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通过经济激励,从微观层面调控服务供方的行为,影响诊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成本和效率;从宏观层面影响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而影响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最终将通过医疗机构作为载体来实现,支付方式及其支付水平将直接影响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和卫生服务成本。本期特别策划通过对上海市三级医院在医保总额预付制改革下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对医保总额预付制下上海市三级医院应对行为理论、医院医疗服务行为变化和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为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翠华  贺加 《重庆医学》2012,41(6):618-620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对参保方和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医药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对需方的支付及对供方的支付。卫生服务供方的决定会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费用、适宜性和效率,而向供方付费的方式可能是影响供方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分析不同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3.
医保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医疗保险过程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涉及医院收支结构、财务部门职能的调整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医院应当加强成本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医疗保险结算改革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费用支付方式,会影响医疗费用的开支、医疗资源的配置以及患者所得到的医疗服务的质量。目前,在国内外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改变传统的按服务项目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办法越来越成为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医改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保障医疗保险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双健康"发展,在资源有限的大前提下,各地市县都在积极探索医疗保险筹资制度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希望通过建立需方医疗费用的合理分担机制来平衡医、保、患三方权益。本文着眼于需方,即医院在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大前提下,如何具体实施医疗保险服务规范,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理争取需方权益,保障持续性发展。关键点在于:健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强化信息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作用;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各项流程,优化制度管理;定期培训与考核,提升医院医保管理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八种常见卫生服务支付方式的国内外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是卫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支付方式直接影响着卫生服务的供给行为,对费用的控制、资源配置、医疗质量以及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导向或制约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卫生改革的顺利与否、卫生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提高和信息体系的完善等。国际上,对支付方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GH  Zhe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69-3170
我国的医保制度的医疗保险模式和发展情况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医疗保险支出的过快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医疗保险基金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有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制度。为了保证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把完善支付制度作为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医保的支付方式基本分为两类:预付制和后付制。预付制主要有总额预付制、按人头支付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按病种支付)等,后付制主要有按服务项目支付和按服务单元支付等。目前我国大多实行的是按项目付费,其缺点是医疗收入与服务费用支出直接挂钩,易诱导医院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对医疗保险机构来说,医疗支出不可预计,医疗服务项目繁多,  相似文献   

8.
刘庆芬 《华夏医学》2005,18(4):648-648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必然带来国家、单位、医疗机构和患者利益关系的调整.医疗机构是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各方利益的交汇点,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保险机制,“以筹定支”的费用偿付原则,医疗费用总量控制和支付方式的改革等等,加强了对医患双方的制约力度.所以说,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机构的冲击和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医院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形势下处于主导地位值得深入探讨.以下就医院如何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是政府落实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这一目标的实际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支付方式改革,是从医疗服务费用付费方,即医疗服务接受者(参保人)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角度提出的。政府、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做到既能保证医学科学发展,又能控制医疗服务成本,降低社会医药费用总水平。实际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立医院是改革医疗体系支付方式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决我国现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经济能力差的家庭看病困难的问题,本文探讨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对患者、医疗保险机构以及医院的影响。方法为了应对医保方式的变化支付方式,本次研究针对实施医疗保险结算总额预付制的医院进行调查。通过查阅相关相关报道和对实施相关制度的医院有关人员访谈,了解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的具体作用和影响。结果总额预付制对医保机构、医院以及患者有一定积极影响,但还因为应用经验不足存在着若干问题,造成了在某些时候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结论医疗费用的控制通过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医患关系依然因为费用而变得紧张,应充分推动支付制度改革,实施良好的监督、预警管理机制,充分适应现代社会,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1.
医联体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医保支付改革是医联体重要的内生动力。目前医联体与医保改革并不完全合拍,导致医保对患者的引导不足,医联体内生动力机制缺失。为探究新型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改革方式,本课题组对重庆市医联体现状和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方式进行研究,指出重庆市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重庆市医联体的医保支付改革策略,为医联体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重庆市建立了以托管模式、分院模式、县域技术帮扶模式为主的医联体,实行了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建立了多元混合式医保支付模式,减少了转诊的“门槛费”。但仍存在医联体内医保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医联体与医保之间缺乏联动、医保支付方式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问题。建议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允许医联体内医保基金相互调剂,健全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合理确定预算总额,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璇  张晓  孙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53-1455,1458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费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江苏省某医院和江苏省某老年医院2004年10月-2009年5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病例894例,采用描述性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平均费用为(10 185.18±8 277.50)元,住院费用构成比最高的是治疗费(46.43%),其次是西药费(29.04%)、床位费(15.0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职业,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值,工作状况,并发症个数,年龄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医疗费用中治疗费用最高,合理缩短住院天数、建立以功能为基础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控制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背景新医改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尤其是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但其实施效果尚缺少需方证据支持。同时,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特征尚不明确,若下沉的主要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患者,这将带来医疗服务公平性的问题。目的从需方角度分析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变化及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7—9月,利用全国第五次(2013年数据)和第六次(2018年数据)卫生服务调查中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将调查对象中年龄≥15周岁、在过去两周内有过就诊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Chow检验,分析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行为的变化特征。结果在≥15岁的北京市调查居民中,基层就诊率从2013年的60.89%(1 527/2 508)上升到2018年的64.40%(4 125/6 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02)。2018年女性、≥60岁、居住在城区、非低收入家庭、具有城镇职工医保、患≥2种慢性病者基层就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区、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3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8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Chow检验结果显示,基层就诊率增加的居民主要是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OR(95%CI)=1.56(1.24,1.97)〕和居住在城区的居民〔OR(95%CI)=1.27(1.01,1.58)〕(P<0.05)。结论2013—2018年,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率升高,主要是城区居民、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基层就诊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患儿的住院医疗费用,分析不同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唐山市滦县2011年度住院的0~14岁参保患儿(n=387)和参合住院患儿(n=3134),收集患儿的个体情况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参保儿童平均住院费用为1632.12元,显著高于参合儿童的932.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保和参合患儿的药费分别占住院医疗费用的57.5%和59.8%;统筹支付费用分别占61.6%和59.5%,个人支付费用分别占38.4%和40.5%。个人因素(年龄、住院日、入院情况)和社会因素(医院级别、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是患儿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费用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降低医疗费用主要应控制社会因素,逐步完善不同级别医院的统筹支付比例,以建立城乡统筹的全民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苏州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对医改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完善医疗体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有40.86%、苏州当地居民有32.11%不知道我国现已推行新医改;外来务工人员中大多数关心的是医疗报销比例(占34.55%)和降低医药费用(占31.23%),而苏州当地居民大多数(占65.63%)更关心的是医疗报销比例;有62.79%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当前看病难的问题有所减轻,而46.20%的苏州当地居民认为当前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减轻;对于当前看病贵的认识,73.09%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73.80%的苏州当地居民仍持有看病贵的观点;对于药价,47.84%的外来务工人员和57.46%的苏州当地居民认为药价偏贵。是否参保及参保种类是被调查者对医改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及苏州当地居民医改后的医疗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某些方面相同;苏州被调查人员对医改的认知程度与有无参保及参保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杭州市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杭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进行分析。方法 结合现状,从参保意识、参保范围、定点医、药服务、三“改”联动、困难职工参保以及门诊费用管理等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 提出加大宣传、稳步扩面、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结论 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多形式补充医疗保险等方式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全民医保的目标初步实现。"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将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而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建立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险谈判现状的分析,对比了美国、德国及欧盟在医疗保险领域谈判的实践运用,对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深化医改要以健全医保体系为基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为重要推手?深化医改与推进医保能否协调同步,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基本医保的基础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和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从卫生行政部门、医保平台、医疗机构三方提出了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模型及建议,为我国医疗服务共享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玫  孟彦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615-2620
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地区,理应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给予更高的关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从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方面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化解我国农村老年人因失能、失智带来的社会风险。本文从分析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困境,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农村筹资、服务给付等几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旨在加快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