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与胃腺癌并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剑突下不适伴解柏油样大便15天,于1995年三月14日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角、胃窦部腺癌收入住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见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深压痛,宋扪及包块。B超示左右肝均可见2cm~3cm不等的结节样强回声。术前诊断为胃腺癌、肝内转移。术中见左右肝内均有弥漫性结节状包块,其质硬、表面凹突不平;胃小弯胃角处有一约1.5cm大小溃疡性包块。行胃大部切除、肝活检术。病理检查已剖胃壁组织15cm×12cm×4cm;胃角粘膜面有一溃疡,约1.5cm×1.5cm×0.4Cm,边缘隆起,底不光滑。…  相似文献   

2.
双侧肾上腺及盆腔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已婚。2004年3月,无诱因右下颌肿痛,先锋霉素治疗10 d效果不佳。5月20日突然出现下腹绞痛伴阴道出血,体温达4l℃,给予阿奇霉素和地塞米松,体温降至37℃~38℃,停药后再次出现高热,体温达40.3℃。发病后体重下降5 kg。6月30日,腹部B超示双侧肾上腺占位,左肾上腺7cmx4.5cm×7 cm,右肾上腺3 cm×4 cm×4 cm,可见低密度坏死区;腹膜后及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盆腔多发实性占位,左附件为显,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6岁,左腰部疼痛2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3天入院。入院后尿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B超示:左肾肿大约20 cm×8 cm×5 cm,实质内见5 cm×4 cm实性占位性病变,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胸片示:双肺纹理稍粗,肺门淋巴结不肿大。CT示:左肾上极5·5 cm×4 cm实性占位性病变。术后送检标本约19 cm×8 cm×5 cm肾脏1个,附2 cm长输尿管,肾被膜完整,肾门附少量脂肪组织。沿肾门切开,肾上极距肾被膜0·5 cm处肾实质内见约5 cm×5 cm肿物一个,无包膜,与周围肾组织分界不清,切面实性、灰面、质细软。镜下:肿瘤挤压、破坏肾实质,瘤细胞弥漫散在,中等…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右下腹不适一年入院.患者排尿时感右下腹不适,晕倒,无尿路刺激症状.行直肠双合诊检查,于盆腔右侧可触及一包块约5cm×4cm×4cm.B超、MRI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实质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钝痛半月就诊,经门诊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于1992年2月17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全身无黄染,肝肋下2cm,剑突下4cm,移动性浊音(一),AFP395ng/ml,HBsAg( ).CT:肝各叶比例失调,右叶可见6.8cm×6.2cm低密度灶明显突出肝表面,CT诊断:右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大.胸片:右腿有明显限局性膨出.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右肝膈面,近似球形,约8cm×7cm明显突出肝表面,完整切除肿物可见:包膜完整,术后病理诊断: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 5 7岁 ,G2 P2 + 1绝经 6年 ,因“发现盆腔占位性病变 8年 ,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2月”于 2 0 0 3年 12月入院。 8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盆腔囊性占位性病变 ,未诊治。 2个月前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 ,B超示左附件 8.5cm× 10 .2cm× 10 .3cm囊性占位性病变。诊刮示子宫内膜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 15年前行阑尾、右附件切除。妇科检查见子宫前位正常大小 ,左附件区 10cm左右囊性占位病变与盆侧壁及子宫粘连。肿瘤标记物CA 12 5 ,CA 199等均正常 ,入院后考虑为子宫内膜癌 ,附件占位性病变(卵巢癌 ?) ,行剖腹探查术。术中…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57岁,G2P2+1绝经6年,因"发现盆腔占位性病变8年,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于2003年12月入院.8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盆腔囊性占位性病变,未诊治.2个月前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B超示左附件8.5cm×10.2cm×10.3cm囊性占位性病变.诊刮示子宫内膜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15年前行阑尾、右附件切除.妇科检查见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左附件区10cm左右囊性占位病变与盆侧壁及子宫粘连.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等均正常,人院后考虑为子宫内膜癌,附件占位性病变(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腹腔无腹水,子宫正常大小外观无异常,左附件囊实性多房占位病变直径10cm左右,其下部实性部分直径约4cm左右,剖视如鱼肉状;上部多房囊性部分直径约7cm左右,剖视内有巧克力样粘稠液体,囊内壁有乳头状突起;右附件缺失,其余盆腹腔器官表面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18F-FDG高摄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性,56岁。绝经1年,体检发现盆腔肿块8天。B超提示子宫右后方低回声包块,CT示右侧附件Ⅸ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占位,增强扫描中等度强化(图1、图2)。PET/CT发现右侧附件区肿块,约4.0cm×5.0cm大小,^18F-FDG高摄取,SUVmax为18.8(图3),考虑为右侧附件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病案摘要 患者女 ,6 5岁。腹部阵发性钝痛 1年余 ,近2月疼痛加重且频繁而入院治疗。既往疼痛能够忍受 ,局限于中下腹部 ,与饮食无关 ,无恶心、呕吐及腹泻 ;曾去外地医院就医 ,均诊断为腹部肿块未行治疗。 2 8年前作过胃穿孔修补术 ,术后恢复良好。查体 ,中腹部膨隆 ,可扪及 1 4cm×1 0cm大包块 ,质硬 ,触痛 ,活动可 ,肝脾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B超示腹腔内有 1 4cm× 9cm× 4cm大小不规则强回声光团。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 ,泌尿系统亦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肿块不与胃一体 ,胃小弯侧可见长约 2cm不规则软斑。初诊 ,大…  相似文献   

10.
唐文皓  袁祖荣  唐健雄  王巍  涂彦渊 《肿瘤》2005,25(5):516-516
1临床经验 病例:女性,68岁.2年来黑便4次,外院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部CT示:胰尾占位,胰岛细胞瘤可能.来本院就诊,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检查阴性,肛指阴性.本院CT示:胰腺体尾部富血供肿瘤,胃体与胃底交界处胃大弯侧胃壁局限性增厚.于2003年12月9日行胰体尾部切除 胃大部切除术(毕I式).术中见胰腺体、尾部有一5 cm×4 cm×3 cm质硬无浸润肿块,胃体近小弯有一5 cm×4 cm隆起灶,浆膜面光滑.胰体和胃之间无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性,49岁。因黑便10余天,于2020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腹部增强CT示:贲门及胃小弯侧胃壁增厚伴黏膜强化,考虑胃癌;胃小弯侧软组织肿物,考虑肿大淋巴结(图1)。PET/CT示:胃小弯侧胃壁局限性增厚,可见团块状异常葡萄糖高代谢,考虑胃恶性病变,胃小弯侧可见团块状异常葡萄糖高代谢,考虑淋巴结转移。胃镜示:贲门恶性肿瘤侵及食管(图2)。病理示:恶性肿瘤,伴有黑色素沉积(图3)。免疫组织化学示:AE1/AE3(-),CEA(-),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1岁。因反复腹胀1个多月,于2 0 0 3年1月10日入院。查体发现,患者腹部脐上2cm处可见一条长3cm的疤痕,腹部膨隆,移浊阳性。B超示腹部大量液性暗区,腹部疤痕下方可见约3cm×3cm的弱回声团,肝侧壁探及多个稍强实质回声团,最大1.2cm×0 .9cm。患者自幼于腹部脐上2cm处有一黑痣,逐渐长大至直径0 .5cm。半年前生长迅速,增大至1cm×1cm×0 .5cm ,并出现瘙痒、流液等症状,遂行局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当时已妊娠6个月,未终止妊娠,也未进一步治疗。本次入院后多次抽出深黄色腹水,共10 0 0 0ml。腹水涂片镜检可见中…  相似文献   

13.
本院在1998年-2005年间收治一家3代6例卵巢癌、乳腺癌及宫颈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种癌症聚集家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Ⅱ-5),女性,52岁,已婚。于1998年因“痛经32年,加重1年,查见左附件包块”入院。体检时于左附件区扪及直径8cm囊实性包块,欠活动。B超示左附件9.4cm×8cm分割状囊性占位。  相似文献   

14.
余涵知  曲丽梅  兰世杰  刘琼洋  吴荻 《癌症进展》2021,19(19):2048-2049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左肺腺癌术后6年,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5个月"于2018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曾于2012年12月体检时发现左肺占位性病变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左肺上叶中分化腺癌,体积2.0 cm×1.5 cm×1.2 cm,支气管切缘阴性,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理分期为pT1aN0M0、ⅠA期.患者出院后每半年复查胸部CT、腹部B超及肿瘤标志物,未见肿瘤复发.2018年7月于当地医院复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未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多房囊性肾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房囊性肾瘤(m 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 a,M CN)是一种少见的非遗传性肾脏囊性良性病变,因其组织成分复杂多样,该肿瘤命名混乱。现报道一例并结合文献复习重点阐述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1材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新鲜肉眼血尿、伴少量血块。无尿急、尿痛及尿频症状,心肺腹未见异常。于2005年4月15日入院,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中极囊实性占位病变,多普勒检查示实性占位中有少量血流信号。多参数肾图提示双肾分泌、排泄均正常。CT扫描示:右肾中下极腹侧肾实质见大小约3.5cm×4cm类圆形占位影,CT密度…  相似文献   

16.
周琴  李斌  汪泳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7):314-315
患者女,55岁,因“间断性腹胀、反酸、呃逆3个月余”就诊,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胃镜检查示:“胃底、胃体可见多发大小约0.5~1.5 cm的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色红”。病理活检提示“嗜铬粒素CgA(+)、突触素Syn(++)、Ki67<10%”(图1),2013年4月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G2)入院。查体:贫血貌,上腹部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81 g/L;叶酸:10.3 ng/mL;血生化、凝血时间及肿瘤标志物等检验结果均未见异常。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底、胃体病灶处黏膜层、黏膜肌层结构不清呈中等偏低回声,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完整”。腹部CT检查未见肝、胆、胰、脾、肾等脏器异常,未见淋巴结肿大及转移灶。追问病史患者近期有间断面部潮红,出汗等症状。建议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因体质较弱,要求内镜下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行胃多发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将肉眼所见病灶完全切除(图2)。术后病理提示为神经内分泌肿瘤。3个月后,患者因再次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红、出汗等症状来院复查。胃镜示“:胃底、胃体可见3枚大小约0.5 cm×0.6 cm半球形黏膜隆起”。患者仍要求内镜下治疗,故再次予EMR术,病理提示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上述症状消失。5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胃底、体上部多发0.5~1.0 cm隆起性病变”,病理活检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故建议患者到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遂接受外科手术,行近侧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底、胃体多个大小不等隆起性病变,最大者约1.0 cm×0.8 cm,表面光滑、质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组织部分侵及黏膜下层,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随访至今,未见远处转移,最近一次胃镜提示:食管-胃吻合口黏膜光滑,下方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 cm×3.0 cm黏膜隆起。超声胃镜提示:吻合口下方隆起处黏膜层、黏膜下层结构不清呈中等偏低回声,局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图3)。病理结果示:慢性炎症并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为一种常见病,但伴有神经内分泌类型的胰腺癌实属罕见,近几年来,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胰腺癌进行了对比观察,从中发现其4例.现报导如下:1 病案报告例1 患者男,62岁.上腹痛2月,出现黄疸20余天而于1995年4月入院.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手术中见胰头部有一10cm×8cm×8cm肿瘤,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无法切除.取1.5cm×1cm×1cm组织做病理检查,瘤组织呈灰白灰黄色,质地较硬,镜检示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核有异型,分裂像易见,胞浆较丰富,瘤组织呈腺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查:ABC方法,DAKO公司进口试剂,S_(100)阳性、NSE阳性、CEA阳性、Serotonin阳性、Chromogranin-A阳性.病理诊为神经内分泌型胰腺癌.例2 患者女,53岁.上腹痛3月余,有时恶心、呕吐、无黄疸.B超检查示胰腺肿瘤.术中见胰尾部有一3cm×3cm×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8年3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胃平滑肌肿瘤16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8-64岁,平均51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11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腹部肿块4例。无任何症状,行B超检查发现1例。病程1-5年。肿瘤生长部位:胃大弯侧10例,其中胃底7例,体部2例,窦部1例。胃小弯侧6例,其中体部4例,窦部2例。16例病人中,14例行胃次全切除术,2例行全胃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6例伴细胞增生活跃,5例被诊为平滑肌肉瘤。肿瘤最大者为16×14×8cm,最小者5×2×2cm。肿瘤腔…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6岁,干1995年3月出现纯差、轻度腹痛,以左上腹明显,自行眼用胃药,症状稍有改善。5月中旬被自行车撞倒,平外院行B超检查,示腹腔二处占位性包块,经治疗后,效果不佳。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体重逐渐下降,消瘦,于7月13日来我院复查,B超及CT均提示:腹腔、盆腔多发实质性占位性病变,遂收住我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86次/分,呼吸ZI次/分,血压15/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腹部膨隆、下腹部可见隆起包块。左上腹、右下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左上腹可触及7XgX10cm大小包块,腹正中脐下可触及10…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5岁,因上腹不规则深痛,胃纳减退2个月.干1994年8月25日行冒镜检查,发现胃小弯垂直部2.0cm×2.5cm深溃疡,基底平坦,黄答,边缘不整齐,无隆起及结节。病理报告慢性胃溃疡伴炎症及肠化。服LosecZOmlqN,3日后自觉症状消失,食欲如常。42天后胃镜复查溃疡基本愈合.留下0.25cmXQ.scm白色浅凹,病理报告为未分化腺癌,涂片找到癌细胞。行胃次全切除术,R淋巴结清扫,病理诊断:胃小弯中分化管状腺癌(浅表凹陷性).湿润浅肌层伴癌溃疡假性愈合。讨论:临床上病理证实的“胃溃疡”,经内科治疗曾一度好转,但最后手术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