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患儿运动诱发哮喘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运动诱发哮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标准的运动激发试验,对36例哮喘患儿进行检测,以36例健康儿童作对照,以运动后最大呼气峰流速的改变率(△PEFR)≥15%为标准.结果22/36(61.1%)运动诱发哮喘(EIA)阳性,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哮喘患儿运动诱发哮喘发生率为61.1%,应加强对哮喘患儿运动可诱发哮喘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概述运动诱发性哮喘(EIA)是哮喘病人特有的一种气道高反应现象,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一定量的运动,引起哮喘患者运动后气道痉挛,这种痉挛往往可自行缓解,个别重症需用药物治疗。有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早在十七世纪John Floyer就在他的“Treatise  相似文献   

3.
本组毛细支气管炎68例1(1/2)~10(1/2)年随访,继续喘息发作25例,其中哮喘性支气管炎11例(16%),哮喘14例(20.5%),42例作PEFR 值测定,其平均值低于对照组,31例作运动试验,运动后PEFR 值不全程度下降,哮喘4/6例下降≥12%。以上说明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易感性增加,提示今后发生阻塞性肺疾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运动状态,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哮喘门诊确诊为哮喘的学龄期患儿,将运动后无不适症状且无运动受限者定义为运动状态正常组(NE),运动后有不适症状和/或运动受限者定义为运动状态异常组(ANE),将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喘息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 -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300例喘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其年龄、性别、湿疹、变应性鼻炎、食物过敏、家族过敏史/哮喘史、运动相关性喘息等.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因素与哮喘发生的关系及相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a,275例获得随访;25例失访.275例喘息患儿在随访期内86例(31.2%)发生哮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湿疹、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哮喘史、运动相关性喘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LRTI)、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与喘息患儿发生哮喘有关(湿疹:OR=2.376,95% CI0.098~0.935,P=0.039;变应性鼻炎:OR=1.052,95% CI2.267 ~14.283,P =0.024;家族过敏史/哮喘史:OR=1.886,95%CI1.004~3.542,P =0.048;运动相关性喘息:OR=1.881,95% CI2.267 ~18.983,P =0.001;LRTI:OR=5.341,95% CI1.676~ 10.983,P =0.016;外周血EOS增高:OR=3.915,95% CI1.459~ 10.501,P=0.002).结论 个人过敏史(湿疹和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哮喘史、运动相关性喘息、LRTI、外周血EOS增高是乌鲁木齐地区喘息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青春期前后病情缓解基本状况.方法 对501例8 ~ 26岁的哮喘患者进行有关青春期前后病情缓解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501例哮喘患者青春期后病情缓解率为67.5%(338/501例).男性患者(66.0%)与女性患者(69.9%)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青春期病情未缓解的哮喘患者哮喘首次发作年龄及末次发作年龄与缓解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82、9.90,Pa=0.00).8岁后哮喘发作仍频繁者(年最多发作6次以上)的病情在青春期后缓解的概率更小,与年发作<6次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9,P=0.00).变应性鼻炎症状越严重(中-重度)的哮喘患者,青春期前后的缓解率越低,与轻度或无明显鼻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2).个人高发季节在春夏秋季者在青春期前后哮喘病情缓解率更低,与高发季节在冬季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1,P=0.04).血总IgE水平越高的哮喘患者,青春期后哮喘病情缓解率越低(t=2.16,P=0.03).规范化吸入激素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前后缓解率较高,与吸入激素组及未规范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5,P=0.01).经常运动健身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前后缓解率更高,达75.3%,与不常运动健身的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P=0.00).结论 青春期前后哮喘患者病情缓解率较高,哮喘首次发作年龄越大、8岁后哮喘急性发作仍频繁、并变应性鼻炎越严重以及血总IgE越高,其在青春期前后的哮喘病情越不易缓解.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如特异性免疫治疗及运动健身等,能使青春期前后哮喘的缓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1999年对我院诊断为呼吸道支原体(MP)感染的168例患儿进行了临床分析。男91例,女77例;6个月至1岁14例,~3岁51例,~7岁72例,>7岁3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符合哮喘诊断者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作为哮喘组,余130例为非哮喘组。哮喘组大部分均有反复咳嗽,晨起明显,运动后加重,肺部闻及哮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哮喘(exercise induced asthma,EIA)在儿科并非少见,曾被认为是哮喘患者的特有现象,其发生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对哮喘患儿吸气肌肌力、运动能力、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康复,观察其对哮喘患儿的影响。结果 纳入57例哮喘患儿,均完成6个月试验,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9.4±2.3)岁,平均病程4.0(2.1~5.5)年。试验组31例、对照组26例。进行6个月训练后,试验组最大口腔吸气压平均值和最大值、6分钟步行距离、哮喘控制水平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后心率和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步行后血压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6个月训练后,试验组最大口腔吸气压平均值和最大值,6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75%和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  相似文献   

10.
小儿哮喘缓解期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肺功能情况,我们于1997年对4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游泳运动前、后最高呼气流速值(PEF)的测定,并对21例健康儿童作了同样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提出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43例,经正规治疗后达到缓解,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4岁~12岁,平均(8.4±2.1)岁,病程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哮喘合并鼻炎的效果,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病情反复的原因。方法 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变应性哮喘合并鼻炎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在哮喘规范化防治基础上联合粉尘螨注射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而对照组24例以吸入激素等规范化防治为主。评价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1年、2年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哮喘最大呼气流量(PEF)、汉化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CACT)结果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第2年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病情反复的原因。结果 治疗第2年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年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哮喘PEF测定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Ch-CACT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年、2年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治疗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导致病情反复的常见原因为气候因素、呼吸道感染、合并副鼻窦炎及不适当的居室清扫等。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改善哮喘患儿的PEF及Ch-CACT评分,能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及VAS评分,是一种防治变应性哮喘合并鼻炎持久有效的方法。气候因素、呼吸道感染及合并副鼻窦炎是导致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运动是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运动激发试验(ECT)是诊断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IB)的金标准,并作为哮喘的诊断性检查.ECT对诊断儿童运动性哮喘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已确诊的哮喘儿童,ECT阳性反映气道炎症存在,提示哮喘未控制.因此ECT亦可用于研究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指导哮喘的治疗.该文重点介绍了ECT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认为黏附分子在哮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关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与小儿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已有报道 ,为进一步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 ,本文对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患儿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 1)的变化进行检测研究 ,现报告如下。哮喘组 :选择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月在本院确诊为哮喘发作期的患儿 36例 ,年龄为 10个月至 12岁 ,男 2 8例 ,女 8例 ,诊断符合 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哮喘缓解期患儿为上述哮喘发作组患儿中的 11例 ,经抗炎平喘治疗后临床上无咳嗽及喘息 ,并且双肺听…  相似文献   

14.
我院呼吸组从1981年2月起,对350例支气管哮喘(哮喘症)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患儿采用尘螨、麻疹疫苗、胎盘脂多糖(胎脂)免疫疗法,对防治哮喘发作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坚持治疗的225例总结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一、对象:225例均为1岁半至14岁,有反复咳嗽伴哮喘发作,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以上,多次门诊诊断为哮喘症或喘支者(占29.3%)。诊断标准:哮喘症按1984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的评定标准(试行方案);喘支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儿科专业)试用教材(1980年版)中喘支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胖对哮喘患儿规范化吸入疗法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29 例哮喘患儿分为正常体重哮喘组(n=64)和哮喘伴肥胖组(n=65),比较两组患儿接受规范化吸入治疗1 年后的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情况,其中肺功能采用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 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 流速(PEF50)表示。另选取68 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3 组间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健康对照组肺功能测定值最优,哮喘伴肥胖组测定值最差。治疗1 年后正常体重哮喘组FEV1%、FVC% 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哮喘伴肥胖组(P<0.01),但两组间PEF、PEF25、PEF50 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1 年后,正常体重哮喘组哮喘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72%、19%、9%; 哮喘伴肥胖组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28%、51%、22%,正常体重哮喘组哮喘控制率优于哮喘伴肥胖组(P<0.01)。结论 哮喘伴肥胖患儿治疗后大气道功能改善及哮喘控制状况较正常体重哮喘患儿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5年后的过敏原变化情况。方法对2003—2004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哮喘门诊登记且登记时均行皮肤点刺实验(SPT)并给予ICS治疗的133例哮喘患儿,进行现场回顾性调查。现场调查包括填写调查表和复查SPT。结果 133例哮喘患儿完成了5年前后的2次SPT检测,5年前121例(91%)SPT阳性,12例(9%)SPT阴性;5年后133例中119例(89.5%)SPT检测阳性,14例(10.5%)SPT阴性,与5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后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的阳性率均无明显变化,但蟑螂和树花粉明显增加(P>0.05),牛奶、鸡蛋明显减少(P>0.05)。结论哮喘患儿5年后过敏率变化不大,吸入性过敏有所增加,食物过敏有减少趋势。屋尘螨和粉尘螨仍然是主要过敏原。ICS治疗与否对过敏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117例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支气管哮喘的类型之一[1] 。本文对 1992~ 2 0 0 2年本院收治CVA患儿 117例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CVA患儿 117例中 ,男 6 9例 ,女 4 8例 ;年龄 8个月~ 13岁 ;病程 1个月~ 1年。四季均有发作 4 7例 ,跨季节发作 2 4例 ;早、中、晚咳嗽分别为 4 3、73、1例。运动或吸冷空气后加重 19例。干咳 93例 (78.8% ) ,刺激性咳嗽 94例 (80 .3% )。 3例发热 ,余以咳嗽为唯一症状。咽中度充血 30例 ,重度充血 16例。肺部听诊正常 97例(82 .91% ) ,10例可闻及少量喘鸣音。 5 5例 (47.0 % )有家族史 ,79例 (…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59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痊愈后2~11年进行了随访研究,并以34例非RSV毛支、33例支气管哮喘(哮喘),11例正常儿童作对照。详细的病史、体检、胸片、肺功能、变应原皮试、淋转和血液流变性检测结果表明:RSV毛支后哮喘的患病率为48%,明显高于非RSV毛支患儿的患病率(15%),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者发展成哮喘的可能性更大。此类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粘滞性增高,在防治时应注意矫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停药后呼吸功能状态。方法对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达到临床控制后停药3年的哮喘患儿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采用问卷调查、肺功能、FENO3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诊的84例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达到临床控制,并已停药3年的哮喘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84例哮喘患儿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Vcmax)>80%的患儿60例,占71.4%,FEV1/Vcmax<80%的患儿24例,占28.5%;在84例哮喘患儿中,FENO<20ppb者占35.7%,FENO>20ppb者占64.2%。结论经吸入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后停药3年,哮喘患儿肺功能多在正常范围内,但仍存在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SDM)在哮喘患儿中的实施现状,了解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对于参与SDM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SDM的推广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40例)及中国民航总医院儿科哮喘门诊(47例)就诊的87例哮喘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