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孕妇所娩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产妇及其新生儿30例(ICP组)与同期正常分娩之孕妇及新生儿40例(对照组)列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比较母亲血清和羊水中总胆汁酸、甘胆酸及其与新生儿肺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ICP组新生儿肺损伤发病率增加,新生儿肺损伤以暂时性呼吸过快、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类型;孕妇血清与羊水甘胆酸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相关,且与新生儿肺损伤发病率相关性较好.血清甘胆酸上升至40 μg/ml,或当血清总胆汁酸上升至30μmol/L时,羊水甘胆酸及总胆汁酸异常率超过75%,此时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概率明显增加.结论 母亲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可增加新生儿肺损伤的发病机会,母亲血清及羊水中高胆酸(甘胆酸)水平可能是导致新生儿肺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剖宫产分娩的52例ICP孕妇及其新生儿(ICP组),配对选取52例剖宫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情况,分析孕妇TBA水平及高血清TBA暴露时间与新生儿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ICP组新生儿肺损伤发生率(67.3%)明显高于对照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TBA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687,P=0.000),高血清TBA暴露时间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 ICP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概率明显升高,并且肺损伤程度与孕妇TBA水平及胎儿高血清TBA暴露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患者90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9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CG)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CG、TB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早产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TBA水平可作为预测ICP及提高ICP诊断、预测围生儿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最常见的特发性肝脏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及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为典型特征。一般空腹检测血甘胆酸水平升≥10.75μmol/l(正常值5.61μmol/l)或总胆汁酸水平升高≥10μmol/l,可诊断为ICP[1]。ICP是严重威胁围生期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等,使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若诊断及治疗措施不及时,将增加胎儿死亡几率,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血清甘胆酸(CG)水平变化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笔者将成都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住院待产的78例患者,记为ICP组,另外将检查正常产妇80例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甘胆酸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ICP组较正常组妊娠结局差(P<0.05),ICP组中随着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增高,妊娠结局愈差(P<0.05).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甘胆酸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预后,监测血清甘胆酸值,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新生儿的预后是极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甘胆酸预测胎儿窘迫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P孕妇血甘胆酸与胎儿窘迫发生与否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寻找和确定用于预测胎儿窘迫的甘胆酸最佳临界值。结果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胎儿窘迫孕妇血清甘胆酸均值为28.65μg/ml,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血清甘胆酸水平17.78μ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据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化原则计算预测胎儿窘迫的甘胆酸临界值23.60μg/ml,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875,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94,0.956)。以23.60μg/ml界值预测胎儿窘迫吻合系数为0.592,敏感度81.00%,特异85.30%,阴性预测值0.941,阳性预测值0.607(P<0.001)。结论血清甘胆酸水平是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是否发生胎儿窘迫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甘胆酸水平的升高,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当血清甘胆酸≥23.60μg/ml时应加强胎儿宫内监护,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围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7.
黄跃华 《中外医疗》2013,32(13):83-8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胆汁酸水平与晚期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80例ICP的单胎妊娠足月孕妇,对照组为同期分娩的50例正常单胎妊娠足月孕妇,比较两组孕妇产前的胆汁酸水平、两组晚期新生儿的胆汁酸水平、经皮测黄疸值和血清胆红素值、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 ICP组孕妇的胆汁酸水平及其晚期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经皮测黄疸值明显高于正常组新生儿,且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与晚期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监测ICP孕妇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作为晚期新生儿黄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降低晚期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建英  刘莹  谷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46-2747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与正常孕妇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孕妇在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等不同围生儿结局方面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ICP孕妇7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76例为同期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探讨不同的妊娠结局及其与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羊水污染率、早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根据总胆汁酸及谷氨酸转氨酶水平分为A、B两组,B组早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与围生儿结局密切相关,且根据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分析有助于判断结局;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孕期孕妇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来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中孕期孕妇2272例,抽取其空腹血液和餐后2 h血液,检测其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并对这些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272例孕妇随妊娠发展到晚期妊娠后发现9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回顾分析发现,这94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56.09±33.37)μg/dl,显著高于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102.57±27.22)μg/dl(P<0.05);而其余2178例正常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01.71±29.64)μg/dl,与同一天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的(97.85±24.58)μg/d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在其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作出诊断,使临床提前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加以防范,进而降低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变化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 年~2004年5月确诊为ICP的143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 U/L、总胆红素(TBIL)>28μmol/L的孕妇,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且ALT水平越高,其发生率越高。结论:ICP孕妇ALT及TBIL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及胎儿结局,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6月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ICP孕妇1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ICP孕妇1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终止妊娠前血清甘胆酸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分娩方式以及产后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胎儿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甘胆酸水平[(1872.5±837.5)μg/dL]明显高于对照组[(137.6±79.3) μg/d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27,P<0.01).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44.6%、18.5%、20.8%)均高于对照组(15.3%、6.0%、l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673、6.715、4.146;P=0.002、0.001、0.01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大出血(≥400 mL)、胎死宫内发生率(22.3%、3.8%)与对照组(12.0%、1.3%)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79、3.436;P=0.053、0.051).随着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胎儿窘迫、胎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升高.结论 ICP对孕妇及胎儿均存在不良影响,对新生儿影响更大,且随着孕妇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新生儿预后愈差.临床上,对ICP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pregnancy, ICP) 不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 水平及不同终止妊娠时间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98例ICP孕妇,根据血TBA水平分为10~< 40 μmol/L组(Ⅰ组) 、40~< 100 μmol/L组(Ⅱ组) 以及≥100 μmol/L组(Ⅲ组) ,又根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 36周组(A组) 、36~36 + 6周组(B组) 以及≥37周组(C组) ,统计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B组及ⅠC组相比,ⅠA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显著增高(P< 0.05);与ⅠC组相比,ⅠB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增高(P< 0.05) ,NICU入住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ⅡB组及ⅡC组比较,ⅡA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显著增高(P< 0.05);与ⅡC组相比,ⅡB组低体重儿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新生儿均未入住NICU.Ⅲ组发病孕周均早于34周,终止妊娠孕周< 36者,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结论 当血TBA在10~< 40 μmol/L时妊娠满37周终止妊娠有利于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当TBA在40~< 100 μmol/L时,妊娠36周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节点;当TBA≥100 μmol/L应根据胎儿成熟度斟酌利弊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之间的关系以及胆酸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于临产前行剖宫产术的正常对照组胎儿 2 5例及ICP组胎儿 32例脐静脉血EPO水平 ;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二组孕妇血清、脐血、羊水胆酸水平 ;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ICP组妇女EPO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ICP胎儿脐血EPO及羊水EPO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胎儿 ,ICP组缺氧胎儿脐血EPO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缺氧的胎儿水平 ,ICP母血、脐血及羊水胆酸与脐血、羊水EPO分别成负相关。结论 ICP胎儿EPO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宫内缺氧的原因之一 ;ICP妇女血清高胆酸水平可能对胎儿体内合成EPO有一定影响 ;检测羊水EPO或许可以作为产前监测ICP胎儿宫内缺氧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生理性黄疸组19例,病理性黄疸组79例,对照组36例,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36例对照组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为(7.23±2.98)μmol/L,79例病理性黄疸组TBA结果为(36.75±29.56)μmol/L,19例生理性黄疸组TBA结果为(7.48±7.25)μmol/L,病理性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BA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对于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对母儿的危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母儿的影响。对1989~199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71例ICP患者的症状,肝功及妊娠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搔痒出现孕周平均32.4±4.7周*(12-40周)早产率16.6%(78例),围产儿死亡率12.7‰(6例);羊水Ⅱ°~Ⅲ°114例(24.2%)分娩方式(自然产=1,阴道助产=2,剖宫产=3)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1188,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肝功异常孕妇和正常孕妇胆汁酸谱中7种胆汁酸亚型在不同孕周的血清水平差异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血清胆汁酸亚型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ICP孕妇84例、单纯肝功异常孕妇20例和正常孕妇30例,于9~13+6周、15~20+6周及28~40周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血清中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石胆酸(LCA)、熊脱氧胆酸(UDCA)、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水平;分析与相应妊娠结局间的关系。 结果 孕早、中、晚期ICP孕妇均有多种胆汁酸亚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肝功异常孕妇组,以GCA和TCA为主;ICP组胆汁酸谱随孕周升高趋势明显,7种胆汁酸亚型在3个妊娠阶段均有显著差异;GCA与分娩孕周负相关,GCA、LCA、GCDCA与新生儿体重负相关,其他胆汁酸与临床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3组病例的胆汁酸谱随孕周变化规律不同;CA/CDCA比值有望作为区分ICP和单纯肝功异常的指标;LCA、GCA和GCDCA升高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HPLC-MS/MS法检测的7种胆汁酸可用于ICP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早期检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胆汁酸含量,了解其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探讨胆汁酸谱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20例,依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75百分位的新生儿,在出生72 h采集足底血样标本,晾干后密封冷藏包装备检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新生儿分为母乳性黄疸组(36例)与正常新生儿组(48例),以UPLC-MS/MS方法检测备检标本的15种胆汁酸浓度。 结果 母乳性黄疸组与正常新生儿组血胆汁酸谱有一定差异,2组的甘氨石胆酸水平、甘氨石胆酸/熊脱氧胆酸比值、熊脱氧胆酸/总熊脱氧胆酸比值分别为(0.41±0.31)nmol/L和(0.58±0.39)nmol/L、0.11±0.19和0.30±0.51、0.28±0.23和0.19±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性黄疸组和正常新生儿组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熊脱氧胆酸、总胆汁酸和胆酸/鹅脱氧胆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UPLC-MS/MS方法可以敏感地发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高胆红素血症出现前血胆汁酸谱的变化特点,有助于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及其病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的血清甘胆酸,探讨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18例HBV感染的孕妇为实验组,1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妊娠晚期空腹血清的甘胆酸值。并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甘胆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甘胆酸的升高,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升高。结论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检测血清甘胆酸值,对妊娠晚期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母儿的影响,对1989~199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71例ICP患者的症状、肝功及妊娠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搔痒出现孕周平均32.4±4.7周(12~40周);早产率16.6%(78例);围产儿死亡率12.7‰(6例);羊水Ⅱ°~Ⅲ°114例(24.2%);分娩方式(自然产=1,阴道助产=2,剖宫产=3)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1188,P<0.05);30~33+6周组羊水性状明显比37周组差(0.89±1.11比0.55±0.96,P<0.05);血总胆红素>34μmol/L组羊水性状明显比17.1~34μmol/L组差(0.96±1.11比0.65±1.04,P<0.05);血总胆汁酸>40μmol/L组羊水性状比正常组(≤20μmol/L)差(0.89±1.1比0.33±0.88,P<0.05)。由此提示:搔痒出现孕周的提前(30~36+6周)、血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的增加可作为ICP程度划分的指标,适时的剖宫产可以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