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市港口医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肠梗阻患者,并按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单纯性组(19例)、绞窄性组(16例)和坏死性组(19例),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患者Fib含量。结果坏死性组和绞窄性组的Fib以及WBC值均高于单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性组的Fib以及WBC值均高于绞窄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越危重其所检测出的Fib以及WBC值越高,Fib检测可以对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利于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苯丙氨酸对小鼠大脑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  4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剂量苯丙氨酸组(4.20、2.10、1.05 mmol/kg)、对照组(高纯水);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28 d。于末次灌胃12 h后,取小鼠大脑,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苯丙氨酸组小鼠脑组织中活性氧、8-OHdG、丙二醛含量均下降(P < 0.05);苯丙氨酸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8-OHdG 含量[分别为(0.41 ± 0.04)、(0.29 ± 0.02)、(0.23 ± 0.02)ng/mL]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丙二醛含量[分别为(2.10 ± 0.21)、(2.75 ± 0.20)、(3.25 ± 0.31)nmol/mg pro]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苯丙氨酸组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力[分别为(71.72 ± 6.99)、(35.53 ± 3.18)、(63.95 ± 6.30)U/mg pro ]明显下降(P < 0.05),且低于苯丙氨酸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苯丙氨酸组小鼠脑组织中GSH含量[分别为(2.55 ± 0.25)、(3.45 ± 0.33)、(3.96 ± 0.34)mg/g pro)]明显下降(P < 0.05);呈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  高苯丙氨酸未导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但可能抑制小鼠脑组织氧化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BG)在砷中毒患者血浆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从2012年7月—2013年12月确诊为砷中毒的患者84例(砷中毒组)和健康检查正常者84例(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FBG、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等3项测定,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砷中毒组FBG、ALB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检测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且砷中毒治疗后FBG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BG检测对于砷中毒的诊疗具有较大价值,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砷中毒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差异。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达缓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 (FSA)在肝病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对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 :应用饱和硫酸铵制备纯化纤维蛋白原 ,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2 2例正常人 ,133例肝病患者血浆FSA水平 ,并对血浆和纯化纤维蛋白原脱唾液酸化前后的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浊度进行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F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 (P <0 .0 1) ;脱唾液酸化纤维蛋白原较未脱唾液酸纯化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P <0 .0 1) ,且纤维蛋白原的凝血时间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含量存在高度相关性 ;脱唾液酸化纤维蛋白原较未脱唾液酸化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浊度明显上升 (P <0 .0 1)。结论 :FSA明显影响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凝血功能 ,其水平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为组A,非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为组B,健康志愿者45例为组C。比较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三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1)人院7、14及21d,组A患者SSS评分均显著低于组B(P〈0.05)。(2)组A患者血浆Fib含量于人院3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人院24h、入院3d及人院7d,组A患者血浆Fib含量显著高于组B(P〈0.05)。结论:与非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用热比浊法和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41例糖尿病人和62例健康人的纤维蛋白原(Fg)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Fg、PAgT升高是糖尿病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心灵  樊玉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95-4496
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既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是导致妊娠期及围产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是人体内含量最高和分子量最大的凝血因子,其含量增高是导致妊娠期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待产孕妇的血浆Fbg含量的变化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112例不同类型老年CHD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DD、Fg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2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5例)的DD、Fg含量高于对照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6例)和陈旧性心梗组(OM I;23例)(P<0.01);AM I组的DD、Fg含量高于UA组(P<0.01);对照组、SA组和OM I组的DD、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血浆DD、Fg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检测血浆DD、Fg含量对判断CHD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7岁。因上腹部疼痛 10d ,加重 3d入院。入院当天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立即行介入检查及治疗。冠状动脉造影 (CAG)示 :LM (左主干 ) (-) ,左前降支(LAD)近中段长段弥漫性病变 ,最重处 95 %狭窄 ,TimiⅡ级。回旋支 (Lcx)近段 3 0 %狭窄。第二钝缘支 (OM2 )近段弥漫性病变 ,90 %狭窄 ,TimiⅢ级。右冠脉 (RCA)中段限局性偏心病变 ,狭窄 70 % ,TimiⅢ级。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ICS术 )治疗。于LAD病变严重处分别植入 2 5mm× 2 3mm、2 75mm× 3 3mmCypher支架 2枚。于O…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监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脓毒血症组,对血液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另选取80例一般感染患者为一般感染组,8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受试者入组后1、3、7d血清PCT、cTnI水平变化;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47例,检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8.63%、31.37%;革兰阴性菌主要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水平脓毒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水平脓毒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第1、3、7天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血培养阴性组(P0.05),血培养阳性组PCT、cTnI水平第1天第3天第7天(P0.05);各时间点血清PCT、cTnI水平脓毒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明显升高,动态监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慢眭阻塞性肺疾病(C0P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0例COPD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IB及FD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血浆D-D、FIB及FD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16±0.61)mg/LLL(0.55±0.04)mg/L、(5.88±1.52)g/L比(3.12±0.35)g/L、(7.18±1.63)mg/L比(3.62±1.5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浆D-D、FIB及FDP水平对COPD患者体内存在的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为其预防并发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520例糖尿病患者和24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糖尿病组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显著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流变学指标异常和高脂血症,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对其临床价值做初步评价。方法检测65例HHcy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分析Hcy与PLT、MPV、PCT、PDW及P-LCR的相关性。结果HHcy患者PLT、MPV、PDW及P-LCR水平与对照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患者血清Hcy水平与MPV、PDW及P-LCR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HHcy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明显,提示Hcy可以通过增加血小板活性,在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敏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5):706-707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癌选择高胆固醇患者62例,正常健康对照76例,分别测定其血脂水平及血小板各项参数。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定期监测MPV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怀月 《现代养生》2022,(10):751-753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另外选择同期接收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验血浆D-D水平与FIB水平,并分析单独检验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Kappa值。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IB联合检测准确率、灵敏度明显高于D-D、FIB单独检测,D-D联合FIB诊断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D-D与FIB水平较正常孕产妇明显提高,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诊断的标志物,两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尿酶(NAG,GAL)的测定。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尿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尿NAG含量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肾小管功能损害,尿酶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肾损伤,方法简便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魏红  范广来  仲跻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57-2158
目的:分析血浆前白蛋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3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血清胆红素含量分为两组,血清胆红素≤255 mmol/L为A组(13例),>255 mmol/L为B组(17例),采集患儿的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浆前白蛋白、胆红素以及肝功水平变化,探讨血浆前白蛋白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A组患儿血浆前白蛋白明显高于B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与血浆前白蛋白之间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患儿胆红素越高,血浆前白蛋白越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崔丽  任丽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98-2199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合并血栓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动脉硬化分为脑血栓、静脉血栓、心肌梗塞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硬化合并各种血栓的测定结晶,其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黏度值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器官血液灌注不足,造成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血浆黏度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纤维蛋白原是血栓疾病治疗的重要检测指标又市血凝检测的重要筛选项目。  相似文献   

20.
郝金红 《现代保健》2009,(12):29-2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白细胞不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ACS患者Fib及WBC水平变化的临床资料。结果ACS患者WBC浓度和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WBC及Fib浓度测定可作为临床诊断ACS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