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之疾病皆源于人体自身内在十二经络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这是刘完素病机观点的核心内容。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学说以"五运主病""六气主病"为纲领,但并不局限于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的内涵,其中"五运"是五脏,"六气"不仅指一般的外感六淫,同时也是对内在脏腑之气的特点以及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症状特征概括。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学说虽然沿用了五运六气学说中天人相应观点,强调五脏六腑与天地相应,当脏腑发生虚实改变,可出现类似风、寒、湿、火、燥、热等属性的病证;但同时更强调人体脏腑自身之气变化的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脏腑自身之气各有其不同寒热之性,当脏腑自身之气盛衰变化时,也可出现清、温、燥、湿、热、寒等性质病证。脏腑本气的兴衰除了引起本脏的病变之外,还可以通过脏腑六气之间的相乘关系影响他脏而产生病变。  相似文献   

2.
《素问·气厥论》中以临床客观发展为基础的脏腑寒热相移病证,为后世辨病与辨证结合施治奠定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而脏腑之间发生寒热病证相移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在生理功能失调时,脏腑之间气机发生逆乱、失调,导致了脏腑寒热病证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四,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脏腑病机是探讨疾病发生与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病理变化。脏腑病证是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候。经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  相似文献   

4.
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内经》之旨,纵论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依五行定五藏之气的盛衰,阐明疾病的生克乘侮传变与不必治于传;按五行互藏,分类脏病廿五变;循五行主时节律,详述脏腑病证逆从。均可丰富中医病机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医学中,郁证是指由于精神情志异常变动而引起的以气机阻滞为核心病机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郁证泛指六淫外感、七情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包括气、血、火、痰、湿等病邪壅塞气机所致病证;狭义则特指情志不舒、七情所伤而致气机郁滞的病证。关于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并载有属郁证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涉肝病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世幸 《光明中医》2008,23(7):905-906
《金匮要略》注重脏腑病机,以脏腑病机为主指导病证辨治,内容精深,现就其涉肝病机探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隋代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一书进行系统研究,总结提炼其在心悸病证病因病机方面的学术思想。书中虽无心悸专篇,但有多处对此病证因机证候的详细论述。归纳心悸的病因病机如下:心气不足,风邪相乘;虚劳伤脉,邪气所乘;伤寒误治,水气乘心;脚气挟风,与神相搏;胆气不足,其气上溢;霍乱吐下,水气上乘;金疮失血,心守不安;产伤血气,脏腑不足等。从此构建了心悸病证病因病机的学术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9.
<正> 《素问·至真要大论》(简称《真要》)列出“病机十九条”作为掌握病机之典型示范。笔者认为探求掌握病机的方法,不仅在于《真要》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真要》所引用的《大要》具有总结性质的44字经文之内。试探讨如兹,以期抛砖引玉。敬启同道赐正。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察并把握病机,必须分析病证,找出与脏腑、六气及病位之归属关系。1.以脏腑为纲某一系列多个相关的病症集合起来,将其归属于相对应的病变脏腑,便构成了某一脏  相似文献   

10.
郑文龙 《新中医》2020,52(17):183-185
比较分析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五运六气思维模式的异同,认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所发现的病机,本质也是五运六气思维的一种不完整的表现形式。除分析病机外,五运六气指导下的临床还需要关注时间和空间因素,综合分析值年运气格局及其对疾病的影响,而脉诊则是印证气运加临的重要依据。五运六气辨证方法能更好地体现中医学"天人合一"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阴疽的产生通常是因阳虚或气血不足,加之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导致寒痰凝结,气血瘀滞,进而化为阴毒,内损筋骨、脏腑。妇人癥瘕是由脏腑气化功能的亢盛或衰弱、外邪侵袭、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作用,最终形成瘀血留滞,痰瘀胶结,络痹气阻,日久而成癥瘕格局。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血功能的紊乱则会导致诸多病证的形成。本文从气血理论探讨阴疽和癥瘕的病因病机,从脏腑、六淫、七情等方面探讨对气血的影响,分析阴疽与癥瘕内在的病因病机的联系,认为气血的亏虚和运行迟滞是其根本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以六经欲解时为切入点探讨六经的实质。“六经欲解时”,是指某个时段,某经正气旺盛,抗邪更加有力,即少阳经(寅卯辰)→太阳经(巳午未)→阳明经(申酉戌)→太阴经(亥子丑)→少阴经(子丑寅)→厥阴经(丑寅卯)→少阳经,其体现的是阳气运行的时间规律。《内经》中明确论述了阳气运行的时间与脏腑部位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内经》中阳气运行规律的论述明确六经的具体位置。结果如下:太阳病病在心、肺,少阳病病在肝胆与三焦,阳明病病在肺、胃,而三阴病则主要分别病在脾、肾与肝。这个结论不同于脏腑经络的六经解释,但与《内经》中脏腑经络的概念并不矛盾,是脏腑功能的另一种拆分组合形式,相对于五行脏腑系统,是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是阳气盛衰循行的时空规律,统括外感内伤,并兼容各家学说,更适合整体的病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贺林玉  彭贵军 《新中医》2021,53(5):10-13
以五脏为纲、五脏虚证为立足点,对近代各医家关于糖尿病肾病病机认识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出五脏虚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五脏虚损兼实邪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五脏虚证是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病机核心。以期从病机认识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杜武勋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通过出生时间分析患者的脏腑盛衰及发病倾向。五脏之间因生、克、复的关系而紧密联系,一脏有病必累及他脏,故临证治疗心律失常除了应考虑"心"外,还应考虑与心有关其他脏腑,综合分析病机,顾及整体平衡,以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暑邪与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治疗相关性探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的多发病,外界六淫邪气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暑邪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侵袭机体可引起机体脏腑的病变,若脏腑病变,功能失常,则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故暑邪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论述暑邪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及治疗的影响,以充实中医"六淫致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在《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及脏象、经络两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得来的,是中医的鼻祖。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在IgA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IgA肾病又称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常见,其整个发病过程可视为从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转变为三阴经(太阴、少阴及厥阴)。IgA肾病在各经为病,脉症特点并不相同,因此IgA肾病采用六经辨证为指导,判断病情,能够有效防治IgA肾病,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寐,主要表现为失眠,具体是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难以复寐;重则彻夜不眠,而且以上症状多合并发生,常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严重者会导致多种身心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承受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失眠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其顽固性、迁延性、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难题。中医药因擅长对人体身心疾患进行综合调治,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特色与优势。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睡眠的本质是神安于其所。为了更好的从病因、病位、病机认识、治疗失眠症,从中医的藏象学说角度,探讨五脏与不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五脏气血阴阳,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以安五脏之精神。现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即运用五味对五脏进行补泻调节治疗。宋代陈无择所撰之《三因司天方》是一篇根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而著的临床专著,它解决了《黄帝内经》只有运气理论而无方剂的问题。文章运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对《三因司天方》中运气方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发现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在《三因司天方》中确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出《三因司天方》中运气方应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组方规律,将五运六气、五脏虚实、五脏苦欲补泻和五味等理论结合了起来,这为今后构架五运六气的运气方组方原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