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人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和形式创造出的具有本民族鲜明特点的音乐。中国文人作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在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及综合性乐种等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市井题材小说中诗词占有大量的篇幅。有的体现了诗教的功能.但诗歌这种文体的真正功用并不在于宣扬道德伦理,所以许多诗词无法真正融入小说作品;有的成为那个时代文人融入世俗社会的标志,依然渗透着功名意识和内心深处的经世热情;而有的则表露了文人艳羡科举成功之后富贵荣华的虚幻梦想。这些小说中的诗词表现了文人的生活世相及心态日渐与市井同化.他们的努力和抗争能够提升民族品格,但他们的退守则是必须淘洗的糟粕。  相似文献   

3.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热衷于养生的风气空前兴盛,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儒、道、释3家在宋代均有所发展并相互融合,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仁"为立身之本,修身养性;受道家、释家思想影响,以"道"为养生原则,随缘任运;受医家思想影响,以"预防"为养生宗旨,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4.
南通文人群体是指近代以南通籍文人为主组成的一个区域性优秀知识分子群体。金泽荣客居南通期间,因与之在诸多文化因素方面存在相近之处,导致双方产生了互吸作用;而金泽荣的长期客居又将交往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金泽荣与南通文人群体联系密切,所交覆盖各式人等。其交往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编校业务需要到幕名互访,由少到多与由个别到群体的发展过程。以文会友或因文结缘是金泽荣与南通文人群体交往的主要形式,具体则区分为对应的五种形式,均具有浓郁的汉学文化色彩。这一交往为双方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晚明工匠制度瓦解后,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部分工匠已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与文化素养。文人阶层则在险恶、动荡的政治环境面前选择了退隐于市,他们开始将目光着眼于日常生活,营造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开始与工匠通力合作,借工匠之手将自己的艺术设计“蓝图”变为现实。工匠因其审美品位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对文人的设计意图和审美趣味也心领神会,能够将文人的思想、气质注入到具体的设计中。正是两者的通力合作,使得晚明江南文人雅宅室内设计成为典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烟草于明初传入中国,起初人们误认为抽烟能治疗许多疾病且有利健康,但后来中国医生通过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对人体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火毒、烟油,以及一种无法观察到的能够损伤人体精气的无形物质。吸烟主要影响人体的肺脏且能导致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梳篦除了被用以栉发外,还渐渐以养生治病的角色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梳篦在当时总体呈实用性增强、装饰性减淡的态势。在使用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赋予了梳篦一定的文化意涵,由于身份及性别化叙述的存在,梳篦化约为男女之情的象征符号。同时,明清医方遵循以意解药的原则,故时人取梳篦的疏通性以期达到治病的效果。梳篦虽小,通过它却可窥见明清时期的消费风气背后反映的文人化论述和当时的审美旨趣,以及书籍市场繁荣带来的日常养生风习的兴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常用按摩器的类型和形制特征。方法:收集整理明清时期传世的按摩器实物,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分析和总结它们在形制上的类型和特点。结果:明确了明清时期流行的按摩器的类型和形制特征。结论:明清时期的常用按摩器具,按照形制特征和功能,可以划分为拍打式、推压式、滚动式和复合式等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样式。现代按摩器的形制大多都是来源于明清时期的按摩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及两者相互为用的发展状况首次予以探究总结。该时期医家沿袭《内经》传统将脏腑辨证内容涵盖了经络辨证内容;清代发展成熟起来的络脉理论深化了脏腑、经络的内在关联,丰富的络脉辨证内容无不关乎脏腑的辨识;奇经八脉病证主要责于肝肾。以上表明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不是各自为用,而是日益广泛深入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方以智《通雅》的学术方法可以概括为“贯通经史”与“折衷古今”,这与明末清初诸考据大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是一致的,反映了当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变化趋势;对其后学者如阎若璩、朱彝尊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传统文献研究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选取的明代13位医家临床应用人参的剂量特点以及配伍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得出人参是明代医家临床最常用的第三大药物,人参在明代的平均用量为8.7 g,最常用剂量为3.7 g,最大剂量为111.9 g,常用剂量范围为1.9~18.5 g,且不同医家呈现不同的剂量特点。明代人参的常用配伍有益气养血之品,行气消滞之品,滋阴清热之品,淡渗利湿之品,辛散升提之品,与温里散寒之品。  相似文献   

12.
就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及两者相互为用的发展状况首次予以探究总结.该时期医家沿袭<内经>传统将脏腑辨证内容涵盖了经络辨证内容;清代发展成熟起来的络脉理论深化了脏腑、经络的内在关联,丰富的络脉辨证内容无不关乎脏腑的辨识;奇经八脉病证主要责于肝肾.以上表明明清时期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不是各自为用,而是日益广泛深入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剧的创作与批评中 ,历史与艺术一直扭结在一起 ,产生了不少龃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命题看似解决了二者的矛盾 ,但仍遮蔽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而且在二者的抗衡中还常常受到主流政治的干预 ,呈现意识形态的各种阐释。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 ,经济这一决定艺术发展的“最终因素”使历史剧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历史、政治、经济、艺术的相互角逐 ,导致历史剧从再现型———重写型———戏说型的艺术流变。“再现型”历史剧强调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它是忠实于历史基础上的艺术创造 ;“重写型”历史剧注重历史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 ,它是对历史作出的意识形态的现代阐释 ;“戏说型”历史剧只是凭借历史作幌子演绎现代人的梦幻 ,它是大众文化对历史的一种解构。让各类历史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应从创作理念、叙事策略和审美走向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予以适当的调适 ,形成“互补共生、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隐于医学是清初明遗民逃避政府的征招与羁縻的一种方式 ,他们涉猎医学 ,大大提高了医生的素质 ,促进了中医学的快速发展 ,成为清初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晚明时期 ,在吴江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叶绍袁、沈宜修及其子女为核心的文学团体 ,成就杰出。特别是女性文学 ,更令人聒目相看 ,这与叶绍袁进步的女性文学观及其妻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密不可分 ;也与吴江地区高度的文学水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儒士和医者对于丹溪与《局方》之争相关记载的梳理,探讨其在明代的历史书写。在儒士的书写中,部分与丹溪学派关系密切的儒士,作了偏向于丹溪的书写,同时也有少数儒士持见中肯,肯定了《局方》的价值;在医者的书写中,丹溪的亲炙及私淑弟子,大致偏向于肯定丹溪对《局方》的批评。其他医者关于丹溪与《局方》之争的书写中,赞同者、持论中肯者、反对者皆有之。然而《局方》的真实历史存在和流传应用情况并非全如倾向于丹溪者所见,从明代书籍对《局方》的高频引用,以及《局方》的刊刻流传来看,《局方》并未因丹溪之学的出现而消匿。丹溪与《局方》之争在明代的真实状况,也没有后世所叙述的激烈。  相似文献   

17.
屠隆身为末五子之一,其文学理论具有前后七子所没有的独特性。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将对其文学理论研究作出一番综述,共三点:一、对其文学史观的研究综述;二、对其“性灵论”的研究综述;三、关于审美情趣的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 ,是文化思想的结晶。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设计、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经济、社会、科技及相应工程材料等特点。建筑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相始终。从隋唐都城和明清都城建筑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唐代的建筑风格豪壮奔放 ,显示出广阔博大的气势 ;清代的建筑风格圆熟典丽、端庄凝重 ,透射出过度程式化的倾向。这正是封建社会从鼎盛期到衰落期的时代变迁和文化心理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清末(1908年)北京内外城两天的居民死亡原因报告。经分析,死于传染病的占50%以上;前八位死因占70%。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为40.1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