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大血管病变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hsCRP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hs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本研究对脂联素、抵抗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年6月-2009年6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均符合WHO 1999年诊断、分型标准。对患者行颈总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是否伴有大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及非斑块组。其中斑块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1~69(53·8±6·1)岁,病程3·7±1·8年;非斑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0~67(52·6±5·5)岁,病程3·5±1·9年。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36例健康人(男2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两组血清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两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平均为(2.95±0.36) mg/L,低于对照组的(3.67±0.42)mg/L;实验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38±0.53)mg/L,高于对照组的(0.72±0.36)mg/L,(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清脂联素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29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4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6例)血清中的hs-CRP水平。结果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而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患者的hs-CRP水平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与下肢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287例,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39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APN,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hs-CRP,并根据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两组:IMT正常组和IMT增厚或斑块组。分析血清ANP和hs-CRP水平与IMT的关系。结果:①IMT正常组与IMT增厚或斑块组相比,IMT增厚或斑块组APN、HDL-C显著降低,而hs-CRP水平显著高于IMT正常组;②以APN为因变量、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值(waist to hip ratio,WH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hs-CRP与APN水平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与APN水平呈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hs-CRP、HDL-C与糖尿病患者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相关。结论:APN可能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ma)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律的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不变,实验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规律有氧运动6个月,并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通过6个月的运动,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与炎症因子在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28例,分为T2DM组(66例)和T2DM合并CHD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和IL-6、IL-18、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2DM患者血清IL-6、IL-1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DM+CHD患者组血清IL-6、IL-1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②T2DM合并CHD组血清APN水平与IL-6、IL-18、hs-CRP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71、-0.602、-0.624,P〈0.01);hs-CRP与IL-6、IL-18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7、0.806,P〈0.01);IL-6与IL-18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7,P〈0.01)。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APN和IL-6、IL-18、CRP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其具有显著相关性。APN及IL-6、IL-18、CRP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将372例T2DM患者依据不同程度尿微量白蛋白(m-A1b)指标分三组:A组(单纯糖尿病组)m-A1b<20 mg/L,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0 mg/L≤m-A1b<200 mg/L,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m-A1b≥200 mg/L;按不同病程也分三组:A组病程<5年,B组为5年≤病程<15年,C组病程≥15年。比较各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水平,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DM病程、CRP、SBP、DBP在m-A1b不同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M病程、体质量指数(BMI)、SBP、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在不同病程组中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与m-A1b、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P<0.001)呈独立正相关、与FBG(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的CRP水平与DN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DN的进展,CRP逐渐升高,且多元回归提示CRP与m-A1b、HbA1c呈明显正相关,提示炎症可能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是预测DN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魏颖丽  强华  霍正浩  赵巍 《武警医学》2006,17(9):653-655
 目的 了解中国人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脂联素血清浓度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45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脂联素血清水平测定(ELISA法).结果 (1)发现2型糖尿病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在2型糖尿病组中,G/G+T/G基因型的脂联素血清浓度低于T/T基因型(P<0.01).在正常对照组中,各基因型间脂联素血清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脂联素血清浓度相关,提示脂联素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23例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及25例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清中的尿酸、hs-CRP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者血清中尿酸、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P〈0.01),尿酸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水平的血尿酸和hs—CRP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联素以及心肌脂联素受体1(AdipoRl)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n=13)和罗格列酮组(n=13).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罗格列酮组给予3mg/(kg·d)罗格列酮及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3个月,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3个月.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测量大鼠心脏重量(HW)并计算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HW/BW).应用Western blotting榆测各组心肌AdipoRl、AMP激活蛋白激酶-a(AMPK-a)、磷酸化AMPK-a、葡萄糖转运子4(GLUT)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榆测血浆和心肌脂联素水平.通过颈动脉插管检测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3个月时HW/BW升高(P<0.05),而血浆和心肌脂联素水平及心肌AdipoRl蛋白表达、磷酸化AMPK-a水平、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大鼠Hw/Bw降低(P<0.05),血浆和心肌脂联素水平及心肌AdipoR1表达、磷酸化AMPK-a水平、GLUT4表达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罗格列酮组心功能均降低(P<0.05),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5 250mmHg/s(正常值低限).与糖尿病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n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1的表达水平降低.罗格列酮可上调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1的表达水平,促进心肌葡萄糖氧化,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持续与其长期刺激有关,炎症反应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1,2]。而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仅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有研究表明,在肥胖、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中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可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跚。为进一步观察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的含量,我们对已检测的65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脂肪分布的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照BMI和腰围进行分组,分别测定不同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越高C反应蛋白越高,腰围越大C反应蛋白越高,且腰围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更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炎症反应较非肥胖者重,且腹型肥胖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h、3d、10d抽血测定脂联素和CRP水平。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清脂联素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可拮抗烧伤后机体呈现的高炎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8例1型糖尿病和3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平均为(10.85±0.26)mg/L、(1.58±0.35)ug/L,对照组平均为(9.35±0.49)mg/L、(1.10±0.13)ug/L。1型糖尿病组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3.55,P<0.05)。脂联素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在l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负作用,在l型糖尿病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测定对照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水平,探讨脂联素和TNF-α在2型DM中可能起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分为4组: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A组,n=52),2型糖尿病伴PAD组(B组,n=50),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PAD组(C组,n=47),以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组,n=69)。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血清Cys C水平,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或) P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组患者的病程和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B、C组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显著高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显著高于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与血清Cys C水平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PA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PAD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Cys C水平对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PAD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RFIP方法对2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0名健康对照者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间C、T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布无差异;实验组中,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位点CT和TT基因型与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在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型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祛胰抵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祛胰抵方对血糖、血脂、血清瘦素、脂联素的调整作用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机制。方法: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以及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数据。并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下降明显,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祛胰抵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瘦素、脂联素以及血脂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实验证实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低脂联素血症与初始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过程,而脂联素在多个环节上均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脂联素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产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及黏附,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等多种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浆脂联素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增加脂联素的血浆浓度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提供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