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口腔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需要经过3~6个月的骨愈合期.种植体植入后的愈合过程必须无干扰.随着口腔材料学、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等的发展,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刚植入的种植体在一定的生理载荷的作用下也可以形成骨结合.种植体即刻负载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种植体在承受负载时保持稳定.种植体即刻负载的成功与种植体、宿主、手术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种植体即刻负载成功的影响因素和种植体即刻负载的适应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BIB与ITI种植系统周边骨质吸收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放射线片评估BLB种植系统(HA涂层非螺纹柱状种植体)和ITI种植系统(TPS涂层螺纹柱状种植体)负载初期及负载后48个月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方法:87例患者116颗种植体按负载时间分五组进行X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结果:BLB种植系统骨吸收呈缓慢上升趋势,而TIT系统相对平稳,负载初TIT种植体周骨吸收高于BLB种植体,负载后36~48个月BLB种植体高于TIT种植体,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LB种植系统骨结合更早,TIT种植系统远期骨吸收更少,更有利于保证种植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初期稳定性和适当的负载是不干扰种植体骨性结合的先决条件。本实验将新开发的即刻负载种植体植入小型猪下颌骨,并观测早期愈合阶段种植体表面和周围骨组织之间的界面特征。材料和方法新开发的即刻负载锥状螺纹纯钛种植体,经有限元分析其渐进性的螺纹设计在功能负载时,可在整个种植体表面产生均一的生理性应变(1500-3000m icrostrain)。共24个种植体分别植入6只小型猪下颌双尖牙区,每只动物每侧下颌骨内植入2个种植体,其中即刻负载组种植体以单冠修复与对颌牙有接触,对照组无接触。负载1、3、14d后处死动物,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即刻负载和延期负载对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和自主开发的USIS软件建模,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即刻负载和延期负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应变及种植体的位移。结果即刻负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VonMises应力稍小于延期负载,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底部骨松质次之;但VonMises应变有较明显的增加,均集中于种植体底部骨松质和螺纹部位;种植体的位移较延期负载略有增大。即刻负载种植体和延期负载种植体在受到颊舌向力时,VonMises应力、应变及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即刻负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分布规律与延期负载时相似,受到侧向力时应力、应变增大。种植牙即刻负载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种植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材料和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双侧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25例,患者双侧同名牙位上分别种植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Ankylos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NobelSpeedy种植体),共31对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配对比较研究.种植体负载3、6和12个月时复诊,临床检查包括有无并发症,mPI、mBI和PD.在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修复完成即刻、负载3、6和12个月时行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计算边缘骨丧失量.比较同一患者口内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对接连接种植体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另以接受对接连接种植体植入的12例患者功能负重时间达2年的30枚种植体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中对接连接种植体负载1年时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在SPSS14.0软件平台上应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至功能负载12个月复查时,全部25例患者的31枚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和31枚对接连接种植体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应用平台转换技术和对接连接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种植体PD为2.2±0.4mm和2.6±0.4mm,P<0.05.两种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内mPI和mBI无显著性差异.至功能负载12+fl复查时,全部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透射影.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负载前、功能负载3、6个月和12个月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51±0.43mm,0.07±0.06mm,-0.03±0.29mm和-0.12±0.31mm,对接连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1. 26±0.46mm, 0.27±0.13mm,0.42±0.26mm和0.50±0.29mm,P相似文献   

6.
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负载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微型支抗种植体在即刻负载不同力值、不同时间的条件下,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微型钛金属螺钉及SPF级雄性大耳白兔,种植体负载力值分别为20g、100g及0g空白对照。种植后2周、4周、8周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种植体骨磨片进行纵断面观察。结果三个力值组种植体均形成了骨性结合界面,20g组种植体的骨性结合状态在三个时间点均优于其它两组;种植体的骨结合率与负载时间呈正相关,持续负载2周、4周、8周时,20g组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大于另两组。结论即刻持续负载20g力可加强界面骨结构,有利于种植体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种宽螺纹锥形种植体高扭矩植入后进行即刻负载的临床效果。方法种植体植入后即刻负载,植入1月、2月、3月时对其周围X线、种植体稳定系数、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所有即刻负载的种植体在1月、2月、3月时均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影区;2种植体颈部边缘有骨吸收,骨吸收在1月和2月时发生率较高,其中,单冠修复发生率多于固定桥修复(P<0.05);3种植体稳定系数在刚植入时较高、1月时最低、随后又升高,单冠及固定桥修复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此种采用高扭矩植入的宽螺纹锥形种植体,进行即刻负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长期成功率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OSSTELL共振频率测量ITI SLA种植体3个月愈合期的稳定性变化,研究影响愈合期种植体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9名患者按照种植后的修复方式,分为即刻负载(12名患者,25枚种植体)和延期负载(49名患者,79枚种植体)两组,从种植体植入到愈合3个月使用共振频率OSSTELL每周测量记录其稳定系数(ISQ),统计分析即刻负载和延期负载稳定性的区别.结果:25枚即刻负载种植体中,有1枚松动拔除;79枚延期负载种植体没有松动.即刻负载和延期负载之间的稳定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延期负载的种植体从植入到3个月的稳定系数为:72.88 4±5.39;即刻负载为:75.86±3.60.延期负载的最低稳定系数出现在第4周(71.58 4±5.11),即刻负载的最底稳定系数出现在第2周(71.33±2.97).两个实验组中,I类、Ⅱ类骨质的稳定性均要高于III类骨质(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在即刻负载和延期负载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否也预示着两种负载方式的骨结合也同样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即刻负载条件下,负载力值和负载时间对微型支抗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18只雄性大耳白兔,于上颌骨左右颊侧分别平行植入3枚微型钛金属支抗种植体。根据种植体即刻负载力值的不同,分为20g组、100g组及0g空白对照组。种植后2周、4周、8周进行扭转强度实验,测量记录最大扭转强度,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结果20g力值组的最大扭转强度在持续负载2周、4周和8周时均高于其余两组,且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强度均与负载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即刻并持续负载20g轻力有利于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随时间推移即刻负载种植体可能形成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的可行性及支抗稳定性。方法:采用优甲乐灌胃28d建立甲亢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于甲亢组和对照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微种植体2枚,并即刻持续负载100g水平拉力30d。负载始末,测量微种植体之间的距离,拍X线片。镜下观察带微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结果:两组大鼠微种植体无松动,无X线阴影。甲亢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大于对照组(P〈0.05),但甲亢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在甲亢大鼠模型中是可行的;甲状腺激素升高时微种植体支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即刻负载对正畸用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临床和组织学评价即刻负载连续的,持续的水平力于正畸微种植体的可行性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32枚钛合金微型种植体放置于两只狗的上下颌骨颊侧的牙根间区,愈合在开放的环境下.研究组包括28枚微型种植体,即刻负载约200克的、连续的水平力持续,9周.4枚没有负载的微型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在负载开始及结束时,测量相互受力的微型种植体之间的距离,种植体周边袋.光学和荧光学显微镜检查脱钙和不脱钙的微型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组织切片.结果 9周负载后,研究组有24枚微型种植体无松动,无X线阴影.研究组移位距离在上颌(0.93±0.32)mm,在下颌(0.66±0.45)mm.对照组微型种植体没有松动、移位、倾斜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在两组中均可见微型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骨性结合,其间没有软组织.骨结合可见于微型种植体在骨皮质区的任何部位.结论 微型种植体是有效的支抗工具,可以即刻负载.但是,由于有微移动,植入位置应该与生物器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临时种植体即刻负载在半颌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例半颌即刻种植患者行136枚即刻种植体植入,采用95枚临时种植体即刻负载恢复患者牙列。3-6月后行固定修复。结果:即刻负载临时种植体和即刻种植体成功率达100%。结论:临时种植体即刻负载半颌即刻种植是很好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超亲水种植体表面处理以及其临床应用文献的回顾,讨论其在体外或体内缩短负载时间、提高种植成功率及其远期预后,同时也关注了超亲水种植体非适应症及其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文献复习表明,普通患者在超亲水种植体植入21 d后即可进行早期负载;而当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患者使用超亲水短种植体进行修复时,最快能够在种植体植入6周后完成负载;即使患者剩余牙槽骨密度较低,应用超亲水种植体也可以缩短其愈合期至8周。当然,也有研究指出:超亲水种植体对有放疗病史和使用抗凝剂患者的优势作用并不明显。由于超亲水种植体对细菌的粘附力也有一定提升,应用超亲水种植体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对超亲水种植体未来研究方向为周期更长的随访以及更为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植入后即刻负载200g(1.96N)力值8周内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健康犬4只,微型种植体32枚,将其植入犬双侧上颌颊侧基骨处,实验侧两钉间即刻负载水平向力200g(1.96N)。采用HE染色法,对负载后1周、2周、4周、8周不同时期微种植体-骨界面横断面各部位组织形态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32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实验组4周时有少量类骨质出现,8周时层状骨明显。对照组4周时有明显的类骨质形成。结论即刻负载延迟了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整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牙下颌覆盖种植义齿早期负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5例无牙下颌患者,在两颏孔之间种植4~6枚种植体,即刻取模,制作套筒冠固位式覆盖义齿,10天内负载使用,均于负载后1、3、6、12、24、36个月复诊,以后每年复诊1次,复查种植体稳固性、周围牙龈组织状况、处理种植体周围结石等,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骨结合状况.结果:25例患者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未获得初期稳定性失败3枚,其余成功.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龈组织健康、无种植体周围X线明显透射阴影.患者对修复满意.结论:对下颌无牙(牙合)患牙,在双侧颏孔间植入4~6枚种植体,采用种植体为主要支撑的套简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早期负载,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经典种植学理论要求种植体植入后需要有3~6个月无负重愈合期,以便种植体和骨之间产生骨整合。但较长的治疗周期已经成为这种传统种植方式最大的缺点。现代即刻负载理论认为,种植体早期负重可刺激应力集中区新骨形成,使种植体周围骨小梁根据受力形式合理分布。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即刻负载以缩短种植治疗疗程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对种植义齿即刻负载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对种植体愈合早期的研究可明确对骨整合的影响因素和确定种植体负载的最佳时间。本试验通过活体扭转和拉出试验与组织学分析,评价大鼠体内钛种植体在不负载愈合期不同阶段的生物力学特征。 选用成年雄性大鼠,常规种植手术下,植入直径2mm纯钛螺纹种植体于双侧胫骨中,每侧3个种植体,中心点相距4.5mm。按不同愈合时间,分5组,分别在植入后即刻和第2,4,8,16周后,切开种植区软组织,进行扭转和拉出试验,记录最大值。同时切取胫骨种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应用短种植体(7mm)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资料较为有限。目的:报道在颌骨萎缩的后牙区使用短种植体(7mm)负载1年后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27名患者,用217枚种植体支持165个固定修复体。手术植入时即安装好最终基台,11名患者(18枚种植体)采用丙烯酸树脂制成的暂时冠/桥即刻负载。在患者水平观察以下指标: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结果:随访7个月后有3名患者5枚种植体失访。1年随访期内.127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217枚种植体中有10枚种植体发生失败,在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的成功率为95%:平均骨吸收水平为1.27mm(标准差=067mm);惟一观察到的并发症是有1枚种植体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炎。结论:7mm短种植体负载1年后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的成功率为95%).表明应用短种植体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还有待于更完善的长期随访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体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体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体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体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体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体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体。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体失败(种植体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体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体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体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体。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体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区使用多孔状短种植体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20.
负载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的骨构建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骨结合式牙种植体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及松质骨基质(CBM)支架复合人工骨皮下移植后,新骨的形成及与种植体的愈合情况。方法 将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置于圆柱状的CBM中,在其表面及孔洞内接种培养扩增的MSO,形成负载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的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MCCAB),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对照组植入负载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的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物。植入4、8周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学定量分析评价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负载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的MCCAB皮下成骨效果明显优于负载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的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组。复合人工骨标本内有大量新骨形成,兼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并以前者为主;种植体与新骨结合。对照组成骨作用不明显,为单纯软骨内成骨,与种植体未见结合。结论 骨结合式牙种植体与复合人工骨复合植入后,在支架材料与种植体表面均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可与种植体结合,表明用组织工程学方法进行颌面部骨修复时,可以同期植入种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