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总结2002年以来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4例患者胆道疾病治愈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给予消炎利胆、解痉或手术治疗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 胆心综合征常以心脏症状为主诉,临床误诊率高,诊疗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薛红梅  全新 《海南医学》2012,23(2):104-105
目的 提高临床对老年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老年患者开始均按冠心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内科保守和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疾病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电图好转.结论 胆心综合征误诊率高,对以心脏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患者,临床诊疗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分析了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ECG)变化。结果,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中,24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也得到改善;对胆心综合征的诊断应注重其病史、症状及ECG的改变,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胆心综合征系指胆道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综合征。现对我院4年来诊治的2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GC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症状及/或心电图改变,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结论胆心综合征首诊比较困难,但有其临床特点,能与冠心病相鉴别。胆心综合征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和胆心反射的发生机制及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降低胆心反射的发生.方法:通过10年间所遇到的胆心综合征84例,胆心反射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手术切除胆囊后,心脏情况明显好转或正常.胆心反射在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胆心综合征患者.结论: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其内在联系.胆心反射有时相当凶险,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严重胆心反射,要尽力抢救.  相似文献   

8.
陈扬波  罗书裕 《广东医学》2005,26(9):1262-126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结论胆道症状治疗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引流术。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155-15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一种酷似冠心病的症状一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尚无关于胆心综合征的诊疗指南或规范,许多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亦存在不足,由此带来的对于胆心综合征的误诊问题也变得尤为多见,众多此类患者也颇受此病的困扰,所以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水平及获得正确的针对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思维对于临床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使病人在住院期间依从于医护人员,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心理处于最佳治疗状态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采取以病人为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关爱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应用临床观察记录,采取不同评价表,对病人进行评价、教育。结果病人的心理状态、依从性、生活的指导、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明显提高。结论以病人为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关爱病人,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是干燥综合征的最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TGF-β1、HA、LN、IV-C、PC-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7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检测并记录不同中医证候患者和正常成人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IV型胶原(type IV-collagen,IV-C)以及前胶原蛋白Ⅲ(before collagenⅢ,PC-Ⅲ)含量,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TGF-β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成人(P0.05),且各证候肝硬化患者血清内TGF-β1由低到高依次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HA、PC-Ⅲ、LN以及IV-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瘀血内阻证肝硬化患者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较高。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以及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内HA和PC-Ⅲ水平显著高于水湿内阻证和湿热内阻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瘀血内阻证患者LN含量较高以外,其余各证候肝硬化患者血清内LN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中IV-C含量相对较低,与其他各证候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和水湿内阻证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A级较为常见,显著高于其他证候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和瘀血内阻证患者肝功能分级B级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肝功能C级患者较多,与其他证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定,结合肝纤维化指标可大致了解患者肝功能分级和肝硬化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治,阻止病情恶化,有利于判断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本地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总结该疾病在本地区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建院以来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在本地区表现为全年散发、相对的夏季高发;51.7%的病例有明确的诱因,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以肌无力为首发表现的占51%,其次为双小腿和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并发呼吸肌麻痹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各占31.7%、68.3%,并有3例死于呼吸肌麻痹;肌电图异常占81.3%;临床除3例死于呼吸肌麻痹,其余预后均较好。结论 本地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国内均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且预后较好;临床表现上伴发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治疗时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即重叠综合征(O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从睡眠医学角度提高对COPD本质及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24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不吸氧情况下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以其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次/h诊断为SAHS,选择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与其相匹配的64例单纯COPD患者(单纯COPD组),对比分析其睡眠呼吸紊乱的特点.结果:124例COPD患者中,OS患者占27.4%(34/124);OS组与单纯COPD组患者相比,AHI、睡眠呼吸紊乱类型、低通气指数(HI)占AHI百分比及脉氧饱和度SpO2<90%、85%、8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90%,SIT85%,SIT80%)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测目前在我国稳定期COPD患者中OS发生率为25%~30%;与单纯COPD患者相比,OS组睡眠呼吸紊乱更严重,其类型以低通气为主;OS患者较单纯COPD患者存在有更严重低氧血症;SIT90%、SIT85%及最低SpO2是反映OS患者睡眠期低氧血症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1995年香港张建新编制的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8.99%的患者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44.44%的患者自信心较高;只有6.57%的患者自信心非常高;肾病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婚姻和付费方式。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该重视NS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性别、婚姻情况和经济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对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纳入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候进行提取与判识,并确定其证型。结果: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中医证型可分为6类,其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常见,肺气亏虚证次之,阴虚内热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阻证、脾肾亏虚证再次之。结论: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与中医传统理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康灵颗粒临床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中医证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肝胃不和瘀血阻络中医证候的慢性胃炎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10例和对照组70例,试验组予胃康灵颗粒及予胃苏颗粒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胃苏颗粒及予胃康灵颗粒模拟剂口服,2组均以4W为1个疗程,共有274例完成试验。通过对2组用药前后的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检测,综合评价胃康灵颗粒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及各中医各单项症状疗效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未见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康灵颗粒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证疗效优于胃苏颗粒,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使相关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危重症,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的测定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化标志物凭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ACS诊断和危险分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骨髓相关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缺血修饰蛋白、妊娠相关蛋白A和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5种生化标志物在ACS中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应用免疫扩散和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先天愚型Cu—Zn SDD含量(以正常儿童和非先天愚智能发育不全患儿为对照组)的结果。结果表明行先天愚型Cu—zn SDD含量呈现基因剂量效应。该方法可用于先天愚型的临床诊断和作为先天愚与非先天愚智能发育不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