蒽环类抗生素、环磷酰胺和大剂量氨甲喋呤,可能有助于提高恶性程度较高的患儿的远期疗效。结论儿童腹腔内IMT是较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是大多数患儿的主要有效疗法,对少数恶性程度较高病例术后辅以全身化疗方案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化学的方法对5例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误诊。在病理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本瘤属交界性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术中有必要做冰冻切片,有利于与其他肿瘤性病变鉴别,也有利于彻底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8例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CK、SMA、结蛋白、CD31、CD34、S-100和ACK等检测.结果 8例IMT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8-60岁,肿块位于肺1例、肝1例、会阴3例、大脑2例、股骨颈1例.肿瘤无包膜、质中较嫩,主要为炎性细胞背景,由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紊乱,部分呈编织席纹状,瘤细胞胶质丰富,嗜酸性,核质中呈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其中4例出现坏死和出血.肿瘤细胞Vimentin和SMA均(+),3例CK(+),而CD31、CD34、S-100和ACK均(-).结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梭形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的肿瘤,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